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宝库 > 湖北省黄石市:“光灰城市”破局脱困“二次创业”熔旧铸新武汉大冶铁山区黄石市委

湖北省黄石市:“光灰城市”破局脱困“二次创业”熔旧铸新武汉大冶铁山区黄石市委





湖北省黄石市华新水泥1907文化遗址公园内部景观。

“直到这两年,摆脱‘唯矿思维’‘恋矿情结’之风劲吹,黄石才猛然醒悟——不转变思路,就行不通了!不转型发展,就进入死胡同了!”时隔近9年,再读这段文字时,湖北省黄石市媒体人刘礼学感慨万千。

那是2014年9月,《黄石日报》刊文,直指黄石发展渐遇困局,须唱响黄石转型发展的副歌。

彼时,黄石资源枯竭弊病显露,污染问题伴生。采矿经济给这座城市带来“黄老二”的辉煌,但也为之留下了“光灰城市”之名。

这些年来,刘礼学一路见证着黄石之变。“黄石转型发展,阵痛没少挨、弯路没少走,但在不断的‘吃一堑长一智’中,黄石收获的是成长。”他说。

今年6月下旬,在一场转型发展的成果发布会上,一组数据公布:2022年黄石GDP总量突破2000亿元大关,主要经济指标增速持续保持湖北省第一方阵,历史性重回省域发展核心圈层;今年一季度,黄石实现地区生产总值464.69亿元,同比增长6.4%,增速居全省第一。

近日,中国城市报记者来到黄石,探寻到几个转型中的“断面”,还原这座资源型老工业城市在“二次创业”的历程中,熔旧铸新的道道履痕。

因矿立市但又因矿而困

黄石,单从字面看去,就可以窥见这座城市的资源实力。

3000多年前,华夏先民在此采矿炼铜,其境内的铜绿山古铜矿遗址是我国迄今为止发现采冶技术水平最高、开采时间最长、保存最完整的古铜矿遗址。

“湖北省80%左右的矿产资源都在黄石。”刘礼学告诉中国城市报记者,依托雄厚的矿产资源底蕴,黄石有着“百里黄金地,江南聚宝盆”的美誉。

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国家投资在此建设了全国十大特钢之一的大冶钢厂、全国十大铁矿之一的大冶铁矿、全国三大水泥生产基地的华新水泥厂等27个重点工业项目,由此也奠定了黄石的工业基因。

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后,我国对外开放的步伐逐步由沿海向沿江及内陆和沿边城市延伸。1993年2月18日,国务院批准黄石为沿江对外开放城市,享受沿海开放城市的各项政策。

开口、开关、开港,依托长江、呼应浦东、服务三峡——也就是从那时起到千禧年初,黄石站在了时代的前沿,爆发出惊人的潜力,一度风光无限。

湖北省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所长叶学平多次到黄石调研学习,他至今对1994年11月1日的那个下午印象深刻。

“黄石外贸码头旌旗飘扬、锣鼓喧天,江堤上人头攒动、十分热闹。”叶学平向中国城市报记者回忆称,巴拿马籍货轮“三蒂一号”在黄石外贸码头满载华新1170吨“五羊牌”水泥,在鞭炮和锣鼓声中驶离外贸码头。“这是第一艘外轮首次靠泊黄石港口,揭开了黄石对外开放的新一页。”

蔡先生生于1989年,是土生土长的黄石人。他清晰地记得,儿时几乎每家每户都有人从事与矿相关的工作。“二十一世纪初期,一个矿厂里的中层年薪就达十几万元。”蔡先生对中国城市报记者回忆说。

凭借着“家里有矿”,黄石工业经济总量在湖北省经济发展大格局位次上升到前三。“我们的车牌号开头是‘鄂B’,这足以说明黄石曾拥有‘黄老二’的地位。”蔡先生说。

到了2009年,黄石累计向国家贡献近2亿吨铁矿、75万吨铜精矿,产钢3141万吨、铜297万吨、水泥1.37亿吨。

但亮眼的数据背后,隐忧已经浮现——矿山相继枯竭,“资源饭”不再那么好吃了。更为严重的是,生态环境遭到破坏后,严重影响了市民的幸福感。

命运的转折点来到了2009年。国家发改委公布了全国第二批资源枯竭城市,黄石位列其中。这也意味着,单靠打“资源牌”的时代要过去了,城市经济需要寻求新的增长点。

传统产业技改焕新

盛夏正午,太阳高照,黄石华新水泥1907文化遗址公园内,工业设备高高耸立,如同一位沧桑的老者,默默地讲述着岁月变迁的故事。这座公园是华新水泥的旧址。

华新水泥厂创建于1907年,是我国近代最早开办的三家水泥厂之一,被誉为“中国水泥摇篮”。其生产的五羊牌、堡垒牌水泥享誉全国,为人民大会堂、武汉长江大桥、黄河三门峡水利枢纽等重点工程提供过可靠保障。

从北京来的刘先生触摸着工业遗迹,听着讲解员讲述往昔,心中涌起万般感慨。“我爷爷是人民大会堂的建设工人之一。刚听到讲解员说,人民大会堂建设时用的就是华新水泥,我一下子有种穿越历史的感觉。”刘先生对中国城市报记者说。

2005年5月20日,由于城市转型的需要,黄石毅然关停燃烧半个多世纪的华新老厂1-3号窑湿法回转窑,60万吨水泥生产线谢幕,意味着水泥厂“造灰大户”时代的结束。

而后,在华新水泥等重点企业的示范引领下,关停石灰窑、拔掉燃煤烟囱、取缔百余家“五小”企业……黄石市意图从源头上切断污染源。

关停污染企业让昔日的“光灰城市”重见蓝天白云,但也一度让黄石的经济跌至谷底。

眼看着城市竞争愈发激烈,想要翻盘不容易,突破口究竟在哪儿?

