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宝库 > 焦点丨多家中小银行“降息” 后续仍有调降空间净息差商业银行存款利率

焦点丨多家中小银行“降息” 后续仍有调降空间净息差商业银行存款利率




图片来源/摄图网

中国经济时报记者 孙兆

近期,广东、河南、湖北、陕西等地多家中小银行相继宣布调整存款利率。据不完全统计,4月以来,已至少有18家中小银行(含农村信用合作联社)调整人民币存款利率,调降幅度不一。

“多家中小银行宣布下调存款利率,主要是受净息差收窄压力上升影响。”中国银行研究院博士后吴丹在接受中国经济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此次调整存款利率多为中小银行参考市场供需形势,缓解银行机构负债端成本压力的主动行为。在利率市场化机制下,央行对基准利率的调降先由大型银行发起,再由中小型银行依据市场形势跟进。目前,我国各类型中小银行机构数量约有4000多家,而这些数量众多的中小银行往往参考自身盈利状况执行,调降行为并不会完全同步,整个行业周期或持续数月。

招联首席研究员、复旦大学金融研究院兼职研究员董希淼对本报记者表示,“近年来,我国居民存款增长较快,尤其是在2022年居民投资理财风险偏好明显下降后,居民存款增速显著加快,且在人民币存款中的占比持续提升。与此同时,随着我国稳健的货币政策加大实施力度,市场流动性合理充裕,银行体系资金较多而有效融资需求不足,这也是推动存款利率下降的原因之一。”

存款是重要的金融产品,与金融市场和公众利益息息相关。“存款利率下降,虽然存款的收益将减少,但也有多方面积极意义。”董希淼表示,一是有助于降低银行负债成本,进一步推动银行降低实体经济实际融资成本。二是约束银行对存款的非理性竞争行为,克服负债业务“规模情结”和“速度冲动”,增强发展稳健性和可持续性,更好地防范金融风险。三是中长期存款利率下降,有助于减少短期存款与中长期存款之间的“价差”,也有利于减少套利行为,使银行存款期限结构更加合理。

对于后续银行存款利率的走势,业内人士认为,2023年以来,经济复苏推动社会融资需求逐步回暖,今年上半年,银行信贷投放压力或有所上升,但考虑到目前银行负债端储备较为充足,维持高息揽储的必要性不强,这也为存款利率的潜在调降提供了空间。

“多家中小银行依据新形势调整负债成本,保障其盈利空间,有利于银行间市场流动性稳定周转,对整个金融体系稳定健康运行能够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吴丹指出,考虑到当前的金融市场环境,银行或存在进一步调低存款利率的可能性,净息差下行将是主要趋势。“针对于此,我国商业银行要积极主动应对,不断增强多元化综合化经营能力,不断提高中间业务收入占比,加速布局财富管理和资产管理等业务,才能保持市场活力和竞争力。”

本公众号版权归中国经济时报所有。如转载或引用本文内容须经许可,并注明转自中国经济时报。

总 监 制丨王辉王继承

监 制丨李丕光 王彧 刘卫民

主 编丨毛晶慧 编 辑丨陈姝含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