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宝库 > 做好扩大内需大文章,推动消费持续恢复升级零售消费券市场活力

做好扩大内需大文章,推动消费持续恢复升级零售消费券市场活力


张园西区焕新回归,注重“首店”“首秀”“首发”效应,一系列国际顶尖品牌的体验店、创新店入驻。 本报记者 邢千里摄 制图:冯晓瑜

消费是经济增长的第一拉动力。

今年全国两会,做好“扩大内需”这篇文章是热点话题之一。“把恢复和扩大消费摆在优先位置”“稳定大宗消费,推动生活服务消费恢复”“通过高质量供给创造有效需求”……中国正千方百计推动消费持续恢复和升级,增强消费对经济发展的基础性作用。

如何让居民能消费、敢消费、愿消费?代表委员们纷纷提出建议。

消费回暖趋势明显,实体经济大有可为

今年前2个月,中国经济回暖趋势明显,消费市场走出了快速反弹的上扬线。来自实体经济企业的代表委员都有相同的感触——

“今年春节期间,春秋航空航班量已恢复到2019年的88%,让我强烈感受到市场的复苏和中国经济的韧性。”全国政协委员,春秋航空股份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王煜表示,对旅游消费回暖充满信心,已组织人力资源部门开展大规模招聘。

“今年前两个月,我们的销售额超过去年同期,取得开门红。”全国政协委员、上海来伊份股份有限公司总裁郁瑞芬身处商贸流通领域,对市场复苏同样感受颇深。

消费市场是经济发展的“风向标”。全国人大代表,上海市政府副秘书长、市发展改革委主任顾军表示,今年上海消费市场呈现快速回暖态势,“一方面,城市人口汇聚、流动趋于常态化,2月份工作日,上海地铁客流量最高峰达到1200万人次,基本恢复到疫情前水平;另一方面,机构监测的数据也传递出经济回暖信号,特别是餐饮、住宿、文旅等线下场景的流量型经济,呈现出非常好的增长势头,是上海经济活力和消费信心迅速复苏的体现。”

在今年开好局、起好步的基础上,如何持续提升消费“火车头”的动力?顾军提出,要发挥“政策+活动”双轮驱动作用,一方面激发各大经营主体的创新活力,另一方面,激发消费群体的消费潜力,“今年,上海已有300多个专业展会排入档期,很多跨国公司的总部高管、商务团队都会来上海交流访问,接下来还有大量旅游消费人群涌向上海,我认为消费的势头会持续保持下去。”

全国政协委员、月星集团董事局主席丁佐宏认为,消费市场加速回暖,对消费领域的广大个体工商户是一大利好。他建议,要进一步创造更好条件,通过制定更加优化和有效的刺激消费政策,支持外摆经营,活跃夜经济,引导主要商圈、特色商业街与文化、旅游休闲等场所延长营业时间,同时培育一批24小时“不打烊”特色店铺,帮助社会经济运行的每一根毛细血管更畅通流动。

让消费“跑起来”,如何增强消费能力也是代表委员关注的话题。全国政协委员、申万宏源证券研究所首席经济学家杨成长认为,当前扩大消费的核心在于多渠道增加居民收入,稳定就业预期,恢复消费信心,特别是需要提高消费倾向高、但受疫情影响大的中低收入居民的消费能力。他建议,可以从着力提升居民消费倾向、创造新消费热点、合理增加消费信贷、丰富消费需求调控工具等方面着手,让居民能消费、敢消费、愿消费。

推动数实融合发展,增强发展内生动力

如今,消费市场越来越呈现出一种多维立体的格局——线下实体经济、线上平台经济相辅相成、融合发展。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大力发展数字经济,提升常态化监管水平,支持平台经济发展”,这为增强消费活力提供了指引。

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显示,去年我国网络零售市场总体稳步增长,全国网上零售额13.79万亿元,同比增长4%。其中,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11.96万亿元,同比增长6.2%,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重为27.2%。

如何进一步做大消费蛋糕,放大消费潜力?全国政协委员、上海交通大学安泰经济与管理学院特聘教授陆铭认为,要重视正在蓬勃成长的新业态、新模式。他以即时零售举例,2022年,以本地即时电商为代表的新型实体电商增速达到20%,远高于远场电商5%的增速。目前,我国本地即时电商平台已初步形成“以消费者为中心的半小时达”、“以企业为中心的半日达”和“以城市为中心的当日达”服务能力,“运用好新的技术手段,可有效释放消费动能”。

对此,他建议,在“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场景中,可鼓励数字经济平台参与合作。例如,在数字街区、多元服务的邻里消费建设中,可利用即时消费的技术与创新,持续探索阳光厨房、阳光菜场、智慧餐厅、智慧超市等数实融合的业态创新,推动餐饮行业食品安全的发展。他还表示,可尝试采取“政府+平台”补贴方式,围绕消费服务业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发展即时零售,促进城市品质消费升级。

近几年,消费券已成为刺激消费的有效方式之一,上海、北京、杭州等城市相继发放了数轮消费券。全国人大代表、浩天律师事务所律师朱征夫则跳出城市“边框”来思考这一命题,建议统筹电商平台发放消费券。截至去年12月,中国网民规模已达10.67亿,他认为,通过电商平台发放消费券,可鼓励电商拿出更多销售费用,提供更多消费选择,触达更多消费人群,通过破局空间场景的限制来促消费稳增长。

注重入境游和免税经济,增强国内外大循环活力

以消费扩内需,不少代表委员还提到了拉动入境游等举措,增强国内外大循环的活力和动力。

“入境游对外汇收入和消费刺激作用立竿见影,是世界各国提振经济的有效手段。”王煜委员认为,入境游可天然促进国与国之间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交融,推动旅游产业链上十多个关联行业的发展,可以通过加强签证便利性,来提高外国游客来中国旅游消费的意愿。他表示,我国已对日本、文莱、新加坡施行单方面免签,下一步是否可以考虑加大对世界主要客源国的签证开放力度,“可以用试点的方式,逐国、逐步探索,扩大过境免签适用城市范围并延长时间至10天、14天直至落地签或单方面免签”。

去年底发布的《扩大内需战略规划纲要(2022-2035年)》指出,促进免税业健康有序发展。丁佐宏委员认为,在扩内需、促消费大背景下,进一步推动免税经济的蓬勃发展,有利于引导海外消费回流,刺激中高端消费,带动旅游购物与国际接轨。他认为,可以率先开展“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培育建设工作的5个城市为试点,开展扩大免税经济的工作——一方面,充分借鉴国际经验,加快推进关于放宽免税商品限量、限额及限品种的政策研究和改革,优化提高离境退税“即买即退”服务流程和效率;另一方面,鼓励免税店开辟一定比例的销售区域,用于销售国产商品,让更多中国特色商品走向世界。

作者:徐晶卉

编辑:施薇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