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宝库 > 对经济精准施策,中国找准了方向金融老龄化

对经济精准施策,中国找准了方向金融老龄化

今年7月,中国进出口和社会融资数据出现季节性调整,西方媒体唱衰中国经济的声音再次泛起。那些声音宣称中国政府未能进行大规模金融刺激,中国已成拖累和威胁当前全球经济的主要因素之一,中国产业链将加速外迁,中国面临老龄化挑战,等等。然而这些声音明显存在短视与偏见,也很不专业。

首先,中国为何不像西方国家一样靠天量货币刺激经济复苏?



▲当地时间7月26日,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主席鲍威尔在华盛顿出席记者会。(图片来自中新社)

任何大规模经济刺激,都带有长期成本。美国凭借美元霸权,可将成本转嫁给他国。我们若忽略国情、贸然抄作业,货币刺激的大水将导致人民币快速大幅贬值,打击经长期努力建立起来的人民币国际信用,增加进出口贸易成本,带来国内通胀。因此,中国政府在实施大规模刺激政策上慎之又慎,选择不搞大水漫灌,而采用定向支持、精准施策。

今年前7个月,我国广义货币供应量与社会融资规模总体保持了较快增长。在信贷保障政策工具上,强调优化结构、找准方向,以支持小微企业、绿色发展、科技创新、城中村改造等为抓手,精准投放、主动引导,以增强实体经济可持续性、促消费、稳就业、扩内需为重点,持续出台针对性政策。在财政政策上,也采取了财政前置、提前投资、稳住大盘等策略,同时针对企业帮扶与民生保障持续出台多项措施。

其次,应理性看待未来产业与人口趋势对中国经济的影响。

中国产业链向亚非拉地区的转移,确在发生,但这大多是相关企业基于自身成本核算等考量而作出的选择。欧美日韩等在不断迈向发达经济体的过程中,也都经历过将低端产能转移到成本更优地区、国内不断升级产业形态的阶段。这是全球化背景下一国经济发展的必然路径,也是一国产业升级与国际分工优化的结果。

至于中国的“老龄化问题”,本身是一个伪命题。绝大部分发达国家都存在老龄化现象,一国经济发展的潜力,不在于年轻人的数量,而更在于其整体劳动效率与产业链技术水平。年轻人口数量多,并非经济发达的充要条件,否则非洲、南亚、拉美等应是全球最发达的地区。事实上,进入老龄化社会的欧日韩等地,仍长期保持着发达经济水平。中国当代劳动者的教育水平、全产业链的效率及现代科技发展等,均使我们越来越有能力靠更少的劳动力来供养更多的老龄人口。

当前中国地方政府的整体负债率远低于美欧日等地区,未来如需适当扩大赤字,仍有空间。尤其是,不同于外债,内债可以依靠现代经济金融工具有力化解,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风险的底线。针对房地产问题,其他国家的相关实践已经积累了丰富有效的应对经验。当前的首要问题是,保交楼、稳民生、尽早恢复信心。我们已经出台了信贷优惠、保交楼、城中村改造升级计划等措施,房地产大盘从主要大城市开始已经企稳。

再次,应正确理解导致当前全球经济问题的根本原因。

作为经济全球化及全球产业链中的最重要一环,中国进出口与生产性融资的调整,反映的是全球经济遇到的共同问题。在同为出口导向为主的亚洲地区,在7月,韩国的出口同比下滑16.5%,进口下滑25.4%;日本进口同比下降13.5%,出口下降0.3%;印度出口同比下降15.9%,进口下降17%。与此同时,越南前7个月出口同比下降10.6%,进口下降17.1%。

笔者近期对多个重点国家进行调研后发现,多数国家迄今的经济复苏都不及预期。导致全球化放缓、整体需求乏力的根本原因,是美联储为应对通胀激进加息而造成的“强美元”。快速收紧并恶化的全球货币环境,对复苏中的全球经济及靠信用驱动的当代经济增长造成打击。可以说,陷入“特里芬两难”的美国及其货币政策,是导致当前全球遭遇经济困局的直接原因,是威胁全球金融稳定与实体经济复苏的根本因素。在全球通胀背景下,保持低通胀并为全球市场保障充足产品供应的中国,是帮助其他国家压低通胀、尽早退出极端货币政策、摆脱经济困局的积极力量。

总之,许多西方媒体对中国体制与经济运行知之甚少、且带有偏见。它们既无兴趣了解中国的经济韧性,也无意愿理解中国政府与西方政府在经济与市场资源整合中发挥的不同作用。它们难以理解中国经济增长与现代化道路的独特性,所得结论自然是漏洞百出的。(作者是北京外国语大学区域国别经济研究员)(完)

作者/曲强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