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宝库 > 体制之城,南京被黑的有多惨?国企杭州义乌民营企业

体制之城,南京被黑的有多惨?国企杭州义乌民营企业

如今的网络氛围对于南京不太友好,很多时候,南京都被网友调侃民营企业实力不足,缺乏活力,体制支撑,没有互联网一线企业等等,但实际上这其中充满了很多误区。



在南京之所以大家更加愿意尝试进入体制内,原因其实很简单。南京除了南京市政府,还是江苏省政府的所在地,东部战区驻地也在南京、同时南京的高教资源也非常突出,全市甚至有6个大学城,三甲医院也超多,重工业尤其是化工更是全国数一数二的特大型产业,这种国之重器自然大部分是国企。

这种情况下,南京的所谓“体制”内工作容量是明显高于其他城市的,甚至数倍。在这种情况下很多人倾向于进入体制内是非常符合现实情况的,这有什么值得批判的。换句话说,这是很多城市都羡慕不来的,体制内的工作难道就不是好工作了吗?你看,这本来是南京非常牛掰的一件事情,硬生生被很多人贬低到尘埃,仿佛体制、国企、重工业就是原罪一般。

而之所以如此,与大家这些年将民营企业推上了过高的位置有一定关系,同时对于民营企业中的互联网这一门类过于偏爱。

不可否认民营企业的作用,但大家有没有想到所谓民营一定是依附在国有经济的基础上的。这话怎么理解?以杭州为例,其之所以成为电商之都,与其位置有着密切关系,杭州附近有上海港,还有宁波港,两者都是港口界的顶流,是世界与中国贸易重要接口,同时配合国家重点投资的高铁网、航空网,杭州才有了发展电商的底气。铁路是谁修的?港口是谁建的,通信是谁建立的?背后都是国企。所以千万不要将国企和民企塑造成二元对立的局面,不仅不科学,也毫无意义。



另外很多人也因为南京的体制多国企的原因,认为南京僵化、营商环境一般,这显然也是极大的误区。国企的体量大和营商环境好不好,没有直接的关系。相反在营商环境层面,南京一直都保持着相当不错的成绩。在全国工商联发布了2022年度“万家民营企业评营商环境”中,南京位列第7位。

南京固然无完美,但南京的优势一步步黑化成如今这般模样,老实说让很很痛心。



至于阿里,我相信它不是偶然的,在那样的一个物资聚集的区域,即使没有阿里,也会有王里,张里出现。进出口大通道,造就了义乌、织里、永康、东阳等一大批制造业的繁荣和崛起,这些小商品正是阿里起家的本钱,当规模出现,一定有形成平台化的需求,一定有形成搜索的需要、是时代和杭州造就了阿里,而不是阿里成就了杭州。



互联网产业这些年极度耀眼,确实给这个世界,尤其是中国带来了天翻地覆的变化,但我们必须清醒的认识到任何产业都有局限性,互联网产业不可能代替所有产业,现有阶段人不可能完全活在虚拟当中,没有扎实的制造业基础,基础设施等,互联网毫无意义。

问题在于,由于对于互联网的过度迷恋,互联网一时间甚至演变成了城市实力的风向标,好似互联网产业就是城市经济的命脉一般,这和唯GDP论一样,都是过于片面的表现,都去做互联网平台,谁搞生产,谁提供粮食?



这些年我们其实也把品牌这个东西捧的过高了一些,举个例子,之前罗永浩在某个论坛上说过这样的话:“华为技术基础是非常优秀的,至于其他(生产厂家)的黑科技我真瞧不起,也不是说哪家不可以,我指的是在座各位,确实,全部都是生产商(供货),在那装什么孙子呢,我们是方案资源整合商”



这话说得其实没错,不管是是手机、电脑还是电动汽车,对于大部分品牌而言,背后真正的支持其实是各大供应商的技术实力,整机品牌也好、整车品牌也罢实际上都是方案整合商,说的低端一点,其实就是组装厂。当然不是说品牌化不好,只是说没有想象中的那么重要。

除了个别品牌,对于大部分普通整机品牌而言,真正牛掰的其实是核心组件的供应商,比如手机里面的屏幕供应商、芯片、内存颗粒、3D传感器、摄像头、电池等等,当然电动汽车也一样。

所以从这个角度来说,南京是否拥有整机品牌,其实没有大家想象中的那么重要。关键在于南京有没有掌握核心产业链,这才是产业链中真正的利润所在,也是掌握产业链主导权的关键,而强大的科研能力正是南京真正的底气,南京完全有能力做到。

尤其是最近一大批新势力造车品牌的持续亏损、倒下的消息,更加让我坚定了这方面的认知,要知道这还是国家对电动车有补贴的情况下。



再比如电脑pc,国产品牌多如牛毛,以前做洗衣机,做冰箱的,做空调的前几年也都有了自己的PC品牌,更有甚者曾经还上演过蛇吞象的戏码,一度以为中国品牌成功走向世界了,但又如何?主芯片不是intel就是AMD,显卡不是AMD就是NVIDIA,主板、内存颗粒、硬盘等等,核心主件的国产率有多低,男孩子都知道。当然近年来还是有些突破的,最让人振奋的就是长江存储,成功打破了固态硬盘的技术壁垒,大大降低了固态硬盘的价格,造福人民,这就是国产化的好处。

从目前的情况来看,个人觉得南京的大体思路是没有问题的,比如瞄准的芯片,新能源、集成电路、智能电网、软件、人工智能、轨道交通、智能制造装备等等。但显然专注度不够,面面俱到,等于没有重点,以南京的经济体量,要把这八大产业都做到出圈显然不可能,还是要做取舍。

而对于部分领域,光引进肯定不行,LG化学也好台积电最多只能算是南京在这些领域的过渡,如果不思进取最多只能算是给别人打工而已。这又让我想到了熊猫在2009引进的夏普8代生产线,凭借“能买就不造”的理念,引进国外技术,快速占领市场。没有风险,一度让其成为当时国内最大的触摸屏生产厂商。



但好景不长,没有自主可控的技术,只能受制于人,更先进的生产线迟迟得不到落地,最终2020年在年年亏损下只能将花曾经巨资引进的生产线卖给了京东方。可见本土化,自主化才是核心产业链的关键,才能走得长远,才能真正占据产业链的高地。

南京这些年踩对了核心产业链的关键节点,但个人认为踩的并不踏实,用别人的技术站得住一时,站不住一世,真正掌握核心竞争力,这点南京还需下大功夫。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