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宝库 > 重磅信号!这5个字 被删除了央行降息逆周期货币政策政策委员会银行业危机

重磅信号!这5个字 被删除了央行降息逆周期货币政策政策委员会银行业危机


作者:刘晓博

来源:刘晓博说财经

已获得转载授权

4月14日傍晚,央行发布了“货币政策委员会召开2023年第一季度例会”的新闻通稿,字里行间透露出了货币政策微调的迹象。

最重要的变化是,“逆周期调节”这5个字被删除了!与此同时,“加大宏观政策调控力度”也被删除了!


中国人民银行的“货币政策委员会”,类似美联储的“联邦公开市场委员会”。

目前的央行货币政策委员会一共由15个人组成,包括央行行长、3名央行副行长(其中1名兼外汇局长)、1名国务院副秘书长、1名发改委副主任、银保监会主席、证监会主席、银行业协会会长、财政部副部长、统计局局长,其他几位为资深专家。

根据人民银行法,中国人民银行货币政策委员会应当在国家宏观调控、货币政策制定和调整中,发挥重要作用。

这个委员会每个季度会召开一次例会,发布一份新闻通稿。这份通稿是中国最神奇的通稿,其中绝大多数内容在1年内基本不变,只有个别措辞略有变化。

而市场,需要从这些细微的措辞变化中,寻找货币政策变化的风向和迹象。

跟去年四季度的通稿相比,1季度通稿有以下几处微妙变化。

第一处:在分析过去1个季度经济和政策的时候,对货币政策的表述是“稳健的货币政策精准有力”,而四季度的措辞是“稳健的货币政策灵活适度”。

最近例会强调的是“精准”,而去年四季度强调的是“灵活”。

第二处:在展望未来一段时间货币政策的时候,出现了较大变化。

可以看出,上述这段话有2个地方发生了变化。

一是把去年连续几个季度的表态“强化跨周期和逆周期调节”,变为“搞好跨周期调节”。删除了“逆周期调节”,把“强化跨周期(调节)”变为“搞好跨周期调节”。

逆周期调节,一般是指力度更强的政策,比如大力度、持续的降准降息,都是逆周期调节。而跨周期调节的意思,更强调长时段政策的平稳;比如降息的时候,要考虑将来通胀反弹、经济过热。

删除“逆周期调节”,意味着未来降准、降息的空间将大幅减少,出台大力度货币政策的可能性下降。

把“强化跨周期(调节)”变为“搞好跨周期调节”,也有降低力度的含义。

二是“发挥货币政策工具的总量和结构双重功能”的前面加上“更好”,也有这个含义,这意味着未来总量工具(降准降息)会减少使用,而结构工具(比如定向降息、定向放水)会更多使用。这也是通稿里增加了1处“精准”的意思。

第三处:关于信贷增长、货币供应量增长:

后半句没有变化,但前半句从“保持信贷总量有效增长”改为了“保持信贷合理增长、节奏平稳”。很显然,“有效增长”的力度大于“合理增长”,更何况“合理”的后面加上了“节奏平稳”。

这一处的变化,跟前面两处变化形成了呼应,基本的逻辑和思路是一致的, 就是避免大水漫灌。

第四处:在谈论结构性货币政策的时候,有了新变化。

很显然,结构性货币政策的力度也在降温,上个季度强调做好加法,带有全面发力的意思。

最新的表态是“聚焦重点、合理适度、有进有退”。看到了吗,强调了适度,而且有些要退出了。

第五处:通稿里增加了一句“促进政府投资带动民间投资”,而上季度的通稿里没有这句话。

这是什么意思?看看下面这张图就明白了:


今年1到2月,全国固定资产投资增速为5.5%,但细分一下就会发现:国有投资增速达到了10.5%,而民间投资增速只有0.8%。这种K型分化,是地方债务飙升、国企央企杠杆率飙升的根本原因。

从上述走势图可以看出,国有投资一直在“带领”,但民间投资一直没有跟上。估计接下来会想办法。

第六处:去年四季度和最新通稿,都提及的一句重要的话是“推动企业综合融资成本和个人消费信贷成本稳中有降。”

也就是说,利率还是要降的。但未必一定是LPR降息,可能是通过存款降息,带动实际利率降低。当然,必要的时候还是会有LPR降息的,只是空间变小了。

第七处:关于房地产的表态有差别,但不大。

差别是,去年没有提及“推动房地产业向新发展模式平稳过渡”,最新通稿提及了。其他基本上没有变,对房地产整体是非常支持的。

第八处:删除了“加大宏观政策调控力度”的表述,增加了“打好宏观政策、扩大需求、改革创新和防范化解风险组合拳”等表述。

删除“加大宏观政策调控力度”,跟删除“逆周期调节”的含义相同。

最后总结一下:

从央行货币政策委员会1季度例会通稿看,货币政策发生了微妙的变化,未来将更强调精准,将更多使用结构性、定向的工具;出台政策的时候,会减少逆周期工具的使用,更多考虑跨周期,避免将来出现大通胀。

之所以会有这个变化,可能跟一季度、尤其是3月份数据逐步向好有关。目前出口数据已经公布,3月单月(美元值)同比增幅为14.8%,1到3月累计(美元值)同比增长0.5%,比过去几个月有了明显好转。

其他3月数据尚未公布,但央行肯定提前知道了,估计也都还可以。

在这种情况下,货币政策有进入观望期的意思。但这不意味着收紧,因为通稿里没有用“管好货币总闸门”、“保持宏观杠杆率基本稳定”的措辞。这些措辞的出现,才意味着货币政策转向。

所以,整体上货币政策还是宽松的,只是暂时或许不会轰油门了。

还有10多天,就会召开一次研究经济工作的政治局会议,到时候或许会有更多措施出台,但估计以结构性、定向性政策为主,降准降息或许暂时不会有了。

(免责声明:文章版权归属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文章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叶檀财经立场。 )

叶檀财经微信矩阵号

声明:由叶檀财经运营并管理的微信公众号有且仅有叶檀财经、叶檀股市、叶檀楼市、叶檀股市学院、叶檀财富、叶檀放心保,上述六个账号,请用户认准上述微信账号。 但凡与上述微信账号不一致的公众号均非叶檀财经注册,也并非由叶檀财经负责运营管理,叶檀财经对其任何行为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请檀香 们小心识别,谢谢!

图片:来源于网络,侵删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