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宝库 > 恒生电子(600570):大资管IT业务表现良好 23Q1净利增速成功回正

恒生电子(600570):大资管IT业务表现良好 23Q1净利增速成功回正

2022 公司营收稳定增长,2023Q1 盈利增速成功回正。公司披露2022 年年报和2023 年一季报。2022 年,公司实现营收65.02 亿元,同比增长18.30%,主要得益于公司主动抓住金融行业数字化转型升级带来的市场机遇;实现归母净利润10.91 亿元,同比下降25.45%,主要是因为2022 年资本市场波动,导致公司所持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收益相比2021 年同期大幅下降;实现扣非归母净利润11.44 亿元,同比增长20.90%,主要原因为公司根据外部环境,及时调整经营策略,在收入持续增长的同时,注重控制成本费用,收入增速高于成本费用的增速。此外,公司毛利率进一步提升,2022 年达到73.56%,同比增长0.58pct。2023Q1,公司实现营收11.30 亿元,同比增长16.05%;实现归母净利润2.22 亿元,同比增长637.74%;实现扣非归母净利润0.75亿元,同比增长386.09%。我们认为,公司2022 年在疫情等因素的冲击下,营收依然实现了正增长,这代表公司已经建立了完善的业务体系,而2023Q1的业绩表现代表公司净利润发展已经重回增长车道,在2023 年大环境逐渐转好的情况下,公司2023 表现值得期待。

    大资管IT 业务表现良好,创新业务持续拓展。2022 年公司各项业务总体保持持续增长。收入结构方面,公司的大零售IT 实现营业收入15.35 亿,同比增长9.53%;大资管IT 业务实现营业收入28.05 亿,同比增长27.97%,这两项业务依然是公司主要收入来源,其中资产管理IT、机构服务IT、金融基础IT 取得了较好增长,运营管理IT 及经纪IT 业务取得平稳增长。此外,数据风险与平台技术IT 业务实现营业收入4.5 亿,同比增长12.49%;企业金融、保险核心与金融基础设施IT 业务实现营业收入5.58 亿,同比增长5.05%;互联网创新业务实现营业收入9.54 亿,同比增长18.64%,其中恒生聚源实现营业收入3.39 亿,同比增长17%,恒云科技实现营业收入1.88 亿,同比增长10%,云毅网络实现营业收入1.95 亿,同比增长37%。核心产品方面,UF3.0、O45、理财销售5、综合理财6、TA6 等完成多家客户拓展,继续保持市场和技术领先地位。业务模式升级方面,财富资管云业务稳健增长。数据服务方面,继续完善洞见、智眸、小梵终端产品功能,在投研产业链分析框架、云投研搜读算写等方面不断提升竞争力。信创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果,70 多款产品完成适配兼容。

    公司实控人将由马云变更为无实控人,治理结构更为合理。1 月8 日晚,公司发布公告,控股股东杭州恒生电子集团有限公司上层股权结构发生变动导致公司实际控制人发生权益变动。2023 年1 月7 日,马云先生及相关方分别相应签署《一致行动协议终止协议》《关于杭州云铂投资咨询有限公司之股权转让协议》《杭州君瀚股权投资合伙企业(有限合伙)入伙及退伙协议》《承诺函》等文件,本次权益变动完成后,蚂蚁集团包括杭州君瀚和杭州君澳在内的各主要股东彼此独立行使所持有的蚂蚁集团股份表决权且无一致行动关系,各股东未单独或共同在蚂蚁集团股东大会层面形成控制,也不存在任何股东所提名的董事人数超过全体董事半数的情形。因此,不再存在任何直接或间接股东单一或共同控制蚂蚁集团的情形。本次权益变动不涉及恒生集团持有恒生电子的股份数量和持股比例变化。本次权益变动后,恒生电子控股股东仍为恒生集团,恒生电子实际控制人将由马云变更为无实际控制人。我们认为,此次公司实际控制人额改变使得公司的整体治理结构变得更加合理,有助于公司未来长期的发展。

    公司高度重视研发,信创与AI 均拥有深厚积累。公司不断充实行业尖端人才,构建了较为完善的研发、产品体系和团队,目前公司拥有硕士以上(含博士)学历的员工有1067 人。公司2022 年的研发费用投入总计23.46 亿元人民币,占营业收入的36.08%。2022 年公司研发相关人员数量为7016 人,占公司总人数比为52.07%。公司产品技术人员占公司总人数比为73%。公司无论是研发人员数量还是研发费用投入均在业内处于领先水平。信创方面,公司贯彻安全、自主、可控、稳定四项原则,从硬件、操作系统+数据库、中间件以及业务适配等维度,全面加速信创产品适配工作,降低客户的信创负担。公司的国产数据库LightDB 基于开源PG 研发,已全线通过信通院三项可信数据库评测。人工智能方面,公司结合自身工程化、产品化落地实践,探索深度学习、数据科学、知识图谱、NLP、计算机视觉、AIGC 等AI 前沿技术,在投顾、投研、营销、客服、风险、运营等领域的应用,让创新为用户、为行业带来业务价值。低码方面,公司加快夯实平台基础,通过构建低码化开发工具和高质量应用模型组件,助力业务人员自助完成需求的敏捷开发。

    政策持续利好,支撑公司未来长期发展。中国人民银行印发《金融科技发展规划(2022-2025 年)》,指出要坚持“数字驱动、智慧为民、绿色低碳、公平普惠”的发展原则,以加强金融数据要素应用为基础。中证协向券商下发了《网络和信息安全三年提升计划(2023-2025)》征求意见稿,提出33 项重点工作。其中明确指出,鼓励有条件的券商未来三年信息科技平均投入金额不少于平均净利润的8%或平均营业收入的6%,积极推进新一代核心系统的建设,开展核心系统技术架构的转型升级工作。此外,2022 年,资本市场改革开放持续深化,一系列政策落地,如全面注册制,个人养老金相关政策,科创板做市,债券交易优化等。公司一如既往地坚定落实监管要求,支持政府机构推动金融改革创新,维护金融安全和金融稳定发展。我们认为,外部政策环境对金融科技支持不断加大,在这一背景下,作为金融科技龙头的公司有望长期受益。

    盈利预测与投资建议:我们认为,公司盈利增速已经在23Q1 成功回正,代表公司重回了增长的快车道,另一方面,公司重视研发,积极开发新产品,为公司未来增长提供了坚实动力,同时,公司治理结构也更为合理,在政策持续利好的背景下,看好公司长期发展能力。我们预计公司23-25 年EPS 分别为0.95/1.15/1.37 元,参考同行业可比公司,我们给予2023 年动态PE 64-68 倍,合理价值区间为61.04-64.85 元,给予“优于大市”评级。

    风险提示:下游需求低于预期的风险;金融监管趋严的风险。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