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宝库 > 加大政府投资,能击败经济衰退吗?财政乘数凯恩斯就业量国民收入

加大政府投资,能击败经济衰退吗?财政乘数凯恩斯就业量国民收入


加大政府投资,增加公共基础建设,在现在的环境下,可以吗?

如何拉动经济增长,已然成为目前重要且唯一的任务。

投资、消费、出口,这三个也是被认为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

自中美贸易战以来,出口一直处于低迷状态,加上全球整体经济疲软,已然效果大不如前了。

在“投资”端,很多人也认为该修的路也修了,该开发的土地,也开发得差不多了,于是,就剩下“消费端”了。

然而,现在消费端是啥情况,大家都知道。

“消费萎靡不振”,已经被不少专家、研究机构提及多次。

但是,最近一篇来自《学习时报》的《厘清扩大内需的八个认知误区》的文章,妥妥滴打了全部人的脸。



《学习时报》有多重量级,就不用多说了吧,这样说吧,代表的是上层的态度。

里面主要是围绕两个点来开展的:一个是投资,一个是消费。

总的概括就是,大家都认为现在是“投资过多、消费过低”的经济问题,这个认知是错误的。

文中还强调“基础设施过剩浪费、空间有限”,也是错误的认识,以及““发钱促消费,在我国根本不可行。”虽然我知道你出发点是好的,但是我建议,你还是先别出发。

相对于以上这些,里面提到的“加大基础设施的政府投资”,更能吸引我的兴趣。

最近有好几个粉丝私信我,问有没有关于经济学的书籍推荐一下。

我一时语塞,竟不知如何回答。

不是没有看过经济学的书,只是觉得单纯讲一本书,离生活总是太远。

刚好借着这事情,给大家推荐一本书,凯恩斯的《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



当然了,今天只说里面的“政府投资”。

你想啊,既然已经刊登发报了,那么接下来我们加大政府投资,就有了可能。

今天,给大家聊聊在这本书中,凯恩斯是如何看待政府投资,是如何击败经济衰退的?

是不是只要加大投资,就一定会增加就业量?

凯恩斯认为政府投资,也是有后遗症,那么这个后遗症是什么?如何才能避免?

先来介绍一下凯恩斯,一个预言了二战爆发的经济学家。



1919年,凯恩斯作为英国财政部的代表,参加了巴黎和会。

当时,战胜国英国、法国、美国等对战败国德国提出赔偿2260亿马克,约合113亿英镑,且必须用黄金支付。

凯恩斯计算出德国无力承担如此高的巨额赔偿,反对对德国制定苛刻的赔偿条款,写信给英国首相,并辞去了财政大层的职务,说“这将为整个欧洲的进一步敌意和对抗,铺平道路”。

虽然德国发动第二次世界大战有很多原因,但是,巨款的赔偿,肯定导火线之一。

然而,在政治家面前,理智的经济分析是不值得一提的。

凯恩斯是如何看待政府投资的?

资本主义不存在自动达到充分就业均衡的机制,因而主张政府干预经济,通过政府的政策、特别是财政政策来刺激消费和增加投资,最终以实现充分就业。

所以,凯恩斯主张政府投资,以促使国民收入成倍地增长。

书中他是这样说的,一国之所以较穷,乃因其就业量不足。

那么,如何增加就业量?

是不是只要加大政府投资,就一定能增加就业量?

这里面凯恩斯提到了一个点,叫:公共投资的乘数效应。

他举了个例子,假如现在的就业量比较少,已经下降到了520万人,

那么加大政府的公共投资,只要在公共投资上增加10万人,

那么总的就业量,就会增加到640万人。

这就是乘数效应。

但是,这个乘数效应不是一成不变的,它是会边际递减的。

他又举了个例子,假如现在的就业量已经很高了,达到了900万人,

这时政府投入10万人在公共投资上,总的就业量,最多只能到达920万人。

怎么来理解公共投资乘数效应的边界递减呢?

其实这个可以结合到我们自身的情况。

我们的基建工程,是一锤子买卖,一次只能拉动一次的增长,下一年,还得再来。

在一开始的时候,也就是各方面都还没开始建工程的时候,拉到的就业量、经济增长,是很大的。

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工程都会带动相关行业成本上升,原料成本、工人薪酬都会增加,因而投资的钱越来越多,所以效果越来越差。

而且,公共投资嘛,本来寻租空间巨大。工程有干完的时候,投入效率肯定下降,靠投资拉动,效果便大不如前的。

对于“政府投资”的后遗症,凯恩斯表达了两个担忧。

一个是财政负担,比如国债利息的支付,会成为政府财政的沉重负担。

要知道,国债作为宏观调控的财政政策,其使用不是免费的,长期的巨额赤字,依靠发新债填旧债,就会像“滚需求”一样,越滚越大。

第二个担忧,就是对后世的担忧,要考虑到大众的承受能力。

他是这样说的:我们把自己训练得象一个谨慎的理财家,为后世建造房屋时,会审慎考虑到加于后世的负担。

这里堂主补充一个,公共投资的“挤出效应”,整体盘而言,盘面上的资金总额是一定的,当公共投资和民间投资,同时竞争资金池时,必然会导致一方抬起,一方回落。

其实在书中,他隐晦地表达了,政府投资行为的不可持续性。

对于投资后期而言,会出现流动性紧张的现象。这点在“消费”那一卷,有提到过,这期堂主主要说的是“投资”这一卷。

为了做这期内容,堂主又去看了这本书,都认为凯恩斯是要政府积极干预经济。

但其实,通篇看下来,你会感觉到凯恩斯主张的“政府投资”,只是工具,

目的,是为了“国民收入成倍地增长”,

表明上,看上去是为了经济增长。

实际上,他的主张,就一个:让人人都有工作。

这这本书,还讲了一些很多意思的点,比如大众心理对于政府决策的态度,也会影响到投资效应。

比如,如果工资单位不固定,用减低工资来应付经济衰退,实在也是损人利己之法,这个大家,自己细品哈。

最后,来说说如何避免公共投资的负面影响,凯恩斯最后说了这么一句话:

我有时简直想,假使把购买投资变成象结婚一 样,除非有死亡或其他重大理由,否则是永久的,不可复分的,也许是补救 当代种种罪恶之切实办法。因为这样一来,可以使得投资者把他的心思,专门用在预测长期收益。



你应该能感觉到,这句话,不只是对1929年的美国,或者是1935年的英国说的,同样,也适用于当下的我们。

面对15年前,四万亿刺激之下已经大补特补的公共投资而言,要如何去“撩拨挑逗”,是一个大课题。

是营养过剩,再刺激,就只能流鼻血?

还是找到新的着力点,发现新大陆?

欢迎在评论区说出你的看法。

在宏大叙事,有人说,这是发展中国家必须经历的阶段。

然而,堂主觉得,听惯了宏大叙事,便也心安理得的成为发展道路上的一块砖,然后目送着一些人们通向繁华。

可是啊,少数人的繁华,不是真的繁华,多数人的窘迫,才是真的窘迫。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