奇宝库 > 精减多少编制能有效解决财政供养8000万人难题?政府公务员事业单位

精减多少编制能有效解决财政供养8000万人难题?政府公务员事业单位

世界什么问题最大?吃饭问题最大。

除却极少数老天爷赏饭吃的人外,最让人羡慕的无疑是捧着“铁饭碗”的人。

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学而优则仕。

好好学习,考上公务员,端起铁饭碗,至今仍是社会价值主流。

自古以来唯变不变,当今时代更是如此。

时隔5年,一届一调整的机构改革开始了。

这次改革范围包括党和国家机关,显然国务院只是其中一部分,分属另一体系的中央科技委员会已先行透露。

国务院机构改革中,产生了与时俱进的数据局、老龄工作委员会,而最引人关注的两个领域是科技和金融。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总设计师这句话还是最好的论断。如今我们又明确,科技创新是现代化建设的核心。

面对美国的打压,我们必须研究高端科技,必须实现自立自强。我们要有新能源汽车、飞机制造,更要有芯片、半导体、制药技术。

科技才是真正面向未来的,是登上未来的船票。



金融方面,有种观点,本财经十万加博主以为精炼。如今的金融监管从原本的“分封制”变成了“郡县制”,地方金融监管大权收归中央。

全国金融系统工作人员获得行政编,成为公务员。原本的所谓“政府编制、银行待遇”发生变化,金融人再高高在上,如今已是人民公仆。

此举也用于防止区域性、系统性金融风险,简言之,地方金融乱象,将得到有效处理。



此外,另一举措对于体制内人员的影响不亚于金融人的摇身一变。

中央国家机关即全国人大、国务院、中央军委、最高法和最高检各部门,将精减5%人员编制。

此讯一出,石破天惊,激起千层浪。公务员即便是中央公务员也不再是铁饭碗,也会被精减?

1/20的精减比例放之庞大的机关无疑是个大数字。

我们为什么要这样做?

先说明面上的理由。

官方指出,收回的编制主要用于加强重点领域和重要工作。

精减当然不能简单认为是裁撤、减少,而是精兵简政。简要来说,就是简化一般机构,加强重要机构。

其他主要理由,想必近年来你也有所耳闻。

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第6~7副会长陈剑说,截止2021年,地方财政供养人员超过8000万人,占全国总人口的5.66%。

财政供养人数已达8000万,这意味全国14亿多人口中除不能工作的约36%外,相当于11个人供养一个人。

近年经济形势下,你认为我们的财政、你我这些纳税人足以支撑吗?

爱的供养,养得起吗?你养我吗?

今天,2022年中央和地方预算执行情况出炉。2022年末,中央财政国债余额258693亿元,地方政府一般债务余额143945亿元、专项债务余额206706亿元。

其中还指出,一些地方特别是基层财政收支矛盾较为突出,基层“三保”面临不少困难;有些地方政府债务资金使用存在闲置和不规范问题,有的地方存在新增隐性债务、化解债务不实情况。

这表明,媒体关于地方尤其是基层财政收支问题的报道是基本可信的,地方债务风险客观存在。

鉴于此类难题,我们应当怎么做?

中央国家机关精减5%人员编制,有效但效果不大。

那么地方呢?

地方国家机关是否会精减?

3月7日,政协委员、北大教授贾庆国建议,大幅裁减非必要事业单位和人员,如各类行业协会、学会和协会。在减少不必要政府职能的基础上,裁减相应机构和人员,如原来管理计划生育的部分机构和人员。

这一建议迅速登上微博热搜,引起广大网友关注。

在裁减事业单位人员之外,贾代表还建议,适度提高公务员工资。

无论你基于何种身份,出于何种目的,你是否赞成,都应深知:政府过紧日子,老百姓过好日子。

任何时候,都要全面发展,但更要突出重点。

官媒中国青年报今日发表题为《精兵简政 不养闲人》的评论文章,文中明确指出本次精减对各级地方政府不乏启示,基层单位要防止财政供养人员比例失衡。

由此看来,地方国家机关人员编制或也将精减,财政供养不足难题有望解决。



精减编制明显属于节流,开源之法即提高财政收入才治本。

今年政府工作报告,阐明工作重点:着力扩大国内需求;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鼓励支持民营经济;更大力度吸引和利用外资。

以上种种举措均是发展经济的大招。

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改革是动力,发展是硬道理。

务实人的话,朴素而真理。

兜里有钱腰杆子就硬。

人生在世,吃饭二字。

终身学习的社会里,端着铁饭碗的公务员更不能停滞不前。

身在可被替代的普通岗位,心向重点领域和重要工作“金饭碗”。

吾生有涯而学无涯,以有涯而逐无涯。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