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宝库 > 合肥这个区,正在设100亿母基金股权科创投资基金私募基金

合肥这个区,正在设100亿母基金股权科创投资基金私募基金


近日,《合肥高新区打造科创金融改革创新示范区若干政策措施》(以下简称《措施》)印发。合肥高新区,推出了一系列重磅举措,建设具有国际化的基金集聚区。



在《措施》中,提出了对VC/PE行业颇有吸引力的重磅举措,母基金研究中心摘取重点如下:

母基金研究中心认为,合肥高新区提出“分五年建立总规模不少于100亿元的政府引导基金”,是大力发展母基金的大手笔举措,也体现出合肥对于资本招商、基金招商的重视,发挥政府引导基金引导作用,带动社会资本聚焦支持“双招双引”。

合肥高新区此前就十分重视运用基金招商:合肥高新集团作为合肥高新区的投资平台,通过基金投资不断集聚创新要素,促进科技创新和产业发展。截至目前,高新集团参控股基金共39支,基金总规模近500亿元,累计投资企业超600家,累计投资额超200亿元,投资企业中共计38家企业上市。

合肥高新区在母基金方面的发力,也将进一步完善合肥的区县级母基金体系。

合肥在资本招商方面已经形成了颇具地方特色的运作模式,业内总结为“合肥模式”:通过政府投资带动更多社会资本共同进行产业培育,政府通过财政资金增资或国企战略重组整合打造国资平台,再推动国资平台探索以管资本为主的改革,通过直接投资,或组建和参与各类投资基金带动社会资本服务于地方招商引资。

2022年,合肥设立200亿规模的市级政府引导母基金——力争5年内培育5-10家领先的知名基金管理机构,引进不少于50家行业领先的知名基金管理机构,实现备案基金管理规模不少于5000亿元的股权投资基金体系。

此外,《合肥市促进股权投资发展加快打造科创资本中心若干政策》、《合肥市政府引导母基金投资管理实施细则》相继出台,不仅为投资机构来合肥配套了一揽子奖补政策,还明确市政府引导母基金参股基金注册将由注册地财政部门协调免费提供办公场所或给予房租减免、补贴,并为基金设立提供“一站式”代办服务。

合肥素有“最佳政府投行”的美称,此前,最令市场津津乐道的是,合肥专盯那些“走投无路”的大型困境企业大胆下注“招安”。一家家深陷困境、举步维艰的独角兽企业,在“合肥模式”的催化下发生了奇妙的化学反应,实现“史诗般的崛起”:科大讯飞、京东方、长鑫半导体、华米科技……

合肥市委书记虞爱华曾表示:“准确地说,我们不是“风投”,是“产投”;靠的不是赌博,是拼搏。因为,赌博是有今天没明天,拼搏才是抓今天赢明天。”对于投资的风险谁来担这个问题,合肥市委书记虞爱华直言:投资的风险肯定是党员干部担,特别是主政者,要敢于担风险。“只想保险,怕担风险”干不成事。当然,担当作为不是胆大妄为,必须基于科学的决策、严密的程序。

虞爱华的发言值得我们深思。政府的钱需要花,但是怎么花、花在什么方向,是有讲究的。从合肥国资的一系列手笔可以发现,他们的市场化倾向比较明显,因此在选产业方向时也较为准确。

国资出手,用股权投资带动杠杆效益的布局,已成为合肥迈入GDP万亿俱乐部城市的关键助力。有业界人士把“合肥模式”总结为“地方政府公司主义”:政府不单单是社会的“守夜人”,还是市场的参与者,强有力地主导本土产业政策。政府引导与市场化并举,才成就了合肥的“最佳政府投行”。

合肥的成功有其独特的一面,重点就是找准产业方向,尊重产业规律,通过国有资本引导社会资本和实施资本市场有序退出,国有资本实现保值增值后投向下一个产业,实现良性循环。

2021年,安徽省提出要打造合肥为区域性科创金融中心,母基金研究中心预计,合肥将更大手笔投入创新创投,期待其在资本招商方面的更多重磅举措。

母基金研究中心认为,“基金招商”已经成为当前地方政府招商引资的“杀手锏”。投资与招商同步的“基金招商”新模式,将发挥“四两拨千斤”的放大效应,让更多资金精准投向产业转型、撬动双招双引。目前,政府引导基金已经基本成为地方招商引资的标准配置和产业升级“核武器”。“合肥模式”的成功不仅仅体现出地方政府要善于做母基金、甘于做纯LP,更值得借鉴学习的是领导勇于担责、政府引导与市场化并举。

可以预见的是,各地政府势必会越来越看好与重视母基金的作用,更多的出于政府国资的公信力和影响力,政府扶持下的母基金也将更易带动各路资本一路紧跟,在战略引领和创新经济中起到“风向标”和“滚雪球”效应。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