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宝库 > 振华新材(688707)2022年业绩预告点评:Q4业绩符合预期 新产品进展顺利

振华新材(688707)2022年业绩预告点评:Q4业绩符合预期 新产品进展顺利

公司发布2022 年业绩预告,预计2022 年实现归母净利润12.2-13.0 亿元,同比+196%~215%,扣非归母净利润12.0-12.8 亿元,同比+198%~218%;分季度来看, 预计2022 年第四季度实现归母净利润2.14-2.94 亿元, 同比+40.7%~93.3%,环比-37.1%到-13.6%,扣非归母净利润2.09-2.89 亿元,同比+40.2%~93.7%,环比-37.5%到-13.6%,业绩符合市场预期。公司是单晶三元正极材料行业龙头,实现中镍5 系和6 系、高镍8 系、超高镍9 系产品全覆盖,单晶市占率排名靠前。我们预计三元正极材料行业未来将向高镍、单晶化方向发展,公司深度绑定宁德时代,高镍产品逐渐放量,同时参股红星电子布局前驱体回收,降低原材料成本,伴随募投产能加速释放,有望迎来量利齐升的高速成长。此外,公司前瞻性布局钠电正极材料,具备先发优势,伴随钠离子电池产业化进程加速,预计能给公司贡献一定的业绩弹性。维持公司目标市值约280 亿元,对应目标价约63 元/股,维持“买入”评级。

    事项:公司于1 月5 日发布2022 年业绩预告。对此,我们点评如下:

    Q4 扣非归母净利润约2.09-2.89 亿元,符合市场预期。公司预计2022 年实现归母净利润12.2-13.0 亿元,同比+196%~215%,扣非归母净利润12.0-12.8 亿元,同比+198%~218%;我们测算非经常损益约0.2 亿元。分季度来看,预计2022 年第四季度公司实现归母净利润2.14-2.94 亿元,同比+40.7%~93.3%,环比-37.1%到-13.6%,扣非归母净利润2.09-2.89 亿元,同比+40.2%~93.7%,环比-37.5%到-13.6%,业绩符合市场预期。

    Q4 单吨盈利略有下滑,新产品进展顺利。我们预计公司2022 年全年出货量约5 万吨,同比+47%,对应全年单吨扣非净利润约2.4-2.6 万元/吨,处于较高水平,主要系公司义龙二期2 万吨产能逐渐释放带来产销量大幅增长,此外,伴随规模效应释放带来的降本增效以及前期在碳酸锂等原材料方面的布局带来的成本控制,公司实现较高的盈利水平。分季度来看,我们预计公司Q4 出货约1.5 万吨,对应单吨扣非净利润约1.4-1.9 万元/吨,环比Q3(预计约2.2 万元/吨)略有下滑,主要系前期低价碳酸锂带来的库存收益减少,单吨盈利逐渐恢复到正常经营水平。根据公告披露,目前公司新产品研发及产业化效果显著,高镍、中高镍低钴产品开始大批量出货,超高镍9 系三元材料、钠离子电池正极材料市场推广应用进展顺利,已实现十吨级销售。

    与孚能科技签订长期协议,展开深度合作。2022 年10 月26 日,公司公告与孚能科技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内容主要包括:1)三元正极:自2022 年10 月至2022 年底/2023/2024/2025 年,孚能科技拟向公司采购三元正极材料分别为0.3/1.8/3.6/5.4 万吨(合计11.1 万吨);2)钠电正极:双方签订钠电《合作开发协议》,深入合作钠电正极材料研发及其应用开发,建立快速响应机制,保证在2023 年Q1 导入成功;3)废料及废旧电池回收:双方已于2022 年7 月签订回收合同,通过参股公司红星电子实现三元正极金属回收,双方一致同意继续深入讨论资本合作方案,包括但不限于共同参股、合资建厂等方式;4)锂资源共同开发:双方达成战略性共识,联合开发上游锂、镍资源。我们认为,公司和孚能科技签订长期深度合作协议,既保障了下游订单需求,同时有望开拓新产品应用,在电池回收和锂资源开发方面的合作有望降低未来原材料成本,提升公司盈利能力。

    钠电正极实现吨级出货,先发优势明显,有望受益行业需求爆发。根据公司定增问询函回复公告披露,2022 年4 月公司推出第一代层状氧化物钠电正极材料,并迅速完成向行业内主流客户送样及吨级出货。在第一代产品的基础上,公司 通过对生产工艺进行优化,于2022 年6 月推出第二代层状氧化物钠电正极材料,降低了游离钠的同时提高了材料比容量,截至2022 年7 月末,公司钠电正极材料累计销售4.13 吨,实现收入24.43 万元,对应产品销售单价约6 万元/吨。相较于锂离子电池,钠离子电池在快充、低温及安全性能方面表现更好,成本较锂离子电池更低,有望在储能、电动两轮车及低速两轮车领域率先得到应用,据EV Tank 预计,2025 年钠离子电池市场空间达290GWh,较2022 年增长99.1%,行业空间广阔,公司先发优势明显,有望受益于下游需求爆发。

    风险因素:技术路线变动风险;原材料价格波动风险;公司客户单一、集中风险;公司定增项目及募投产能释放不及预期;钠离子电池产业化不及预期等。

    投资建议:维持公司2022/23/24 年归母净利润预测分别为12.8/13.9/18.9 亿元,对应2022/23/24 年EPS 分别为2.89/3.13/4.27 元,现价对应2022/23/24 年PE分别为16/14/11 倍。公司是单晶三元正极材料行业龙头,实现中镍5 系和6 系、高镍8 系、超高镍9 系产品全覆盖,单晶市占率排名靠前。我们预计三元正极材料行业未来将向高镍、单晶化方向发展,公司深度绑定宁德时代,高镍产品逐渐放量,同时参股红星电子布局前驱体回收,降低原材料成本,伴随募投产能加速释放,有望迎来量利齐升的高速成长。此外,公司前瞻性布局钠电正极材料,具备先发优势,伴随钠离子电池产业化进程加速,预计能给公司贡献一定的业绩弹性。我们参考可比公司估值法,选取锂电材料可比公司厦钨新能、恩捷股份、璞泰来,可比公司2023 年平均PE 约16x(基于Wind 一致预期),考虑到公司钠电正极材料先发优势明显,预计2023 年将贡献一定的业绩弹性,给予公司2023 年20x PE,维持公司目标市值约280 亿元,对应目标价约63元/股,维持“买入”评级。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