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宝库 > 保利2023年行业白皮书:对未来楼市的15大研判商品房二手房存量房保利地产保利集团新建商品住宅

保利2023年行业白皮书:对未来楼市的15大研判商品房二手房存量房保利地产保利集团新建商品住宅

一不小心,保利发展成了行业老大。

我查了一下克尔瑞最新的销售排行榜,今年前两个月,保利实现销售额638亿元,超过万科的573亿元和碧桂园的562亿元,成为第一。

大约一年前的这个时候,保利发展董事长刘平提出了“进三争一”的目标。

可能连保利自己也未曾料想,目标达成如此之快。

不过据我所知,对于这个第一,保利并不是特别在意。

这其中是有认知偏差的:

1,保利“进三争一”中的 “一”是指综合实力的领先,是硬实力、软实力都过硬的“一流企业”,而非简单、片面的榜单上的排名第一、规模的第一。

2,相对于简单的“第一”,保利更重要的是“高质量”的发展。更准确的说,如果非得在“第一”和“高质量”之间做个取舍,那保利会毫不犹豫的选择后者。

这么选,跟保利的战略选择有关:只有高质量发展才能穿越周期,持续稳健发展。

尽管,在行业性的周期性波动面前,谁也幸免不了。

但也有一小部分企业、一小部分人,靠着做艰难而正确的事,实现了对周期的穿越。

保利发展就是其中之一。

如果想进一步读懂保利,读懂行业的未来趋势,一定要看下保利每年3月的《行业白皮书》。

3月27日,由保利发展、保利投顾联合出品的《保利2022-2023房地产行业白皮书》如期而至(点击阅读:《保利2022-2023年房地产行业白皮书》正式发布!)。

这已是保利连续第7年发布白皮书。

在以往的白皮书中,保利对行业的发展趋势作出过许多有价值的判断并得到验证。

在2023年白皮书里,保利同样作出了很多前瞻性研判,解答了许多问题,也提出了新的行业思考。

这份白皮书有点长,我读了几遍,很有收获,也简单整理了其中一些观点:

1,行业正处在由“规模扩张”转向“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时期

全国两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

对房地产行业而言,新时代的首要任务,就是要以新发展模式推动行业更高质量发展。

中央对房地产行业提出了新的期望和要求,房地产行业的支柱地位得到重申。

在2022 年的白皮书中,保利提出了房地产行业“五化”(去金融化、制造业化、极致专业化、功能民生化、竞争格局加剧分化)趋势。

对于行业当下的现状与未来趋势,保利认为,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过程中,房地产行业仍将发挥支柱作用,总体将表现出“趋势修复、结构优化、动能转换”的新兴特征。

2,市场完成筑底仍需时日,中长期持续向好基本面没有改变

2023年,房地产市场出现了不少积极信号。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今年2月,70城新建商品住宅价格指数环比涨0.3%,是自2021年9月以来涨幅首次转正。



2月份70城新建商品住宅销售价格环比上涨城市也增至55个,创下近两年来新高。

房地产主要经济指标出现积极变化,显然表明市场热度正在恢复。

但这种局面能否持续,以及全国范围的楼市内能否进入到相对平稳的状态,还有待观察,这就需要包括各地地方政府在内的各方,保持政策的平稳,避免市场出现大起大落。

保利认为,短期看虽然市场完成筑底仍需时日,但展望中长期,支撑房地产行业持续向好的基本面没有改变。

3,本轮投机类需求已基本出清,并出现一定程度的“超跌”

2022年,全国房地产开发投资约13.29万亿元,同比下降10%。交易量也出现明显拐点,2022年全国商品房销售额13.33万亿元,同比下降26.7%。

这是自保利2017年提出“峰值时代”以来,全国商品房销售金额首次出现减量。

不过保利认为,本轮投机类需求已基本出清,入市的基本都是真实的居住需求。当前规模接近全国房地产市场潜在需求的中枢水平,甚至已经出现一定程度的“超跌”。

2023年,核心城市的整体市场规模将维持平稳,对全国市场形成较强支撑。后续需求量可能仍有波动,但总体将呈现恢复性走势。

4,未来5年新房市场规模将维持10万亿以上,新房、二手房合计将超20万亿

经济发展、人口迁移和质量提升将对住房消费形成支撑。

宏观经济层面,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到2035年我国综合国力大幅跃升,人均GDP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我国经济有希望、有能力保持长期平稳发展。

