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宝库 > 存量争夺战:消费金融机构开始流行“会员制”贷款信贷

存量争夺战:消费金融机构开始流行“会员制”贷款信贷



「消费金融频道」注意到,近期,关于消费金融公司、助贷机构付费会员制的内容引发了行业讨论。

平台信息显示,一些头部机构在集中推出会员卡,称能够优先审批、优先放款、获取提额机会。

事实上,从近期的会员制、贷款直播等种种动作来看,消费金融公司深陷存量市场争夺焦虑,为维持目前市场规模和扩大营收屡出奇招。



会员制受追捧

在消费金融领域,会员付费制并不是近期才出现的模式,事实上早在2019年就已经有机构进行了尝试。

以海尔消费金融为例,2019年7月就推出黑卡会员,价格为99元,有效期6个月,页面显示成为黑卡会员全年可省608元。

从协议内容来看,虽然名为海尔消费金融的黑卡会员,但实际上仅是在APP中为烈熊平台提供了一个入口,并不对相应的活动进行干涉。

用户下载借款APP是为了借钱,愿意使用会员服务的诱因也主要是对其贷款有帮助,像海尔消费金融这种与主业联系很弱的会员服务可能对其客户的吸引力较弱。

当然,也有以金融借款开展会员业务的形式,比方说有些会员可以通过做任务得到免息券,用户通过每天签到、使用借款产品并按时还款获得积分,积分用于兑换借款的免息券、还款的抵扣券和APP线上商城消费的优惠券等。

相较于消费金融公司,一些助贷平台似乎在布局付费会员业务上更加积极。

近期,头部助贷平台均推出了付费会员项目。以其中一家为例,其超级会员的价格为365元每年,月卡70元,季卡118元,若连续包月月卡价格为59元。

相较于其他机构,这个会员费价格处于中上水平,不过在权益上,这款会员也比其他家的丰富。

首先在借款权益上,不仅可以享有会员专属6000元的提额,还享有还款立减、借款券包、息费折扣7天无理由退款等优惠。

此外,该超级会员还享有生活特权、积分特权、优享服务,包含0元领商品、积分兑换、低价兑影音会员、专属1v1专人服务等。



未来可能会密集布局

去年以来,消费金融行业面临着持续性的监管压力和市场压力。

一方面,监管要求消费金融公司、助贷机构压降利率至24%以内,这让机构利润空间骤缩;另一方面银行等机构继续下沉客群,不断吸走了消费金融机构的客户,也一定程度上分流了消费金融机构的业绩。

近日,中国银行业协会发布的《中国消费金融公司发展报告(2023)》显示,截至2022年末,消费金融公司服务客户人数突破3亿人次,达到3.38亿人次,同比增长18.4%;资产规模及贷款余额双双突破8000亿元。

消费金融行业增长的背后是多平台用户的重叠度较高、忠诚度较低、入场玩家的增多等带来的激烈竞争。

截至目前,我国共有31家消费金融机构,其中蚂蚁消费金融、建信消费金融均是新成立的消费金融公司,但这两家背后一家是深耕多年的互联网巨头,另一家是巨量国有银行,均有实力冲击头部消费金融公司宝座。他们给老牌的头部消费金融公司带来了压力,也带来了必须做出改变的动力。

市场来看,消费金融行业已经从增量转向存量。信贷机构也在转变运营思路,从原来的粗放式经营向着精细化用户运营转变,会员制正是在这种策略下为丰富业绩来源做出的尝试。

对于信贷机构而言,会员制作为一种营销方式,因为其付费属性,有三方面价值:

一是为了拓宽新的收入渠道,实现多元营收。除利差之外,可以给机构带来新增营收,丰富与客户之间的关系,提供更多的服务品类;

二是为了增加存量用户粘性,建立会员权益体系;


三是和其他机构跨界合作,将自身转化为流量池。从此前的用户采量方到未来的用户输出方,实现存量用户的导流,增加向外输出用户的能力。

对于用户而言,购买会员是可接受且好处是显而易见的。

根据金融数字化联盟报告,近七成受访者表示愿意额外付费购买积分权益,主要的驱动因素是有喜欢的服务或礼品。“性价比”是用户使用权益时的首要考虑因素,区域性银行的用户还会更加关注物流服务和客户体验。

这也表明,只要附加价值足够吸引人,付费会员的可行性很高。

目前消费金融公司对于会员制的附加内容是比较能切中痛点的。

有些平台用户申请会员后,会赠送额度券,额度上会进行一定程度的上浮。例如若按正常申请只有5000元的额度,但购买了会员权益包则可以适当上浮8000元。机构在满足会员的借款需求的同时,继续下沉客群。

此外,会员权益包在各种活动日会发放利率优惠券,在利率上也能给予一定的优惠。相较于直接借款,购买会员能节省不少利息,减轻用户还款压力。

再者,目前消费金融公司的会员制内容也在不断扩充。除传统内容外,还在积极和饿了么、抖音、爱奇艺、优酷、腾讯视频等平台进行联名,赠送其他平台会员服务,获得权益总价值要远高于购买消费金融机构会员的价格。

值得一提的是,会员制模式在消费金融领域不仅为用户带来更多的权益,也在为其他场景带来流量,呈现出多赢之势。

事实上,信贷市场的会员制并不是消费金融机构首创,银行信用卡会员等级付费制度已经存在数十年了,权益丰富,可用度高,深受中高端群体青睐,优质权益往往在钻石卡、白金卡中体现,年费少则几千多则数万。

从各家银行信用卡中心的反馈来看,会员制不仅为其带来了业绩的提升,也让用户获得了更细致的体验。消费金融公司业务模式与信用卡类似,开展会员制符合存量用户留存经营的发展规律。

目前开展会员制的消费金融公司还比较少,「消费金融频道」浏览了31家消费金融公司线上APP,大部分消费金融公司的APP十分简单,仅介绍自己的产品、分期商城和用户页面等情况,仅头部和腰部几家公司有付费会员的业务。

若越来越多的用户使用一家机构的会员,则会形成流量优势,进而促成虹吸效应,很容易为消费金融公司带来新一波的业绩增长。
可以预见的是,由于头部消费金融机构的带动以及会员制本身多方面的优势,未来可能会有越来越多的消费金融公司布局这一业务。

不过会员制仍然存在许多争议需要消费金融公司进一步摸索,比如会员费是否存在推高用户借款成本,以及如何设计差异化的会员制模式来保证自身的独特性等均需要市场继续探索。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