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宝库 > 南财快评:银行理财“价格战”再度来袭,市场化转型方向凸显中银赎回潮理财产品公募基金理财公司

南财快评:银行理财“价格战”再度来袭,市场化转型方向凸显中银赎回潮理财产品公募基金理财公司

据报道,近两周,已有中银理财、华夏理财、宁银理财、光大理财、兴银理财、杭银理财等超过15家理财公司发布降低费率公告,涉及产品超50个,多只理财产品费率下调幅度达到“五折”优惠;甚至最低固定管理费降至0元。如“中银理财-尊享天天”产品固定管理费由0.15%降至0,引发市场热议。

此次费率下调,是继今年2月理财产品打响费率“价格战”后的又一次竞逐。与年初及去年末在理财“赎回潮”期间,通过减费提高产品收益率方式从而挽留存量客户不同的是,本次下调有几方面原因:

一是理财周期性因素。通常理财(产品)持有期限3-4个月。上次“赎回潮”在去年11月-12月期间,今年在2月银行“开门红”下,包括农银理财、中银理财、招银理财、平安理财等多家理财公司通过理财降费吸引一波投资者。譬如彼时,交银理财稳享稳健增利4个月封闭式5号(私银尊享)理财产品等销售手续费已直接降至0。目前这批理财产品不少接近到期,通过续作管理费、赎回费等优惠吸引客户继续购买,符合市场预期。

二是理财同业竞争激烈使然。进入今年6月以来,国有大行、股份制银行以及中小银行陆续下调存款挂牌利率。随着我国存款利率持续下行跌入“2”时代,目前银行理财、增额寿、基金等产品都迎来销售旺季,不少理财公司为了招揽客户,纷纷打响产品费率“价格战”。据统计,目前全国获批成立或筹建的银行理财子公司超过30家,其中去年净利润最高的达到35.93亿元,最低的是0.08亿元,行业内部竞争激烈。在理财需求日益强烈的市场格局下,为抓住本次降息机遇期实现理财规模上量提质,不少理财公司选择短期降低费率吸引客户。

三是监管引导与替代品竞争加剧。2022年9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降低市场主体制度性交易成本的意见》,鼓励证券、基金、担保等机构进一步降低服务收费。今年5月以来,多家基金公司已纷纷降低了各项费率,以吸引投资者。Wind数据显示,截至6月2日,年内已有104只产品(A/C份额分开计算,下同)密集下调了管理费率,100只产品下调托管费率,管理费率平均下调幅度为30个BP。截至今年5月底公募基金整体规模达到27.77万亿元,已超过银行理财市场存续规模26.6万亿元规模。基金作为银行理财的重要替代品,在基金5月底6月初下调费率后,银行理财在近期随之下调费率避免客户流失是必然之举。

在本次降费符合预期的情况下,也呈现出让人眼前一亮的新特点。除养老理财等新产品降费外,本次理财降费体现出浓厚鲜明的“市场化”特征。本次降费潮以招银理财5月23日发售新产品“招卓价值精选”为开端,其宣布“该产品累计净值低于1元时,管理人将暂停收取1.5%的固定管理费”,被誉为是打破公募基金备受争议的不论盈亏均收取管理费模式的“搅局者”。

其后,陆续涌现部分理财产品在下调费率的同时,上调超额业绩报酬计提比例。这体现出,做实银行理财管理人激励约束机制,鞭策其要为投资者利益负责,更加强化市场化考核与市场化利益分配机制的导向。譬如,如6月19日,建信理财下调了“睿鑫”系列3只理财的销售费率,并将其管理费率降为0;与此同时,上调了3只产品的超额业绩报酬计提比例,由50%、20%、20%均上调为80%。

面对本次理财降费潮凸显更市场化的新趋势,银行理财公司和投资者都应转变思路积极适应。

一方面,银行理财公司下一步要苦练内功,提升投研能力。今年是资管新规正式实施的第二年。在外部经济形势加速变化、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背景下,应抓住窗口期,加快培养投研人才,加速提升投研能力,增加对宏观形势与金融市场研判的准确率,提升产品收益,从而提升银行理财的核心竞争力。

另一方面,投资者也要有更市场化、专业化、理性化思维。理财产品费率“价格战”,无疑将增加理财产品的吸引力。投资者应以理性的态度,在首要考虑自身对期限、收益、风险、流动性等偏好匹配度的基础上,结合本次降费潮下的日趋市场化新趋势,选择激励约束更相容的理财产品,以满足自身需求。

(作者系光大集团战略规划部研究员,文章仅代表本人观点)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