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宝库 > 经济的伤痕 何时修复?金融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经济的伤痕 何时修复?金融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文/Vix

当前,关于全球经济前景的预期略显悲观。

事实是,全球消费投资动力大不如前,投资者的风险偏好也降低了,大家有钱喜欢直接存起来,或者干脆买成货币基金。

就连机构也对全球经济形势保持警惕。根据世界银行做出的最新预测:在发达经济体银行业危机不蔓延的情况下,2023年和2024年,世界经济将依然保持疲弱,并且可能面临衰退风险。全球经济增长可能从2022年的3.1%放缓到2023年的2.1%,2024年小幅上升至2.4%。

为什么会这样呢?疫情都已经过去了,为什么经济还没有恢复正常?什么时候经济才会修复呢?


经济的疤痕效应

就像感染新冠病毒生了一场病,身体的康复总需要一个时间。经济也是如此。

根据IMF研究,当受到健康危机的冲击时,受影响比较大的行业首先是交通运输、物流仓储、商贸、餐饮酒店以及制造业;受到战争冲击时,受影响较大的行业则包括建筑、交通运输、物流仓储、公用设施;受到系统性银行危机的冲击时,金融、建筑、制造业则会率先受到冲击。

那到底什么是经济的疤痕效应?从全球疫情以及俄乌冲突的影响来解释会更直观。

疫情的冲击,造成了“人心惶惶”,带来了供应链扰动,原油期货价格甚至一度跌成负数,许多餐饮酒店也关停歇业,制造业在享受短暂的“订单爆发”红利后开始变得低迷,这就是“健康危机”对交通运输、商贸、餐饮酒店以及制造业的冲击。

俄乌战争的冲击,直接给大宗商品顺畅供应带来严重影响,后面升级到北溪管道被炸,欧洲甚至一度陷入了能源危机,能源危机进一步影响了欧洲的制造业。

而且,上述这些影响还会扩散蔓延,进一步影响到整个经济系统,影响到生产、消费、投资、就业。

可见,不同的冲击会首先会给特定行业造成影响,然后再逐步扩散。进一步,整个经济体感受到了冲击带来的负面影响,个人和企业开始根据经济形势形成偏悲观和保守的预期,然后做出相应的消费和投资的决策--开始倾向于少消费和少投资,更愿意持有现金类资产,消费和投资的降低,又造成社会总需求的降低,企业开始裁员降薪,继而引发了就业问题。

总结就是,冲击首先对某些特定行业形成负面影响,紧接着负面影响逐步扩散到整个经济体,再然后经济体中的每个人开始感受到“受伤”或者“预期容易受伤”,哪怕这些冲击已经减弱或者消除,经济体中的个人和企业会选择“疗伤”或者“防御”,直到这个修复过程完成走出“十年怕井绳”的状态。

这也就是经济的疤痕效应以及修复过程的逻辑。


疤痕效应尚未修复完成

而且不确定因素还在干扰

为了对冲全球疫情对经济产生的负面影响,全球许多央行在2020年开始采取了宽松的货币政策,旨在通过提供流动性支持来减轻疫情对企业和个人的冲击,进而刺激经济增长。


从图中可以看出,疫情在全球爆发后,在2020年上半年,主要经济体的PMI大幅下滑,直到各央行“开闸放水”,才开始重新回升。

但这种“打鸡血式”的经济回升却并没有多少持续性。

一方面,此次疫情是比较厉害的一次“健康危机”,直接从“人身健康”的角度将微观经济体整成“惊弓之鸟”,这直接降低了企业和个人的投资和消费意愿,而且这种情绪面的影响会扩散发酵,并且需要较长的时间去疗愈;

另一方面,由于全球供应链也相应受到了扰动,直接带动了大宗商品价格、运费等成本的大幅上升,一开始的时候,下游旺盛的订单需求还足以平衡这些高企的成本所以问题不大。但是,一旦全球供应链恢复正常,以及企业和个人投资和消费意愿变低迷,下游订单需求开始锐减,但大宗商品价格却并没有同步下降甚至依然处于高位。这时候,下游订单需求已经不足以平衡高企的成本,企业的生产经营就遇到了问题。

甚至,一些过于自信的企业,缺乏宏观前瞻判断,看到高企的订单需求就趁机扩大产能投入,不仅在后期出现了“订单不够”的尴尬,也由于前期扩产导致流动现金出现捉襟见肘的问题。