黄石东贝压缩机有限公司是一家国家级专精特新企业,这家企业生产有九大系列、300多个型号的冰箱和冷柜压缩机,产品供给海尔、美的等整机品牌商。

在该公司生产车间入口处,中国城市报记者看到一块电子智能显示屏上,实时显示着设备状态、当班产量、整线节拍等数据。

“2018年之前,我们一条生产线的产能只有8000多台;现在产能最高的生产线单月就能达到1.4万台。”黄石东贝压缩机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华中云告诉中国城市报记者,产能大幅提升得益于技术改造。“现在我们一共有15条相关生产线,其中13条是我们改造的柔性生产线,每条改造的生产线节省了近1亿元成本。”

据华中云介绍,改造路线方面,该公司在对现有工艺进行简化的同时,还推动生产线的智能化升级。此外,通过“走出去”到巴西设立研发中心、引进外来专家等方式,学习先进技术。

技术革新不仅使产能提升、成本下降,也使得产品竞争力大幅提升。“现在我们生产的都是超低能耗和环境友好型产品。疫情以前,我们的产品年销售额以10%的速度递增。”华中云说。

东贝的故事只是黄石传统产业提档升级的一个缩影。在黄石“百企技改工程”牵引力下,大冶特钢、华新水泥、新兴管业等企业纷纷投身技改。

技改帮黄石“改”出了乘法效益,“改”出了黄石工业的勃勃生机。目前,黄石已成为全国最大的保健酒生产基地、全国特钢生产基地、全国铜冶炼及精深加工基地。

新兴产业集群强链

一个不争的事实是,推动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既要依靠传统产业的智能化升级,让“老树发新芽”,也要“无中生有”,加强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培育。

黄石的“无中生有”文章,起笔在哪里?

时光倒回至2011年,黄石市开发区·铁山区与沪市电子结缘牵手,拉开了黄石市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的大幕。

上达电子是一家做柔性线路板的企业,总部在广东深圳。2014年时,公司决定到黄石投资建厂。“来到黄石主要是看中这里的区位优势、政策红利以及营商环境。”上达电子(黄石)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陈春发对中国城市报记者说。

“黄石当时布局了千亿元级的电子信息产业集群,这对我们来说有很大吸引力。再加上黄石是承东启西、贯南通北之地,坐高铁40分钟就能抵达武汉,能减少很多集散成本。”陈春发说,“而且项目落地过程中,有‘保姆式’服务,当地政府还给配套建设了污水处理厂,确保企业排污达标。”

现如今在黄石,已经有200余家电子信息聚链成群,这也让城市吸引力变得更足,知名企业“链”上黄石的故事不断上演。

“完整的产业链配套是我们选择黄石的关键所在。”湖北诺德集团新材料有限公司执行董事林培楷说,诺德锂电的主要产品是高端锂电铜箔、高频高速电路板用标准铜箔和铜基材,选择落户黄石市因为“上游”有原材料供应商中色大冶,“下游”有台光电子等客户,周边城市还有武汉中创新航、亿纬锂能等客户。

据悉,2022年,黄石市电子信息、高端装备制造等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贡献率达55%。

形成合力加速奔跑

根据《现代汉语词典》的解释,“合”的含义很丰富,有“全”“共同”“结合在一起”的意思;比较常见的词有“合力”“合拍”“合众”等。这几年,黄石就在大做“合”文章。

去年底,武汉都市圈成功获批为第七个国家级都市圈,黄石就是核心“圈友”之一。

今年6月2日,中共黄石市委十四届三次全体会议举行,审议通过了《中共黄石市委黄石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打造武汉都市圈重要增长极为湖北先行区建设作出黄石贡献的实施方案》。在这份文件中,黄石强调要按照“体量不能小、增速不能慢、品质不能低、发展不能虚、底线不能破”的要求,持续壮大经济总量、保持较快发展速度、加快提高发展水平、追求实实在在发展、统筹好发展和安全,持续用力、久久为功,确保一张蓝图干到底。

叶学平建议,未来黄石要充分利用建设武汉都市圈核心城市的机遇,充分发挥临江、临港、临空、临光谷的区位优势,大力推进创新协同、产业协作、交通互联、开放流通、市场融合,重点发展新兴产业和特色产业,不断塑造高质量发展的新动能新优势。

“当前,湖北省委、省政府明确提出打造以‘武鄂黄黄’为核心的武汉都市圈,并赋予了黄石‘武汉都市圈重要增长极’的目标定位。今天的黄石天时地利人和俱备、战略机遇资源兼有,在新时代必将铸就更有效率、更加生态、更高质量的转型发展新篇章。”黄石市委副书记、市长吴之凌表示。


■中国城市报记者郑新钰文图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