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宝库 > 2014年浙江一大妈发现银行漏洞,窃取5亿元巨款,直接惊动银监会储户存款银行卡银行工作人员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

2014年浙江一大妈发现银行漏洞,窃取5亿元巨款,直接惊动银监会储户存款银行卡银行工作人员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





杨大妈的家庭条件富裕,财产超过千万。

这是2013年的一天,浙江台州,杨大妈从朋友那里听到一个消息:当地的一个银行正在搞活动,定期存款的利率高达12%。

这么高的存款利率使杨大妈瞬间就心动起来,于是变卖了家里诸多财产,总共凑齐了1300多万元,打算存进这家银行。

而当时其他银行的存款利率一般只有3%左右,最高也不会超过5%。



杨大妈心想,利率这么高,利息一年就可以拿140多万元。每年光吃利息也可以生活得非常不错,养老也有了着落,杨大妈就这样带着美梦兴致冲冲来到银行。

一位姓祝的银行工作人员接待了她,杨大妈反复向这位工作人员确认,是否定期存款真的有12%那么高的利率,这位工作人员给出了肯定的答复。

在祝姓工作人员的协助下,杨大妈顺利地办理了存款。

一想到一年光利息就有100多万,离开的时候简直心花怒放。没想到这里面却隐藏着一个惊天大阴谋。





1300多万不翼而飞

时间来到了2014年,这天,杨大妈急需用钱,自然想到了存在银行的1300多万元,如果算上一年的利息,现在应该有1400多万。

于是她满怀期待地拿着存折来到了银行。

“您的卡里面已经没钱了。”银行柜台的工作人员对杨大妈说。

“怎么会呢?我一年前才存了1300多万,加上利息现在应该超过1400万才对。”杨大妈压下了心中的怒火。



“我再帮您确认一下。”银行工作人员回复。

时间过去许久。

“您好,我已经重新检查过一遍,您的卡里面确实没有余额。想一想是不是过去有什么消费呢?”银行职员关心地问道。

听到这句话,杨大妈都崩溃了:“这张卡我从来没有动过啊,也没有用来购买过任何东西。”心里面发出这样的疑问。

带着满满的问号和愤怒,杨大妈质问了银行,自己一辈子辛辛苦苦攒下来了1000多万,为何说没就没了。



银行也很无奈,反反复复排查,确认,最终答复是这些钱都是正常的扣款,没有什么异常的情况。

杨大妈只好在银行门口大哭大闹,引来众多路人围观,不乏好心人问她究竟怎么了,在了解情况后,路人建议杨大妈报警。

警方接到报案,很快来到了现场,在了解相关的情况之后,警方也觉得事有蹊跷,怎么会这么巧。因为这不是他们第一次接到类似的报案。





辛辛苦苦攒下300多万,取钱时余额为0

2014年年初,台州市天台县。一位名叫方德富的中年男子,打通了派出所的电话。称自己银行卡的钱被无缘无故转走,总额三百三十余万,现在一分不剩。

这个案件与杨大妈的遭遇如出一辙。

警方立即展开了调查,银行转账需要密码,警方很自然地问方先生密码是否告诉过别人,回答说没有。警方又问方先生的身份证件之类有没有丢失。



方先生同样十分自信地回答道,他的身份证件一直都在身边,没有丢失过,而且密码也只有他一个人知道,从来没有告诉过别人。

那无缘无故方先生银行卡里的钱为什么会被转走呢?原来方德福遭遇了与杨大妈同样的骗局。



真相匪夷所思

警方经过一段时间的调查,发现杨大妈的1300多万和方德福的300多万。在他们存入银行的时候,就已经被转给了一位邱姓女士的账户中。这也太神奇了,刚存进去就被转走?

经过警方调查,杨大妈和方德富存完钱之后,柜台的工作人员又重新刷了一遍他们的卡,让他们又重新输入了一遍密码。



杨大妈和方德福都对银行的业务操作流程不是很熟悉,也没有多想,只能听从工作人员的指导,重新输入了一遍密码。

而正是这个过程,他们刚存入银行的钱,就被转到了邱姓女子的账户中。这名柜台的工作人员正是文章开头提到的姓祝的银行职员。

她作为邱姓女子的银行内线,两人利用同样的诈骗手段,在一个多月内,成功将银行储户的钱多次转移到邱姓女子的账户,总额超过5亿元。

如此巨大的金额让人无法想象,更让人好奇的是,这名神秘的邱姓女子是谁?