在城镇化方面,2022年末全国常住人口城镇化率65.22%,与发达国家相比仍有15个百分点的提升空间,存在3亿人口“进城”的潜力。



人口质量方面,李强总理指出,我国接受高等教育的人口已经超过2.4亿,每年新增劳动力平均受教育年限已经达到14年,“人才红利”正在逐步形成,发展的动力依旧强劲。

基于此,保利认为,房地产市场仍将是一个巨大的市场。

未来5年,新房市场规模将维持10万亿元以上,新房及二手房市场规模合计将超20万亿元。

5,“房住不炒”未否定住房的资产属性,住房仍是重要“财富仓库”

2016年提出的“房住不炒”是不动产行业的“基本国策”,带来行业底层逻辑的变化。

“房住不炒”虽然强调住房的居住属性,但并不是否定住房的资产属性。

国际经验充分证明了房价下跌、资产价值“缩水”将形成严重的负面外溢效应,对社会各方利益造成不良影响。

而居民通过持有合理数量的住房,进行家庭资产配置,增加财产性收入,有利于扩大中等收入群体规模,推动实现共同富裕的目标。

6,核心城市楼市仍处于成长期,将呈现“结构性长牛”特征

前几轮周期中,城市分化主要呈现“一线城市引领,三四线跟随”的“雁行模式”;

2017 年开始呈现“三四线城市攀高、一二线城市承压”的“二八轮转”特征;到2020 年,出现跨能级、跨区域的“超级分化”。

2022年,保利白皮书提出“有效市场边界”收缩,具有真实居住需求的核心城市住房需求更加旺盛。

在2023年白皮书中,保利提到了一组数据:综合实力排名前10%的城市,常住人口约占全国30%,经济总量约占40%以上,新房规模则占全国50%以上,一二手市场合计容量更是达近60%,并占比仍在不断提升。

房地产市场的不平衡远超过经济和人口的不平衡。



基于此,保利认为,综合实力前10%的核心城市由于经济持续增长、人口持续流入、资源持续导入,城市生命周期仍在往上,房地产市场也处于成长期,将呈现“结构性长牛”特征。

7,城市分化是动态的,区域经济、产业发展是核心推手

城市的区域经济总量、产业结构的趋势性变化,决定了城市的人才留存和造富能力,进而决定了住房需求的增量空间和支付水平。

保利认为,城市分化既是常态也是动态。



未来,70%-80%经济新增长动能将发生在城市群、都市圈。部分城市尽管暂时面临经济增长压力,但仍具备后发优势,可凭借区域重大战略承接产业转移,形成增量人口和住房需求。

