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宝库 > 智库丨杜国功:国有企业助力现代化产业体系加快建设产业链

智库丨杜国功:国有企业助力现代化产业体系加快建设产业链



核心观点:

面对我国产业体系存在的不少领域受制于人、核心竞争力不强和核心功能不突出等问题,国有企业要充分发挥主导引领和战略支撑作用,积极助力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担负“国之大者”“强国基石”的使命责任。


图片来源/新华社

杜国功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加快建设以实体经济为支撑的现代化产业体系,关系我们在未来发展和国际竞争中赢得战略主动;要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夯实新发展格局的产业基础。面对我国产业体系存在的不少领域受制于人、核心竞争力不强和核心功能不突出等问题,国有企业要充分发挥主导引领和战略支撑作用,积极助力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担负“国之大者”“强国基石”的使命责任。

深刻认识现代化产业体系的重要意义

一是百年大变局带来的现实挑战。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纵深推进,演化速度之快、辐射范围之广、影响程度之深前所未有,极大改变生产组织方式与生产实现形式,引发产业结构与市场布局深刻变化重塑,推动生产力发展水平不断跃迁与生产关系深度调整,更为我国可持续、高质量发展带来严峻考验。放眼世界范围内一些国家,一度掉入“中等收入陷阱”,经济处于长期停滞状态,重要原因之一就是长期忽视或脱离实体经济发展,未能实现产业体系现代化,使得经济社会发展缺乏可靠稳定基础。如何把握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时代浪潮,在未来发展和国际竞争中取得主动权,需要加快建设以实体经济为支撑的现代化产业体系,在各种可以预见和难以预见的狂风暴雨、惊涛骇浪中增强我国的生存力、竞争力、发展力、持续力。

二是新发展格局构建的物质基础。立足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任务,基于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艰巨性复杂性特点,以及统筹发展和安全的客观需要,习近平总书记于2020年4月首次提出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进入新发展阶段,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实现经济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确保经济循环畅通有序、供给需求有效衔接和产业体系安全稳定,根本在于以现代化产业体系构建为基础,提升产业基础能力和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水平,筑牢夯实新发展格局的物质和技术基础。

三是新一轮改革深化提升的重点。广大国有企业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骨干中坚力量,必须坚定不移做强做优做大,切实发挥在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构建新发展格局中的科技创新、产业控制、安全支撑作用,成为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的排头兵、领头羊。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要以科技创新为根本,统筹兼顾当前发展与未来需要,强化关键核心技术攻关,逐步形成未来领先优势,争做原始创新和核心技术的需求提出者、创新组织者、技术供给者、市场应用者;要以产业控制为关键,着力推动自主可控、安全可靠、竞争力强的现代化产业体系构建;要以安全支撑为底线,聚焦国防、粮食、能源、资源、产业安全等重点领域,提升产业链韧性、发挥托底作用和服务国家战略。

科学把握现代化产业体系的特征内涵

一是实现系统性融合性。现代化产业体系突出强调产业的整体性和完整性,若干产业门类之间不是简单汇总联结,而是各产业定位清晰、功能互补、形成合力,核心能力显著,配套能力完善,产业体系呈现高度完备性、匹配性特点,具有复杂巨系统特征。现代化产业体系要求能够适应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新要求,在行业边界越来越模糊和前沿科技跨领域交叉融合趋势越来越明显的背景下,产业门类之间、区域布局之间、上下游各环节之间、大中小企业之间、国际国内产业之间协同耦合,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现代服务业与先进制造业深度融合,三次产业之间融合发展而非割裂对立,实体经济、科技创新、现代金融协同发展,不断释放现代化产业体系的综合效益和生态价值。

二是确保先进性创新性。现代化产业体系构建与形成,必须始终把领先性和创新性深植其中。要能够把握人工智能等新科技革命的客观要求,适应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新时代要求,自主拓展产业新赛道,推动传统产业数字化转型智能化改造、新兴产业数字化应用智能化运行,用新一代信息技术赋能产业体系,增强产业发展内生动力和活力。通过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激发制造模式、生产方式及产业形态深刻变革,构建柔性、灵活、稳定的产业链供应链,推动产业迈向高价值、高精度、高效率,真正实现技术路径再造、竞争优势转换、发展方向引领和增长空间开辟。