女企业家经营公司负债累累,最终铤而走险

邱某出生于1963年,是浙江天台县的一名女企业家。早在年轻的时候,她就开了一家公司,是做科技生意的,公司一直以来有稳定的成长,因此,邱某也有可观的收入。

直到2012年,邱某的公司经营出现了大的问题,需要一大笔资金来进行周转。于是她想到向银行借贷,但是因为邱某不符合借贷资质,银行没有审批。

被逼无奈,邱某只好向朋友们借了几千万,并且承诺这笔钱一定会按时归还。

但是这笔钱并没有帮助公司起死回生,反而使邱女士欠了一大笔债。眼看债务就快要到期了,此时的邱某心急如焚。



她想到了自己在银行工作的朋友祝某。因为之前开公司,她和祝某有业务上的往来,因此祝某也知道邱某是一家公司的老板。

她向祝某说起自己目前的情况,公司经营如何如何困难,急需一笔钱发放员工工资。最后扯到了希望祝某可以帮助自己向银行的储户“借”一笔钱。

祝某刚开始的时候并没有答应,因为她知道这是犯法的,自己会承担很大的风险。

但是邱某一直坚持,承诺会给祝10%的好处费,祝某心想,10%的好处费,搞不好能挣几千万,那是自己一辈子辛辛苦苦也赚不到的钱,这才答应下来。

二人从此走上了一条不归路。





二人的诈骗模式就是如此简单

二人的诈骗模式简单总结就是有大额存款储户将钱存到银行之后,祝某就利用自己的职务便利将钱转到邱某的账户中,真的就是这么简单。

他们只不过是利用了一些储户,尤其是一些老年人储户,不熟悉银行的操作规范而已。那么他们是如何筛选储户的呢?

在确认了“业务”之后,二人自然会多多留心身边的比较有钱的人,以12%的高存款利率作为诱饵,吸引储户来银行存款。

祝某作为银行职员,平时的工作生活当中自然会接触到不少向其咨询银行业务的人。



邱某作为一家公司的老板,平时人际关系也都会尽量接触一些同样做生意赚了大钱的人,尤其是一些老年人。

因为一些老年人有一个特点,就是特别容易信任一些所谓的官方人员,他们也特别容易相信一些高投资回报的理财产品。

而且他们对电子产品,像是银行的业务流程,不是很熟悉,可以说他们来到银行的柜台前,是毫无办法的,只能乖乖听着柜台里面工作人员的“摆布”。

这些被二人精心筛选出来的“储户”被告知想要拿到12%的定期存款利率,存款之后就不能查询卡上的余额,无论是通过短信还是网上银行都不行。



可是这些储户万万想不到,银行柜台里面帮自己办理业务的工作人员,竟然会伙同银行外的人一起骗自己。

邱某当时信誓旦旦地告诉祝某,自己的公司经营情况一定会好转,向储户“借”的钱,一年后肯定能还上。

没想到公司经营状况越来越差。不仅“还”不上储户的钱,更是连一些中介人员的中介费也付不起。直到储户报警,东川事发,二人双双入狱。





一些针对老年人的常见诈骗

千防万防,家贼难防。

祝某作为银行的工作人员,经他手转账的资金,被银行认为是正常的转账。这是二人屡屡得手的一个原因,银行也肯定很难想到,自家的工作人员有这么大的胆子。

那么老年人在日常生活中怎样防止诈骗呢?

一些老年人获取信息的渠道相对单一,对日常生活中哪些信息是真的,哪些信息是假的,他们的分辨能力往往不够。这也就导致了他面对各种骗子的时候,很容易就会落入圈套。



这里简单总结了一些诈骗手段,希望能提醒下一些老年人和他们的家人,谨防上当受骗。

1、高回报投资理财



2、冒充公职人员

3、黄昏恋骗局



4、保健品骗局

老年人还有一个心理就是特别担心自己的身体健康,而骗子往往就会利用老年人的这个心理,售卖所谓的保健品。

骗子的手段总是推陈出新,层出不穷的。这里无法一一举例。总之不管是我们自己还是家里的老人,心中要牢记一个道理,就是天上不会掉馅饼。



往往遇到天上掉馅饼的事,我们就要多留一个心眼,避免上当受骗。作为子女,也要时常关注家里老年人的动态,如果哪天老人突然需要动用大量金钱,就要小心了。



本文案例的法律分析

一、本案中的邱某和祝某需要承担什么法律责任?



很显然,邱某和祝某诈骗的金额已经超过了5亿元,属于数额特别巨大,应当处十年以上的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2015年11月,主犯邱某,因犯诈骗罪,数额特别巨大,情节特别严重,被判了无期徒刑。相关的涉案人员,也得到了他们应有的处罚。可是储户的损失谁来承担呢?

首先是主要犯人邱某,她的公司正在清算,当时是拿不出那么多钱来赔付给储户。其次是银行,银行当然是有责任的。

但是从当时的法律上面来讲,我们国家的规定是要保护个人合法的储蓄,对于那些冒领或者丢失的,这样处于灰色地带的存款,很少有具体的规定。



因此银行承担的仅仅是部门的责任。这样的案例也不是没有发生过,但是往往都会出现储户很艰难才能得到赔付的事情,甚至还有没有得到赔付的情况。

好在这件事惊动了银监会,所以就由银监会牵头,各大银行商议,经过批准之后,按照活期存款利率归还了所有被骗储户的本金和利息。



总结

从最终来看,储户基本上没有什么损失。但是这却给银行的信用造成了一定的影响,需要长时间才能修复,因为信用是银行的根本,是银行的生命。



经过此案,银行也作出了相应地整顿和改革。尤其是对存款转账业务的流程加强了监督。

更重要的是相关的银行加强了内部管理,重新评估内部人员的资质,确保不会再发生来自银行内部工作人员的监守自盗。

对此您怎么看?

留言参与讨论

带您更加清楚的了解法律法规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