以合肥为例,凭借“风投城市”模式,形成“芯屏汽合”“急终生智”的新兴产业格局,吸引了丰富的高素质人才,产生了大量的市场需求和购买力,本轮市场表现更加稳定。

8,业态分化难以逆转,供需错位存在改善空间

白皮书分析了商办物业的状况,认为全国商办物业已经超前供应,比住宅市场提前四年见顶回落,目前的去化周期也不断延长。业态失衡的局面需要及时扭转。

具体来看,一二线城市中心区域商办比例应降低,新增资源更多用于住宅用地。各地可调整过剩商业用地,逐步有条件转为住宅用地,改善供需错位局面。

9,品质居住需求将带来巨大结构性机会,买时代来了

从“有房住”到“住好房”,人民群众对住房功能的需求正从满足基本居住,转为满足高品质生活需要。

目前我国有大量存量房建成于2000年以前,商品房占比低,质量较差。



2000年以后,商品房快速发展。前10年房价保持低位,受限于成本,房屋建造标准普遍不高,品质也较低。而后10年,房价快速上涨,但开发商缺乏动力和能力提升品质。

当下,商品房开发将由“峰值时代”向“品质时代”过渡,品质居住需求的供需矛盾带来巨大的结构性机会。

10,存量占比将逐步提升,发挥市场“稳定器”功能

去年,保利发展提出,房地产行业正由前几年的“总量峰值”时代迈向构筑“右肩”的新阶段。

二存量占比提升是成熟期“右肩阶段”的重大特征,将对市场运行逻辑产生重大影响。

保利认为,存量房可发挥“稳定器”功能,在合理的波动范围内,通过释放或回收供给,平抑价格,让市场更加稳定。

11,二手房顺畅流通和供需平衡,有利于推动价格回归合理

数据显示,在北京、上海等二手房市场规模大、交易活跃的城市,新房市场表现也较稳定。

保利认为,活跃的二手房交易将为新房市场输送改善需求,二手房的顺畅有序流通和供求平衡,又会关系到新房、土地市场的稳定。



畅通住房流通体系,有利于畅通房地产市场的“血液循环”,推动价格回归合理。

12,住房梯级体系逐步形成,多数城市核心地段新房供应稀缺

保障房和市场化长租房满足新市民、青年人的过渡性需求;

二手房、共有产权房等更多满足“首置”等刚性需求;

而新建商品房则更多满足品质居住需求。

从长期看,多数城市核心地段新房的供应越来越稀缺,核心区居住需求的满足需要依靠弹性更大的存量房。

发展租赁住房不应占用过多的新增供地,而应该在存量上做文章,满足新市民、青年人的居住需求。

13,高杠杆透支未来,高质量发展成必由之路

对于房企而言,上半场是没有规模就没有优势,只有做大规模,才能赢得客户、供应链和更多金融资源。

进入下半场,企业在达到一定规模后,必须转向高质量发展,增强核心竞争力,构筑护城河。

在住房短缺时代,“三高”模式有利于提高供给效率,带动了商品房市场发展和快速城市化。

但行业进入成熟期后,部分房企仍一味加大杠杆,负债率甚至超过90%,严重透支未来,风险暴露是一种必然。

优质房企必须“瘦身健体”,在控制负债规模的情况下,保持“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

14,“三高”房企退出是历史必然,信用、品牌、治理能力是未来竞争壁垒

部分严重危害购房者合法权益的“三高”房企已经退出,房地产行业将逐渐形成由信用、品牌和公司治理能力构成的竞争壁垒。

这一轮市场调整中,凡是资源分布相对合理、聚焦核心城市的房企,业绩都实现快速反弹,而选错赛道、盲目进入低线城市的房企,后劲越来越弱。

这要求房企既要能准确把握行业中长期趋势,深刻理解城市分化背后的推动力量;同时投资体系要与战略研究体系紧密结合,投资管控行之有效。

成熟市场往往形成寡头格局,只有准确认知区域经济、客户和市场的企业才有机会成为引领者

15,从“生产者思维”到“客户思维”,开发业务和资产运营“双轨驱动”

房地产开发要从“生产者思维”转向“客户思维”,引领开发流程向“以客户为中心”转变。

在投资阶段,就要自觉代入为客户进行投资决策的视角。产品设计上,要捕捉客户需求的变化和品质提升的要点。

新一代居住产品的研发和创新能力,将成为优质房企的护城河。

高质量发展的房企要具备资产运营、资本运作等核心能力,从单纯“重开发”“重销售”向“重运营”“重体验”转变。

在物业、租赁、商业等综合业态的运营服务之外,抓住城市更新、公共服务等新机遇,挖掘更大客户价值。

结 语

在房地产市场急剧变化的当下,准确理解和把握趋势正变得越来越重要。

于房企而言,做“难而正确的事”是一个并不轻松的过程,但保利一路走来,始终在坚持。如今我们已经看到了保利精准把握行业趋势、坚持正确的战略选择所带来的穿越周期的能力。

保利对过去经营的总结,对当下市场的理解以及对未来的战略选择,在即将发布的2022年年报中或许有更详细的答案,不妨一起期待。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