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宝库 > 新能源,狗都不买!储能扩张期新能源车光伏产业链

新能源,狗都不买!储能扩张期新能源车光伏产业链

从2022年7月至今,新能源赛道已经跌了快9个月了。

今年一月好不容易反弹了一波,宏观经济大佬任泽平前脚刚刚第三次高呼:“现在不买新能源,就相当于20年前不买房。”

新能源后脚就死给你看,短短一个半月,暴跌15%。

持有的人已经亏麻了,不少抄底的也开始慢慢不自信了。

打开评论区,国粹声此起彼伏。



从当初的一年翻一翻,万人追捧;到现在的跌跌不休,狗都不买。

新能源赛道到底经历了什么?

还能不能投?



筹码太过拥挤。

目前A股沪深两市总流通市值60万亿,新能源相关板块就占10万亿。

新能源能有今天,公募基金扎堆抱团“功不可没”。

从2018年到2022年中,公募基金的新能源持仓占比从不到5%暴增至近20%

超过20%,意味着行业在筹码端已经相当拥挤,如果后续没有非常强劲、坚实且可持续的基本面支撑,资金往往会持续流出,造成巨大的回调压力。

2022年的新能源就处于这样一个尴尬局面。

基本面端,盈利水平虽然明显好于2018年,但也只是比A股强一点,远没有到达“印钞机”的水平。



再加上美联储加息、疫情等一系列黑天鹅的冲击,市场整体避险情绪攀升。

公募基金开始“忍痛割爱”,把重仓新能源赛道的资金往其他赛道转移。

2022年下半年,一部分转移到非银金融、建筑等防御性更强的价值板块;一部分转移到医药、计算机、传媒等超跌的成长板块。

今年以来,随着数字经济中字头行情的兴起,越来越多的资金开始流入这两个“新欢”。



存量资金不断流出,增量资金又不足,新能源跌的稀里哗啦。

短期来看,这个现象可能还会持续一段时间,至于后续能还会流出多少,流多长时间,主要取于两点:

(1)新能源赛道的业绩能否实现质的飞跃,挽回公募的心,这一点可能性较小(当然,也不排除部分基金会趁着低估低吸一波新能源。)

(1)数字经济、中字头等“新兴”热点能否扛起后续大旗。

从公募基金过去10年的重仓行业出清时间来看,

最短的是2010年的银行和2014年的医药,仅用了三个季度;

最长的是2012年的食品饮料,在白酒强劲业绩和市场“信仰”的支撑下,用了12个季度。





投资周期已变,市场预期下降。

一般情况下,一个行业的投资周期可以分为以下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需求爆发+供给不足=繁荣周期=投资机会

这个阶段最典型的特征就是全行业普涨,投资机会极佳。

第二阶段:需求持续爆发+供给充足=结构性机会和风险

随着新玩家不断加入,产能不断提升,市场需求已经能够得到满足,各大厂商为了争夺市场份额,开始疯狂内卷,行业整体利润增速下滑,很多公司会被淘汰,剩者为王

这个阶段行业内部开始分化,风险与机会并存,投资需要更加谨慎。

第三阶段:需求疲软+供给过剩=衰弱周期=投资风险

这个阶段行业已经完全没有成长性,投资价值大大下降。

那么新能源处于哪个阶段呢?

目前来看,整体已经逐渐进入第二阶段市场需求能够得到满足,行业内部竞争开始加剧,价格战陆续打响。

从主要板块来看,

(1)新能源车板块:市场需求增速下滑,价格战已经爆发

2022年,新能源车在购置税减半等一系列稳增长、促消费政策刺激下,买了688.7万辆,销量增速翻了近一倍。这一定程度上透支了2023年的汽车消费需求,市场预计今年新能源车销量增速会降至30%。

此外,随着特斯拉今年1月开始降价,众多新能源车品牌纷纷加入降价大军。

而燃油车降价潮的开启,更是进一步加剧了这一现象。

(2)光伏板块:产能爆发,内卷降价不可避免

2020年到2023年初,光伏板块累计投资总额超过2万亿元,产能也一路暴涨。

按照彭博新能源预测,2023年光伏多晶硅、硅片、电池片、组件有效制造产能预估为524GW、561GW、576GW、636GW,明显超越终端需求预测区间。

这意味着未来光伏板块的内卷会进一步加剧,降价不可避免。

(3)储能板块,产能仍在迅速扩张,还未进入第二阶段

相比光伏和新能源,储能的发展要慢一拍。

目前来看,储能依旧处于产能高速扩张期,仅2022年,涉足储能的资本投资高达200多起,有超过100家储能企业融资。

总体来看,随着整个行业竞争不断加剧,降价战的陆续打响,必然会影响行业整体利润增速。根据市场预测,23年和24年,新能源行业整体营收增速将会跌至30%左右,利润增速将会跌至25%以内。

预期下降,股价难免会回调。

(即便如此,这个业绩增速也要明显高于A股大多数行业)



前期涨的太猛了。

从2018年10月市场低位到2021年10月市场高位,短短三年,中证新能指数暴涨360%,市盈率也从21倍飙升至61倍。

但物极必反,盛极必衰。

前期过高的预期一定程度上透支了未来的成长性。

于是,在均值回归的定律下,新能源赛道不可避免地被杀估值了。

从2021年10月至今,新能源指数大跌36%,估值也跌到19倍,创下历史新低。



那么问题就来了,

新能源行业还能不能投呢?

不可否认,未来几年甚至十几年,新能源市场需求依然很大,成长性依然会是主基调。

但随着行业渗透率的提升,竞争格局的转变,普通投资者想要复制前几年那种躺着就能一年翻倍“神话”大概率是不可能了。

不过,想赚估值回调和长期业绩增长的钱,还是有希望的。

目前中证新能源指数PE仅19.29倍,处于历史低位,极度低估。



很多人担心低估会不会是一种假象,变成“价值陷阱”。

想要辨别这一点也很简单,核心看盈利情况整个行业目前发展阶段

如果作为分母的盈利未来持续下降,PE被动提升,那低估的结论就不成立。

如果作为分母盈利能够保持或持续提升,PE不变甚至下降,那低估的结论就成立。

盈利持续下降一般只存在处于衰退期的行业,新能源行业依旧处于成长期,距离衰退期还非常遥远,从机构预测来看,未来两年,盈利增速依然在20%以上。

所以新能源行业整体低估的结论,显然是成立的。



中长期来看,如果你看好新能源,当下不妨开始逐步建仓。

但一定要注意!

低估并不是上涨的理由,也不代表不会继续下跌,低估之下可能会有更低估。

尤其是在公募基金纷纷把新能源赛道资金转移到其他赛道的情况下,中短期来看,新能源可能还会调整一段时间,所以在投之前一定要注意两点。

(1)闲钱投资,最好是3-5年不用的闲钱;

(2)尽量不要一口气梭哈,尽可能定投,降低波动。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