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宝库 > 解读|乐观静待一季度经济“春暖花开”广东王辉

解读|乐观静待一季度经济“春暖花开”广东王辉




图片来源:摄图网

中国经济时报记者 李海楠

4月18日,国家统计局将公布2023年一季度国民经济运行情况。备受瞩目的一季度经济“成绩单”即将揭晓。

无论是国际上将“中国经济视为全球经济整体疲软之例外给予高增长期待”的翘首以盼,还是国内一众机构对一季度经济作出“4%-5%正向增长”的意气风发,都将得以验证。

一季度经济表现将好于预期

正所谓“岑楼齐末,不识高卑”。海内外对中国一季度经济增长表现出的一派祥和乐观绝非毫无根据的盲目猜测,而是基于今年以来,中国一系列经济决策和各级政府的高效部署,以及各地在三年负重应对疫情之后,决策力和行动力转向全力以赴拼经济的豁然开朗。

“今年《政府工作报告》对全年GDP明确了增长5%左右的目标,预留了遐想空间。既可以是偏左的回旋余地,更可以是偏右的发掘潜力。”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国土开发与地区经济研究所研究员黄征学在接受中国经济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今年我国经济工作在千头万绪中找准了“着力扩内需”的引领,在消费需求和投资需求两方面纲举目张,也让各地区发力一季度经济复苏找到了锚点。

力争“一季度经济开门红”也成为各省级政府部署全年经济的首要任务。“在政策面上,将住房改善、新能源汽车、养老服务等作为重点,着力提振消费需求和对经济增长贡献度成为有力抓手。此外,将国家重大工程项目、传统产业改造升级、新兴产业作为投资重点,稳健发力基建投资和制造业投资也是各地积极部署的重点内容。”黄征学认为,将全年经济目标分解到各个季度,让全国经济持续发展依托于地方经济坚实基础,一直是我国经济发展释放活力的关键所在。

正是当前各地方经济发展表现出的向好态势,让“一季度中国经济将迎春暖花开”成为海内外机构预期中国一季度经济向好的共同底色。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近日发布的《世界经济展望报告》对2023年中国经济的增速预测仍保持为5.2%,并称中国为世界经济增长的关键引擎;世界银行预计,今年全球经济整体疲软,增速将从2022年的3.1%降至2%,“但中国将是例外,预计2023年中国GDP增速超过5%。”

一季度的乐观预期成为国内多方机构的关注焦点。比如,中国人民大学金融研究院认为,一季度经济有望实现较快复苏,大概率在4.5%到5%之间。长城证券研报测算一季度GDP将回升到4.3%左右,其中政府消费支出和资本形成分别拉动约0.8和2个百分点,是一季度经济回升的重要支撑力量。

在内需改善方面,消费重任在肩。天津财经大学教授丛屹在接受中国经济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随着利率调整,尤其是房贷政策改善,以及相关消费领域减免税政策的延续,消费意愿正朝着“想消费、敢消费、能消费”转变,这一点从一季度主要假期中表现出的旺盛出游需求可见一斑。丛屹认为,找准撬动消费动能关键,势必能让一季度乃至全年经济重拾发展活力,迸发不竭动力。

一旦一季度经济迸发足够活力表现,释放出的反弹动力必将在后几个季度更加迅猛。国家信息中心经济预测部副主任牛犁日前在公开场合就今年经济增长情况分析认为,一季度GDP增速或在4%左右,二季度可能上升到7%—8%之间,三、四季度回落到5%—5.5%。

先期迹象显露稳增趋势

就在国家统计局揭晓一季度经济答卷的前一周,高层的动态引来各界关注。

习近平总书记在广东考察时强调,广东是改革开放的排头兵、先行地、实验区,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大局中地位重要、作用突出。要锚定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目标,围绕高质量发展这个首要任务和构建新发展格局这个战略任务,在全面深化改革、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提升科技自立自强能力、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等方面继续走在全国前列,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走在前列。

4月12日,国务院总理李强在北京市调研独角兽企业发展情况时强调,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坚定信心,锐意创新,着力开辟发展新领域新赛道,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为实现经济运行整体好转、推动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开放和创新为即将揭晓的一季度经济“成绩单”作出了最新注脚。而进一步发力开放和创新,也将让中国经济长久屹立于世界经济浪潮当中。

一季度外贸已用“转正”作出了有力印证:一季度进出口总值实现9.89万亿元,累积增速由前2个月的同比微降0.8%转为正增4.8%。其中,出口5.65万亿元,同比增速由前2个月的增长0.9%升至8.4%,改善明显;进口4.24万亿元,从前2个月下降2.9%转为正增0.2%。

中国社会科学院亚太与全球战略研究院副研究员李天国在接受中国经济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当前,中国经济对世界经济的贡献大约在30%左右,中国经济是世界经济增长的最大引擎。

“世界发展与中国发展相互是离不开的。中国正在加快重点领域的经济改革,深化对外开放,不断提高营商环境质量,决心用更大力度吸引外资。”李天国表示,今年,中国经济先于世界经济重回发展正轨的积极因素累积:包括主动加强与发达国家技术交流与合作、升级改造传统制造业、提升中国制造业国际竞争力、持续挖掘数字经济等新兴产业发展潜能等;另外,RCEP、“一带一路”等平台与机制也将提供更多契机,强化与世界其他国家和地区之间的产业与投资合作。

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中国经济研究中心教授汪浩对中国经济时报记者表示,我国目前的通货膨胀率较低,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都有一定的空间,加之人们对改善经济状况的渴望强烈,一季度经济一定会明显加速,更可有充分理由对全年经济形势抱以乐观。

汪浩表示,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要协调联动,稳增长和稳就业要协同推进,守好民生需求,不遗余力创新消费场景,中国经济将快步走出过往阴霾,迎接新一轮“春暖花开”。

本公众号版权归中国经济时报所有。如转载或引用本文内容须经许可,并注明转自中国经济时报。

总 监 制丨王辉王继承

监 制丨李丕光 王彧 刘卫民

主 编丨毛晶慧 编辑丨张丽敏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