于是,很明显可以看到,美国和欧元区PMI在2021年2、3季度达到“鸡血式高点”之后,随即转而向下。

屋漏偏逢连夜雨,2022年2月爆发的俄乌战争,直接又给本来就羸弱复苏的全球经济当头一棒。

更糟糕的是,为了抗击高企的通货膨胀,美联储在2022年3月开启激进的加息缩表进程。随后,欧央行、英国央行等主要经济体也加入到了“加息抗通胀”的队伍中。全球主要央行的“收流动性”措施,进一步干扰了修复经济疤痕效应的进度。

不过,从全球主要经济体的PMI走势可以看出,在2022年4季度之后,全球主要经济体重新回到修复轨道。令人欣慰的是,即使修复进程曲折,至少有稳住的迹象。

可干扰因素还是不少。俄乌局势发展态势、美联储欧央行的加息进程、日本央行超宽松货币政策是否会突然转向?这些灰犀牛和黑天鹅,一方面使全球局势变得更复杂,另一方面,也很可能会进一步拖累全球经济的修复进度。

这是我们必须正视的风险。


疤痕效应何时修复?

我们该做什么

现在看起来,全球经济疤痕效应的修复,还需要一定时间,如果考虑到不确定因素的干扰,那么这个修复时间可能还会延长。

所幸,最新出炉的6月中国PMI数据已经小幅回升。而总理在6月27日的达沃斯论坛上也明确地给市场打了强心剂:预计二季度经济增速将快于一季度,全年有望实现5%左右的预期增长目标。

需要明确的是,经济修复确实在路上,但并不会一蹴而就。那么,在这个修复期,我们应该做些什么?或许,与其坐以待毙,主动革新是更好的选择。

任何时候,挑战与机遇都是并存的。这个修复期也一样,会有艰巨的挑战,也会有新的机会。随着政策层助攻经济复苏,新政策出台、新项目落地、新产业发展都蕴含着机遇,比如将新技术像是大数据分析应用于传统行业,通过提升生产效率实现1+1大于2的效应。新技术与传统行业的结合应用,不仅有助企业突破“内卷”实现“弯道超车”,也使个人实现“逆袭”成为可能。

只是这个过程有点反人性。除了需要置之死地而后生的自我革新勇气,还需要实实在在去体会新的局势,学习新的知识,理解新的产业,掌握新的技能。这就等同于要先否定已经固化的思维,然后重新构建。逻辑不复杂,但是真正实践起来会有一个阵痛期,最终才能获得新生后的坦途。

其实这也是颠覆式创新的本质。面对尚未被满足的需求,或者被忽视的市场,可以通过商业模式的创新、技术的创新、产品或服务的创新,以更低的成本或更高的效率去满足这些需求和市场。

就像苹果颠覆了传统的键盘手机,推动并引领了触摸屏智能手机行业。特斯拉颠覆了传统油车,开启了全新的电动汽车时代。背后的本质,其实都是“灵魂人物”先颠覆自己的思维进而颠覆了整个行业,然后引领了行业的新趋势,收获了创新的红利。

但这些颠覆,都不是轻松的事,而是,至少得扒几层皮。如果不主动扒皮,轻则深陷“内卷”漩涡,重则直接被市场淘汰。

正如熊彼特所说,企业应该积极地追求创新,并始终保持对变化的敏感性。企业应该时刻关注市场的变化和机会,不断进行自我革新和适应。而那些不能适应变化、无法进行创新的企业,终将会面临被颠覆和被淘汰的命运。

其实企业如此,个人也是如此。创新是突出重围,保持竞争力的源动力。

所以,在疤痕效应的修复期,主动适应环境寻求创新突破,比被动等待更具性价比。一旦疤痕效应修复完成,经济实现复苏,再次引领新时代的或许是那些已经提前完成创新突破的企业与个人。

总结来说,经济已经在缓慢修复时期,我们何不好好利用这段“修复期”进行自我革新,然后以新的格局和技能在新时代脱颖而出。

你们怎么认为呢?

(免责声明:本文为叶檀财经据公开资料做出的客观分析,不构成投资建议,请勿以此作为投资依据。)

叶檀财经微信矩阵号

声明:由叶檀财经运营并管理的微信公众号有且仅有叶檀财经、叶檀股市、叶檀楼市、叶檀学堂、叶檀财富、叶檀放心保、檀香之家,上述七个账号,请用户认准上述微信账号。但凡与上述微信账号不一致的公众号均非叶檀财经注册,也并非由叶檀财经负责运营管理,叶檀财经对其任何行为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请檀香们小心识别,谢谢!

作者:Vix编辑:始末

图片:来源于网络,侵删

叶檀财经作品 | 尽情分享朋友圈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