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宝库 > 民营经济总量冲刺万亿,城市竞争新目标新京智库武汉

民营经济总量冲刺万亿,城市竞争新目标新京智库武汉


3月8日,郑州,工作人员在宇通新能源厂区高端及海外承装车间作业。图/新华社

区域竞争,某种意义上是民营经济的竞争。

2023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促进民营企业健康发展,破除各种隐性壁垒,一视同仁给予政策支持,提振民间投资信心。完善产权保护制度,保护企业家合法权益,弘扬企业家精神。

今年以来,多地纷纷采取措施支持和鼓励民营经济的发展,这反映了社会各界对民营企业的重视和对经济发展的积极态度。

据郑州日报的报道,中共郑州市委、郑州市人民政府近日印发《关于支持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提出到2025年,郑州市民营经济总量超过1万亿元,年均增速达到6%;民营经济市场主体每年新增20万户,到2025年超过230万户,民营上市公司力争达到50家、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力争突破200家、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力争突破1000家;支持更多民营企业挺进中国企业500强、中国民营企业500强、中国制造业500强。

民营经济冲刺1万亿元,在鼓励民营经济发展的大势中,郑州的率先发力是否预示着新的竞争已然拉开?

拼民营经济

民营经济是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

去年年底以来,无论是中央层面,还是地方层面,都在密集释放出“两个毫不动摇”、支持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强烈信号。

在中央层面,去年12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要从制度和法律上把对国企民企平等对待的要求落下来,从政策和舆论上鼓励支持民营经济和民营企业发展壮大“。

在今年全国“两会”期间,习近平总书记在看望参加全国政协十四届一次会议的民建、工商联界委员并参加联组会时也指出,党中央始终坚持“两个毫不动摇”“三个没有变”,始终把民营企业和民营企业家当作自己人。

在地方层面,河南、黑龙江、陕西等多个省份相继出台发展民营经济的具体措施,多措并举加码支持民营经济。

例如,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召开不久后,2022年12月20日,河南省便召开全省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大会,要求各级各部门以更加鲜明的导向、更加有力的政策、更加务实的举措,最大限度释放全社会创新创业创造动能,推动民营经济创新发展、转型发展、提质发展,为全面建设现代化河南提供坚实支撑。

这背后除了民营经济已经成为推动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为经济增长和就业创造了巨大的贡献外,还在于民营经济是城市竞争力的重要体现。

作为河南省省会和中部地区的重要节点城市,发展民营经济,郑州不仅给出了发展目标,也给出了明确的时间点和路线图。

公开资料显示,2022年郑州GDP为12934.7亿元,民营经济完成增长值占郑州市GDP的70%以上。据此推算,2022年郑州民营经济完成增长值超过了9000亿元,若要在2025年实现民营经济总量超过一万亿元,正如文章开头郑州官方文件指出的那样,民营经济年均增速要达到6%。

另一方面,在民营经济市场主体培育方面,郑州也提出每年新增20万户,到2025年超过230万户。

需要指出的是,民营经济市场主体和民营企业不是一个概念。市场主体和企业之间的最重要差异,在于企业指的是法人,市场主体既包括法人,也包括自然人。也就是说民营经济市场主体的数量要多于民营企业的数量。

以民营企业为例,截至2022年底,郑州市民营企业超过23万户,吸纳就业人口超300万人,为郑州市提供了90%以上的城镇新增就业岗位;民营经济完成增长值占郑州市GDP的70%以上,完成税收占郑州市税收总额的70%以上,达到75%。

实际上,在中部主要城市中,郑州的民营企业数量一直偏少。例如,武汉、长沙民营企业数量在2020年分别达到56.12万户、40万户。郑州目前民营企业数量明显低于武汉和长沙,这或许也是郑州发力培育民营市场主体的主要原因。


