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宝库 > 专访汇丰银行首席亚洲经济学家:以中国为中心的全球生产体系具有强韧性

专访汇丰银行首席亚洲经济学家:以中国为中心的全球生产体系具有强韧性

当前外部环境复杂多变,部分国家试图“去中国化”,言行举止透露着与中国“脱钩断链”的想法,如此行为对全球产业链供应链有何影响?中国市场在全球产业链供应链中又处于什么样的位置?

汇丰银行环球研究首席亚洲经济学家范力民近日在接受中新社记者专访时说,关于“脱钩”有很多讨论,但我们看到的经济数据表明,现实情况可能更为复杂微妙一些。例如,中国在出口和外商直接投资方面的全球份额仍在提升,而中国也正在成为其他地区生产商日益重要的零部件供应来源地。

“确实,有一些投资转移到中国以外的例子受到外界关注,例如在半导体制造领域,但总体而言,中国在全球制造业的中心地位还在继续扩大。”范力民还提到,有一些行业的投资从中国转移到东盟或拉丁美洲,这类投资变化往往与劳动力成本考虑有关,随着当地劳动力成本上升,这些投资的迁出某种程度上会自然会发生。反过来,中国也正在更加高端的制造业领域取得进展,例如电动汽车的生产。

在他看来,尽管有很多报道,但从大部分贸易和投资来看很难能证明全球经济正在“脱钩”。“事实上,考虑到近年来我们所面临的各种挑战,以中国为中心的全球生产体系可以说具有非常强的韧性。”

对于中国经济上半年的表现,范力民认为,今年第二季度之初,经济增长开始出现较为明显的放缓迹象,但中国政府当时就已启动了一系列针对性的稳定措施,预计这些措施的效果会逐渐显现。

“然而,经济复苏的阻力依然存在。”范力民举例说,在全球需求低迷的情况下,出口难以出现大幅反弹。在内需方面,房地产作为经济支柱产业或许还需要一段时间才能出现更强的复苏,但好消息是我们应该已经过了周期的底部。

他进一步称,中国下半年的经济增长应具备足够动力,推动全年中国经济增速达到5%以上。目前主要面临的挑战来自于外部环境,全球需求前景仍充满不确定性。这也是本周期内来自制造业生产商的投资相对疲弱的原因之一。“今年到现在为止,消费者在服务方面的支出一直是一个亮点,我们预计持续改善的劳动力市场将会有助于商品支出以及整体信心的回升。”

范力民还特别提到,房地产市场仍在中国经济当中占有举足轻重的位置,因此市场近期的调整不可避免地会对经济增长产生影响。近期中国政府出台的一系列措施应该有助于房地产市场重新站稳脚跟,但全面复苏可能还需要一段时间,或许要等到2024年才会开始显现。

“需要理解的是,本轮政策放松的本意并不是要刺激房地产的投机活动。迄今为止出台的政策措施都旨在令房地产市场得到逐步改善,而非快速、大幅刺激房价,因此其效果也因此会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显现出来。”范力民说。

从外部环境看,美联储加息进入尾声是重要事件之一,范力民认为,美联储结束加息周期对新兴市场来说总体上是个好消息。不过,这并不意味着美联储会很快开始降息。对于许多利率远低于美国的亚洲经济体来说,这意味着处于高位的联邦基金利率仍将是经济增长的阻力。

范力民表示,对于中国来说,上述问题并不那么紧迫,因为与典型的新兴市场相比,中国经济较少受到美元融资利率的直接影响。而与较小的邻国经济体相比,中国庞大的国内金融体系为其提供了一个更大的缓冲地带,来应对美元利率的变化。但这也意味着,美国降息对中国经济的直接推动作用也将小于对其他新兴市场的影响。

他认为,归根结底,中国经济规模如此之大,其经济增速主要由国内情况决定,美联储的利率变化整体来看影响并不大。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