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宝库 > “烤题”期待“凉策” “小哥”高温津贴勿变“冲单奖励”

“烤题”期待“凉策” “小哥”高温津贴勿变“冲单奖励”

“‘高温关怀金’算吗?”邵永波问。他告诉记者,平台会在一定时段发放这笔补贴,但领取条件是在这一时段完成一定送单量,“更像是一种‘冲单奖励’”。

记者在邵永波的接单页面上看到,7月9日的一项活动显示,10时~14时有三档奖励,完成第一档22单奖励22元。当天是个周日,“没啥单”,邵永波只完成了9单。14时~17时也有奖励活动,完成5单可领9元,但这正赶上他回家睡觉的时段。这天,他没有拿到“高温关怀金”。

33岁的王亮来自河北邯郸,在北京做外卖骑手4年。7月10日10时~18时,王亮完成22单,拿到了72元“天气补贴”。但他发现,有时候上线接单的骑手一多,就把补贴的价格“打下来了”。

辽宁大学法学院教授王素芬一直关注“小哥”们的权益保障问题。在她看来,劳动者能否享受高温津贴,核心要素应当是气温标准和是否实际履行劳动给付义务,而不应包括平台企业所附加的工作量标准。“也就是说,外卖骑手送单量不能成为他们是否享受高温津贴的条件”。

高温关怀需要找到“新解法”

“互联网平台用工形式灵活,使得从业者的劳动关系认定较为复杂,包括高温津贴在内的一系列权益保障问题都较为突出。”王素芬说。

根据《防暑降温措施管理办法》规定,高温津贴是工资的组成部分,发放高温津贴的义务主体是“用人单位”。王素芬告诉记者,外卖骑手等新就业形态劳动者享受高温津贴的前提,是要确认劳动关系,而实践中这正是一大难题。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劳动经济学院教授范围认为,对于外卖骑手等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来说,权益保障的义务主体并不明确。

“新就业形态劳动者的相对方较为复杂,众包模式通过平台可直接注册,但专送模式则涉及第三方甚至是异地的第三方。因此,由谁对其承担高温下的特殊劳动保护义务,在实践中容易引发争议。”范围说。

“在权益保障的落实上也存在难点。”范围进一步解释,不同于传统用工,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接单与否以及接单多少并不固定,因此,如何确定他们的权益水平还有困难。此外,外卖骑手所从事的业态具有特殊性,越是高温等极端天气,订单任务越多。如果严格按照《防暑降温措施管理办法》规定,日最高气温达到40℃以上就停止当日室外露天作业,这必然对平台业务有极大的影响。

面对新情况、新问题,高温关怀需要找到“新解法”——这是受访专家学者的一致观点。

“可将劳动基准的适用范畴扩大,不再拘泥于对劳动关系的认定,将新就业形态劳动者的权益保障路径从‘劳动关系’转向‘劳动权益’,让这一群体都可以享有高温津贴。”王素芬说。

范围认为,应该更加精确地界定户外露天工作的具体情形,这样可以更加合理地设定平台的义务。此外,还可以依托技术能力,引导和鼓励平台企业建立更加全面的防暑降温方案,比如高温天气下的抢单、送单以及津贴规则等。

形成合力保障高温下的健康权

“高温津贴只是一种经济代偿方式,回归本质来看,最根本的问题是如何保障劳动者的健康权。”王素芬说,平台企业及政府、工会、社会诸多方面,应形成合力给予外卖骑手等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更好的从业条件。

“平台企业可升级高温保护应急机制,通过平台算法将各配送区域的配送范围予以相应调整,优化取送餐路线,降低配送难度,减少骑手暴露在户外的时间。”王素芬说,“同时,平台企业还可以搭建城市中的防暑驿站网络,为骑手备好防暑降温物资,通过骑手跑单App推送附近防暑驿站位置等实用信息。”

上海的外卖骑手宋增光,是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他告诉记者,他所在的平台企业已建设骑士驿站,备有微波炉、饮水机、应急药箱。工会还建有户外职工爱心接力站,骑手可进去休息、充电、领取冷饮等。

记者了解到,目前,各地工会在全国总工会的指导下,全面部署了防暑降温工作。各地工会也在不断加强服务站点建设,为包括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在内的广大户外劳动者提供更多“清凉服务”。

“当然,给外卖骑手撑起‘绿荫’,还需要全社会共同参与、给予关爱。”王素芬说,“比如大型商场、写字楼等可以提供专门区域供外卖骑手休息,消费者对高温天气下的新就业形态劳动者也可以更加包容。”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