小朋友在位于郑州市中牟县的电影小镇游玩。当地消费市场正有序恢复。图/新华社

补短板也是关键

郑州民营经济经过多年的发展,实现了从小到大、由弱到强的发展过程。

近年来,郑州市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扶持政策,对民营企业进行资金、税收等方面的支持。这些政策的出台为郑州的民营经济发展提供了重要的保障。

例如,郑州民营企业规模逐渐扩大,越来越多的企业在竞争中逐渐壮大,一些企业已经发展成为中型、大型企业,不仅在本地市场有很好的竞争力,而且在全国乃至全球市场上也具有一定的影响力。

2022年中国民营企业500强榜单中,河南共有14家企业上榜,其中郑州有四家。

除此之外,郑州还涌现出金星、好想你、梦舒雅、逸阳等一批中国驰名商标。

不过,郑州民营经济向万亿元冲刺,也不是没有短板。除了上文所说,民营经济总量和民营企业数量上跟武汉和长沙尚存在差距外,郑州民营经济提质增效依然要补足短板。

例如,郑州的营商环境跟“一流”相比尚存在差距。虽然郑州近些年在营商环境改善方面取得了积极进展,但是依然存在不少政策和法规方面的瓶颈。在2019年由中国战略文化促进会、中国经济传媒协会、万博新经济研究院和第一财经研究院发布的《2019中国城市营商环境指数评价报告》中,全国经济总量前100城市营商环境指数榜单中,郑州仅排在21位,营商环境排名远远低于经济总量的排名。

此外,企业技术创新能力跟头部城市相比也存在提升空间。目前郑州市的民营企业在技术创新方面仍存在较大差距,这也是导致郑州在代表一座城市发展实力的世界500强企业、中国500强企业、民营企业500强及上市企业数量上,与深圳、杭州、武汉、成都、青岛、合肥等相比仍有不小差距。

2015年,当时的河南省政府发展研究中心主任谷建把出现这一现象的原因归结于,河南既没有“985”高校,也缺少中科院等“国字头”的研发机构,中小企业创新资源不足、创新能力较弱。

这些城市的经验值得借鉴

目前,据新京智库的统计,民营经济增加值突破万亿元的城市有深圳、上海、北京、广州、重庆、杭州、苏州和成都等城市。

拿2022年民营经济增加值首次突破万亿元的成都来说,公开资料显示,2022年,成都实现民营经济增加值10156.84亿元,首次突破万亿元大关,占GDP的48.8%。截至2022年年底,成都市场主体总量达到363.89万户,位居全国第二。

成都日报的分析指出,成都民营经济取得跨越式发展跟政府运用“有形之手”弥补“市场失灵”,打破各种各样的“卷帘门”“玻璃门”“旋转门”,让民间资本投资有门、投资有效、投资有利紧密相关。

成都之外,泉州同样也值得关注。

民营经济在泉州经济发展中占据绝对地位,可以概括为“八八九九九”,即贡献了泉州81%的税收、82.1%的GDP、93%的研发投入、96%的城镇就业、95%的企业数量。

2022年泉州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2102.97亿元,在中国24个万亿GDP城市中位居第19位。

值得关注的是,民营经济增加值占泉州地区生产总值83%,在中国24个万亿GDP城市中比重最高。

如果按照上述数据,泉州民营经济增加值在2022年已经达到10044亿元,已经实现突破万亿元的目标。

根据相关媒体的报道,泉州民营经济发展很大程度上在于充分信任、充分支持民营企业和民营企业家,持之以恒推动民营企业走好健康发展、高质量发展之路。

在2023年泉州召开的民营经济发展大会上,泉州市相关负责人更是喊出了“民营经济已成为泉州发展的最大特色、最大优势和最宝贵的财富,是泉州最重要的基本盘、最重要的支撑点。”

不难发现,民营经济已经成为经济发展的风向标,民营经济活跃的地方,其经济往往也充满活力,民营经济的发展正在成为新一轮城市竞争的关键。

文/新京智库研究员 查志远

编辑/柯锐

校对/刘军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