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宝库 > 提升数字生产力,助力央国企深度用云运维运营云平台数据中心

提升数字生产力,助力央国企深度用云运维运营云平台数据中心

现代化的国家离不开现代化的企业,国有企业作为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从大国重器到航天科技、从到粮食安全到能源保障,在不同领域和历史时期始终敢于担当,是压舱石,也是排头兵。

新时代,国有企业全面深化改革,走高质量发展之路,坚持市场化、法治化、数字化转型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主要路径。早在2020年,国资委就推出相关政策,为推动国有企业数字化转型做出全面部署,明确提出数字化方向与举措。近年来,数字经济建设逐步上升为国家战略,2023年,国务院印发《数字中国建设整体布局规划》,着力推动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融合,数字化转型成为企业高质量、跨越式发展的重要支柱。央国企作为各行业的领头羊,迎来重要发展机遇。

对于如何进行数字化转型,经过近年来,行业先行者的广泛探索,基于云和AI推进数字化转型成为众多央国企的共识,不少企业也打造了具有各自特色的云平台,作为数字化转型的黑土地。

不过,随着数字化转型的深入,对云基础设施提出了更高要求,行业加速从业务上云向深度用云转型,充分发挥云的价值,实现跨越式增长。华为云基于自身数字化转型经验和服务行业的丰富实践提出三大主张,加速央国企迈向深度用云。

方向一:全面采纳云原生技术

坚定云原生的技术路线,打破垂直的资源和应用架构,构建面向云原生的组织级能力,支撑央国企向企业一朵云、应用现代化和生产数智化演进。

方向二:全面开展云上业务创新

业务创新需要肥沃的技术土壤。相比传统IT系统,云可以以服务的方式,提供丰富的技术栈,从大数据到数据库、从IoT到AI,并且可以基于一个基础平台持续叠加新的能力,实现自我进化,是业务创新的黑土地。同时,业务创新需要强大的技术支撑,反向又驱动平台的持续迭代、完善。央国企在完成业务迁移上云的基础上,需要更多思考如何协调好技术创新和业务创新的步调,实现同频共振。

方向三:全面借鉴新模式和好经验

但在传统的IT体系中,IT部门的定位主要技术提供者,负责支持业务需求与运行保障。云时代,央国企的应用架构与技术架构越来越复杂,数据量呈指数级增长,对现有的知识、技能和经验提出了新的挑战。由于在早期尚未建立对云的全方位认知,重平台、轻应用、重建设、轻运营的情况普遍存在,导致早期建设云平台投入了大量的硬件设备和软件系统,并没有完全发挥价值,云化节奏缓慢、资源利用不充分、组织与流程不匹配等问题日益凸显。

“三分建设、七分运营”,越来越多的经验表明,央国企云转型成功的关键,是在建设过程中同步建立起一套有效的持续运营体系和机制。IT部门从技术提供者转变为服务提供者,进一步转变为价值和利润中心,形成以运营为核心的组织级能力,开展业务的持续上云、推进云上业务创新,从而实现云平台价值的最大化。

当前,华为云Stack面向央国企推出了15大场景化解决方案,覆盖电力、交通、油气、制造等多个行业,我们提取场景的共性特点,把硬件、云服务组合、参考架构、配置组网等固化下来形成标准方案,所涉及的行业应用提前与伙伴进行集成验证,帮助央国企更高效便捷开展创新。

为了更好地服务央国企推进数字化转型进程,华为Stack提出3+4+5的运营战略:“3”代表上云、用云和管云的三个客户开展运营最关注的三个维度;“4”代表四类客户场景,不同客户的云化阶段、组织架构和人员能力不尽相同,因此运营支撑的诉求也不一样;“5”代表运营能力的5个构筑方向,除了协助客户搭建适合自己的运营框架外,还包括业务上云、深度用云、行业使能、运维保障几个重要方向。

据了解,目前,已经有35家央企、200多家国企基于华为云Stack建设数字化底座,覆盖交通、电力、油气和制造等各个行业。包括:陕煤集团红柳林矿业基于为云Stack打造业内首个基于工业互联网架构的智能矿山、国家管网基于华为云Stack建设国家管网数字平台、中粮集团联合华为云Stack打造先进、可靠的“中粮E云”平台。

如今,锚定高质量发展已经成为央国企在新时期发展的重要使命。华为云Stack将与央国企携手加速同路,在变局中开新局,抢占数字时代发展先机,筑牢数字中国建设云底座。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