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宝库 > “十四五”期间单位GDP能耗下降13.5%,建筑低碳进入政策红利期节能减排低碳发展循环经济能源消费总量

“十四五”期间单位GDP能耗下降13.5%,建筑低碳进入政策红利期节能减排低碳发展循环经济能源消费总量


本报(chinatimes.net.cn)记者张智 沈阳报道

“我国低碳目标是明确的,然而实施路径任重道远。”近日,全国人大财经委调研室主任李命志在中国中小企业发展大会上表示。

2020年9月,我国明确提出“双碳”目标建设,这个目标既是我国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共创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举措,也是重塑我国能源结构和产业结构,增强自身可持续发展的一个重要目标。

对此,我国出台多项政策:2021年10月,国务院出台了碳达峰行动方案,涉及可再生能源、科技创新、循环经济、碳交易、碳排放等方方面面,这也是我国强有力的政策承诺和行动方案。

此外,“十四五”规划中也提出,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中,生产生活方式绿色转型成效显著,资源配置合理,利用效率大幅度提高,其中,单位GDP能耗和二氧化碳排放分别下降13.5%和18%。

然而,“从这些年发展来看,可以说气候行动的进展是不太理想的。”李命志表示。

3月20日,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委员会发表了最新报告,预测全球可能在2030年到2035年间平均气温升温会超过1.5摄氏度的阈值,这或将引发一系列极端气候灾难,包括洪水、山火等,是一个非常严重的挑战。因此,遏制温室气体排放,实现低碳绿色发展,已经刻不容缓。

以我国情况来看,“十四五”规划第一年,“双碳”目标进展喜人,但受到去年疫情影响,经济增长放缓,全年经济增长3%,由于分母小了,所以目标完成进度不快。

“从未来五年来看,后三年的目标完成还是非常艰巨的。”李命志表示。

建筑低碳势在必行

不管从国内还是国际的形势都可以看出,低碳绿色发展已经成为焦点和大势所趋。

截至去年11月,全球已经有195个缔约方签署了巴黎协议,政府、企业、社会组织、消费者个人,都在进行遏制气候变化的努力。

“可以说这一点已经不光是一个政策的导向和社会的共识,实际上在很多领域,已经成为一个法律的责任、社会责任,也成为企业经营中无法回避的一个问题。”李命志表示。

中瑞恒(北京)科技有限公司总裁刘龙豹告诉《华夏时报》记者,当前,我国碳排放主要来源于建筑、工业生产、交通等领域。其中,建筑领域全过程能源消费总量约总量的50%,在建筑运行阶段使用电力、热力等导致的碳排放,约占建筑全过程碳排放总量的21%。因此,建筑的节能减排是实现建筑领域碳达峰、碳中和的最主要任务,这也是我国大力发展绿色建筑的主要原因。

据介绍,建筑业分公共建筑和居民建筑,公共建筑包括医院,学校,商场酒店、文体场馆等。近年来,国务院、发改委、国家机关事务管理局等主管机关密集出台了很多政策,都有明确的指标要求。在国务院《“十四五”节能减排综合工作方案》中明确要求2025年要比2020年降低13.5%的能源消耗。

以北京市为例,北京市住建委从2014年起对公共建筑实施电耗限额管理,超出限额的要求整改并进行处罚,目前约一万四千多栋公共建筑已经被纳入限额范围管理之内。

“我国从1998年就出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这些年一直在提倡节能。但作为节能服务企业,我们在实际开展业务中发现有几大现象,比如节能技术没有充分运用,部分公共建筑对节能降耗并不敏感;此外,医院也是将用电安全放在节约之前,虽然可以理解客户的考虑,但事实上许多单位仍然有很大的节能空间。”刘龙豹表示。

