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宝库 > 基金拥抱人工智能 来得早不如来得巧私募重仓股公募基金证券时报

基金拥抱人工智能 来得早不如来得巧私募重仓股公募基金证券时报

(原标题:基金拥抱人工智能 来得早不如来得巧)

证券时报记者 安仲文

A股行情火爆的背后,对许多基金经理而言则是“来得早不如来得巧”。

只闻新人笑谁知旧人哭

AI行情所引爆的计算机、信创、互联网牛市,背面则是许多基金公司的投研人员没有熬过“寒冬”。

其实,许多基金公司对研究员的考核注重强弱行业之间的公平公正,比如有些行业在周期环境下缺乏机会,好股票比较少。但基金公司对研究员的考核可以按照某一行业的股票排序来打分的,如果研究员把这一行业最好的股票挑选出来,也可以得到一定的考核,只不过最终还要落实到研究员对基金经理的业绩贡献度上,研究员“推票”对基金经理业绩的贡献显然是重点,而这也成为许多计算机研究员没有熬过来的原因。

2016年以来,计算机行业陷入“冰封”,与计算机相关的股票若体现在基金经理的持仓中,大概率将作出业绩的负贡献。

公募产品也有时间周期

事实上,不仅私募和基金专户,公募基金产品在实际运作中也具有时间周期的特点,这意味着公募基金经理不可能无限制地维持其基本策略。

显而易见,在业绩考核与职业生涯影响下,基金经理坚持长期投资的前提,可能是拒绝关注短期业绩表现,以及不被基金公司解聘,但这两点显然很难做到。

如何避免倒在黎明前?

正所谓“来得早不如来得巧”,基金经理如何避免倒在黎明前?

“买入后等个两三年,这个损耗挺大的,我希望等到行业景气周期的拐点,或者公司业务拐点、业绩拐点出来后再下重手。”上述基金经理说,当市场不太明朗时可以提前布局,小仓位观察,待明朗后可以逐步加仓,但这可能需要极强的博弈能力,对拐点把握能力的要求比较高。

平安基金的一位基金经理也认为,在具体操作中不能完全被动接受所持仓长线品种的短期波动,基金经理处理长线品种在短期阶段表现时,尽可能在每次波动过于乐观的阶段,相应地降低持仓占比;而在某些低迷阶段要敢于对确定性加仓,但也要综合考虑避免仓位的“无效化”。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