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宝库 > 银行业“818理财节”降温背后,资管格局正悄然生变固收类银行理财理财产品公募基金理财公司

银行业“818理财节”降温背后,资管格局正悄然生变固收类银行理财理财产品公募基金理财公司

又是一年“818理财节”。在不少券商使出揽客招数之时,银行和理财子公司这边却显得冷清了许多,目前仅宁波银行(002142.SZ)、光大理财等零星几家机构针对理财节推出了专门的营销活动。

而在银行业参与理财节热情降温的背后,资管格局正悄然生变。今年上半年,银行理财存续规模大幅缩水了2万多亿元,首度被公募基金反超。在净值化背景下,银行理财对于投资者而言的优势似乎有所丧失。

面对频繁发生的理财“搬家”,银行理财落后于公募基金的现象是否会成为常态?作为居民财富管理的基本盘,银行和理财子公司又将如何力挽狂澜?

银行理财艰难走出“破净潮”阴霾

被称作是投资界盛宴的“818理财节”如今已行至第七个年头。这场由券商发起的节日,热度曾一度传递到银行和理财子公司,此前也有一些银行瞄准这一时机开展营销活动,推出爆款理财产品、抽红包抽礼品、开展直播投教活动等。

不过从今年的情况来看,银行和理财子公司对于“818理财节”的热情明显降温。

银柿财经梳理后发现,上市银行中目前仅宁波银行一家针对此节日开展了完整的营销活动。除此之外,光大理财也将在8月18日发售两款理财产品作为母行光大银行(601818.SH)的行庆产品,而去年该行行庆期间的主推产品多达8款。

在银行和理财子公司参与热情冷却的背后,素有“资管一哥”称号的银行理财首次被公募基金反超。

银行业理财登记托管中心日前发布的《中国银行业理财市场半年报告(2023年上)》(以下简称《报告》)显示,截至今年6月末,银行理财存续规模为25.34万亿元,较2022年底缩水2.31万亿元。

而据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此前披露的数据,截至2023年6月底,我国境内144家基金管理公司管理的公募基金资产净值合计27.69万亿元。


资料来源:同花顺iFinD

在中信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明明看来,上半年银行理财市场规模下降的主要原因是,去年11月中旬开始的“赎回潮”带来了长久的负面影响,直至今年4月阴霾才逐渐消散。

在频频经历理财产品“破净”后,投资者的风险偏好明显下降,这也直接影响到银行理财的募集资金能力。《报告》显示,2023年上半年,银行理财累计募集资金27.75万亿元,同比骤降42%。也有分析认为,在净值化背景下,银行理财不再保本,对投资者而言的优势有所丧失。

不过银柿财经通过梳理同花顺iFinD数据后发现,二季度以来,银行理财已逐渐从“破净潮”阴霾中走出。截至8月17日,银行理财产品破净率仅为2.16%,这一数值在去年末曾高达23.95%。


资料来源:同花顺iFinD

资产配置方面,受居民风险偏好下降影响,低波动的固收类产品更受青睐,财信研究院金融团队表示,资管新规后,固收类理财产品的主导地位在进一步强化,占比也从2019年末的78.08%提升至上半年末的95.15%。


资料来源:同花顺iFinD

事实上,除了受居民风险偏好因素影响外,银行理财加大固收产品发行量也与市场行情有关。今年上半年,债券市场低位回升并走出了一波不小的牛市行情,带动固收类产品净值快速回升。

相比之下,权益市场走势则不及预期,在1月震荡上行之后,2月后长时间持续走熊导致部分混合类和权益类理财产品亏损,在市场整体跌破预期的收益表现下,混合类和权益类理财产品发行规模大幅缩减。

借助于向好的债市行情,银行理财市场收益不断回暖。《报告》显示,2023年上半年,各月度理财产品平均收益率为3.39%,较2022年末回升了1.3个百分点。投资者信心也有所回升,截至6月末,持有理财产品的投资者数量突破1亿元大关,同比增长13.41%。

不过在业内人士看来,无论是产品收益率还是投资者信心,银行理财仍存在一定的修复空间。

银行理财如何重回巅峰?

那么银行理财是否会被公募基金继续反超下去呢?关于这一点,分析普遍认为还有待观望。

有业内人士表示,尽管上半年理财存续规模有所下降,但净值型理财产品存续规模占比提升,显示出理财业务规范化转型成效显著,预计随着理财表现的回暖、存款利率下调,下半年理财规模将逐渐恢复增长。

银柿财经注意到,在经历了6月底的季节性回落后,7月以来理财市场规模已经明显提速。广发证券测算的数据显示,7月银行理财余额增长1.61万亿元至27.2万亿元,为年内新高。其中,现金管理类理财产品规模增长9477亿元。

分析认为,7月份理财规模回升主要源自二季度末商业银行“存款冲量”后的理财资金回流。同时,存款利率下行也推动了居民资金由存款重新回流理财产品。

明明预计,理财作为投资品的配置价值正在上升,下半年居民资产由存款向理财的内部置换或将加快,理财市场规模有望恢复至2022年年中的29万亿元水平。

不过招联首席研究员董希淼也指出,当前理财市场恢复态势并不稳固,近期增加较多的理财产品主要是风险等级较低的短久期产品,显示出投资者风险偏好和投资意愿仍然有待提振。

另有不少业内人士也认为,大资管时代竞争日趋激烈,稳定且高于同类产品的业绩会是被投资者选择的重要依据之一。尽管银行具有天然的渠道优势及强大的客户黏性,但是其在产品设计、风控、投资等方面的短板仍会使其在竞争中处于劣势。

对此,中邮理财党委书记、董事长吴姚东认为,大型银行理财子公司或将向全能型资管公司转型,通过对各类资产的全覆盖,布局全谱系资管产品,来满足各类型客户的综合化财富管理需求。

光大银行金融市场部宏观研究员周茂华认为,未来理财机构仍需要提升投研能力,尤其是加强权益等市场研究,提升资产管理和创新能力,更好平衡收益与净值波动等;另外,加强投资者合法权益保护,研究如何帮助消费者高效匹配合适产品也十分必要。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