对此,2022年2月11日,北京市政府印发《北京市碳达峰实施方案》的通知,目标到2025年,力争完成公共建筑节能绿色化改造3000万平方米,新建公共机构建筑、新建园区、新建厂房屋顶光伏覆盖率不低于50%,新增热泵供暖应用4500万平方米,到2030年,太阳能、风电总装机容量达到500万千瓦左右,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供暖面积比重约为15%。

“这个政策的意义非常重大,给出了时间表和量化指标。因此,在北京市政府发文之后,不少原本没有这种节能概念的公共机构用户主动联络我们咨询节能方案。对节能企业来说,这是一个非常好的机遇,在碳达峰之前,正是低碳行业的红利期。”刘龙豹表示。

不仅是北京。在全国范围,我国已经有很多相关政策,相关法律也包含了《可再生能源法》《节约能源法》《循环经济促进法》等环境保护方面的法律,都是对绿色低碳发展方面非常有促进和推动作用的法律。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离不开绿色经济,2021年,国务院发布《关于加快建立健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的指导意见》。

近期,国家发改委更新了绿色产业指导目录2023版,正在征求意见。此次修改涉及7个重要的方面,降碳更加明确,其中,强调基础设施的低碳绿色发展是重要方面。

同时,我国建立了工业、建筑、交通等重点领域和公共机构节能制度,在固定资产投资里面还有节能审查制度、重点用能单位的管理,特别是我们实施推出了300多项国家的节能标准,其中有将近200项是强制性节能标准。这些标准特别是针对高耗能行业和终端用能产品实现了全覆盖,这是我国的重要抓手。

政策支持低碳行稳致远

不过,在李命志看来,从我们国家的国情出发,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非常重要,也非常必要,但中国的资源禀赋、特有国情,可能在相当一段时间里,石油、煤炭等传统能源很难完全避免。

在这种情况下,提高能效是非常重要的。

比如,实行能源消费总量和强度双控制度,还有单位GDP碳排放控制制度,这是非常具有我国特色的一些制度,我国已经把节能减排指标纳入生态文明、绿色发展的绩效评价中,以此引导大家来转变发展理念。

同时,也在不断完善节能低碳激励政策,比如实行促进节能企业所得税、增值税优惠政策,逐步建立绿色金融体系,像能效信贷、绿色债券等。一个亮点是,国家出台的一些绿色金融的政策,能很大程度上解决企业资金压力,贷款的利率也低于市场普遍利率。

当前,我国已经建立了完善促进绿色发展价格机制,实行差别电价、峰谷分时电价等,现在也开始建立用能权的有偿使用和交易试点以及碳排放权的交易试点,推进合同能源管理,鼓励各种节能技术和经营模式、加强电力需求侧管理,特别像电气这些领域,建立了能效领跑者制度,推动终端用能产品、高耗能产业、公共机构提高能效,这些都是很具体的措施。

“全球经济正在进入一个高成本的时代,俄乌冲突、美国贸易战,叠加老龄化社会,资源能源成本、资金成本、人力成本,在未来相当一段时间内是一个高成本的时代。所以,节约和提高能效对企业来说也是非常重要的一件事。比如,现在全球用的手机、电脑等等各种电子产品,全球有5400万吨的电子废弃物,能够得到妥善回收利用的只有17.4%,这是联合国的数字。实际上,现在很多企业已经发现,通过循环经济对二手产品的利用不光是对社会有好处,对自身也有好处。相信一个高成本的时代,节能降耗是企业非常重要的一个方面。”李命志表示。

中国质量认证中心党委书记、主任谢肇煦也表示,中国中小企业已经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经济比重占规模以上企业的60%,地位凸显,在绿色企业供应链加速下,中小企业实现绿色低碳发展不仅是社会责任问题,而是更为切实的发展方向、经营策略和市场空间问题,未来中国每年绿色低碳转型和低碳产业发展领域的投资将会超过万亿,把握绿色低碳转型机会,发挥中小型企业专精特新的优势,才能迎接挑战、发展壮大。

责任编辑:徐芸茜 主编:公培佳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