三是聚焦安全性稳定性。我国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面临的国际环境错综复杂,战略性资源产品国际价格波动巨大,逆全球化思潮盛行,投资保护主义抬头,全球贸易摩擦和壁垒增多,特别是有的国家“封锁堵截”“筑墙设垒”“脱钩断链”,全方位遏制打压,极力阻碍我国科技和产业高质量发展。面对全球产业体系和产业链供应链多元化布局、区域化合作、绿色化转型、数字化加速态势,要坚持底线思维增强忧患意识,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高效集聚全球创新资源和要素,主动服务国家产业链供应链安全,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提升战略性资源供应保障能力,为应对各种风险挑战提供强大支撑。

加快推进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的路径措施

一是坚定不移发力前瞻性战略性新兴产业。坚持以实体经济为重,防止脱实向虚。要更大决心更大力度贯彻产业发展战略规划,积极主动循序渐进落实年度投资计划,避免重复建设、无序竞争和资源浪费,加大新一代信息技术、人工智能、生物技术、新能源、新材料、高端装备、绿色环保等产业有效投资力度,推动重点工程、重点项目、重点任务早开工、早投产、早落地,不断提升前瞻性战略性新兴产业比重、规模和质量。要重点围绕集成电路、工业母机、关键软件、人工智能、国家算力等领域补短板强弱项,加大对承担任务重、资金需求大、投资周期长项目给予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和业绩考核等政策支持力度。要充分发挥国家级基金投资的引导带动作用,吸引更多社会资本投向前瞻性战略性新兴产业,鼓励支持国有企业优化产业组织模式,通过并购重组、上市融资、产业协同、联合攻关、设立平台等方式,激发激活原始性、基础性、关键性的创新创造。

二是久久为功赋能传统产业加快转型升级步伐。坚持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不能当成“低端产业”简单退出。要指导和支持国有企业用数字化智能化绿色化为传统产业赋能,应用先进技术,采用更高标准,推广更快流程,提高附加价值,不断向产业链价值链中高端迈进。要加大技术改造、设备投入和工业互联网等新技术应用力度,推动数字化技术与企业生产经营管理深度融合,全面推进装备、生产和管理数字化智能化,总结提炼形成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的好模式好办法。要紧紧围绕落实国家“双碳”目标,推动国有企业加大绿色低碳技术研发和推广力度,实现传统产业清洁低碳转型。

三是大力培育链主企业和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坚持稳中求进、循序渐进,不能贪大求洋。现代化产业体系的打造形成,既需要一批能够主导产业链供应链价值链的世界一流企业,也需要大量能够掌控产业链关键节点的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既要充分发挥国有骨干龙头企业在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和产业链循环畅通中的支撑带动作用,又要充分发挥关键环节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的控制影响作用,通过建立协调推进机制、加大投入强化激励和有机高效协同联动,以市场化方式整合优质资源合力攻关,以关键核心技术和零部件、元器件薄弱环节等为重点,加快补齐产业链短板,逐步在重要领域和关键节点做到自主可控,实现基础固链、技术补链、优化塑链、融合强链。

四是深度融入积极参与全球产业链供应链布局。坚持开放合作,不能闭门造车。要清醒认识全球产业结构和布局调整的新挑战新机遇,积极主动参与并融入全球产业布局和结构调整,增强资本、技术、人才等各类要素全球化配置能力,优化对外投资方式和投资结构,抓住共建“一带一路”目标任务,聚焦重点国家(地区)、重点领域和重点项目深耕细作,主动对照国际规则、规制、管理、标准,逐步引领国际标准、产业规范、行业技术规则,在形成新支柱、开辟新领域、制胜新赛道上取得突破,在培育新动能、塑造新优势、抢占制高点上实现跨越。

(作者系国务院国资委研究中心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

本公众号版权归中国经济时报所有。如转载或引用本文内容须经许可,并注明转自中国经济时报。

总 监 制丨王辉王继承

监 制丨李丕光 王彧 刘卫民

主 编丨毛晶慧 编 辑丨蒋 帅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