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宝库 > 秦朔:新城市与中国的新未来城镇化

秦朔:新城市与中国的新未来城镇化

编者按:由澎湃新闻编著的《中国新城市——迈向现代化的创新转型和突破》,已由学林出版社出版。该书力求用崭新的评论员视角分析解读城市和区域经济,全面记录中国城市狂飙突进新发展,深度解读城市转型升级新突破。本文系人文财经观察家、中国商业文明研究中心联席主任秦朔为该书撰写的序言。


作为移动互联网时代诞生的优秀时政思想类媒体平台,澎湃新闻总是能洞见时代发展的大势,并以“原创新闻报道+冷静思想分析”的方式,做出媒体应有的反应。这部结集而成,体现中国区域经济、城市发展最新变化的《中国新城市——迈向现代化的创新转型和突破》就是一例。

2017年5月,来自“一带一路”沿线的20国青年曾把高铁、扫码支付、共享单车、网购评为中国的“新四大发明”。我自己也常常思考,中国最重要的发展成果是什么。

总括来说,经济快速发展和社会长期稳定是中国的两大奇迹。而这两大奇迹最重要的结合点,在我看来就是城镇化。城镇化与工业化的结合,催生了中国制造、外向型加工工业的崛起,带动了有就业依托的非农化的持续转移。这一城镇化的历史进程,总体上是非常扎实、牢固和稳定的。

这场人类历史上最大规模的城市化进程,使中国人的生活也发生了深刻改变。1978年中国只有1.7亿人在城镇居住,2022年已有9.2亿人在城镇常住,城镇居民的受教育年限和预期寿命也大大提高,整个民族的文明福祉有了长足提升。

诺贝尔奖得主斯蒂格利茨曾经预言,“21世纪对世界影响最大的两件事,一是美国的高科技产业,二是中国的城镇化”。他对中国城镇化的评价是准确的。我们已经看到,中国的一些现代化大都市圈,如长三角、大湾区,正在成为世界级的经济、科创增长极。中国的城镇化不仅在影响中国,也将影响世界,这在未来的十年二十年将表现得更加清晰。

产业发展与城镇化的互动,是中国城镇化演进的基本动力。从产业角度看,我们大致经历了劳动密集型的乡镇企业和轻工业主导的城镇化,资本密集型的重工业主导的城镇化,以及服务业主导的城镇化。从空间形态看,则大致经历了小城镇建设异军突起和新城市大量设立的阶段,功能区建设如火如荼的阶段,综合功能的新城新区建设不断深化的阶段,现代化都市圈内集约互动的阶段。现在,我们又看到了城市更新和城市创新的时代的到来。

而在整个城镇化演进中,对外开放、人口流动、政府和市场的关系、产业竞争力、治理现代化、城镇的社会资本和软实力建设等等,始终是决定城镇命运的重要变量。城镇与城镇之间的竞争,既有政绩导向的驱动,也有以人为本、“远者来,近者悦”的追求,都使得中国的城镇充满了变化、变革与创新活力。

我本人也做过一些区域和城市的调研,澎湃新闻这本书中的不少地方也是我曾经的采访对象。最近这些年,我看到的一个重要变化,就是各地政府对于产业发展采取了更加主动的态度,有了更多的战略牵引。这主要是因为在百年未遇之变局下,政府在事关国家产业安全和产业链稳定方面必须有更多的“有为之治”,同时也是因为过去那种比较自然主义的产业发展模式本身也遇到了许多挑战。在这种情况下,城市需要把“国之大者”的战略自觉与产业自觉,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的营造,更好地结合在一起。这也对城市的高质量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

与此同时,我们也必须看到城镇化发展也在遭遇比过去更多的约束条件,如老龄化、总人口减少、人口流出、经济增速放缓导致存量经济的占比越来越大、“房地产+基建”的边际投入效益递减,等等。因此今天城市的发展,也要防止缺少内涵有机发展的规模增长,缺少核心竞争能力的产业重复建设,而要因地制宜,因城施策,加大开放,深化改革,通过人才、资本等创新要素的集聚,实现产业突破,优化服务功能,于变局中开新局,以有限的“物理空间”催生活力无限的“化学反应”。

我在地方调研中还发现,社会资本的重要性日益凸显。所谓社会资本,就是能让社会成员产生信任的软性资本,主要体现为人与人之间的交往机制更为可信,法人与法人之间的交易成本更低,经济社会中的顾客意识、服务意识、规则意识、契约意识更强。有些在基层工作的朋友觉得社会资本这个概念不太好理解,我曾经从外来投资者的角度给他们提出过几条建议:一是接待外来投资者时喝酒自愿,不劝酒;二是对外来投资者的承诺要算数,合同要兑现;三是政府从上到下,部门从左到右,还有从政府到社会,方方面面的文明程度要对齐;四是要让外来投资者有充分的、全方位的安全感。我感觉,一个地方的社会资本的发育程度,要比招商引资政策的优惠程度更重要。

一位美国专栏作家曾经写道,公元前2000年时世界最重要的城市是伊拉克的乌尔,公元前 1500年时是埃及的底比斯,公元前1000年时没有哪个城市可以称雄,不过有人会提到黎巴嫩的西顿;然后是公元前500年时波斯的波斯波利斯,公元元年时的罗马,公元500年时的中国长安,公元 1000年时的中国开封,公元1500年可能是意大利的佛罗伦萨,公元2000年则是纽约……。

在21世纪,世界最重要的城市和城市群是哪些?在哪里?如果在中国,是哪些?还要多久才能实现?我深信一些中国城市和城市群正走在这样的路上,也希望有更多的《中国新城市》去记载这条路上的探索与创新,光荣与梦想。

(目前《中国新城市》已在当当、京东等平台上架,点击直达购买链接)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