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宝库 > 别只盯着数据,要找到CPI持续走低的真正原因存款货币效益cpi通货膨胀通胀数据

别只盯着数据,要找到CPI持续走低的真正原因存款货币效益cpi通货膨胀通胀数据

8月30日,《证券日报》记者采访多位业内人士,前瞻8月份CPI(居民消费价格指数)、PPI(全国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数据,大家普遍认为,受国内需求稳步复苏和去年基数回落带动,8月份CPI同比涨幅或由负转正。同时,受能源等大宗商品价格有所走高和去年基数效应减弱等因素影响,8月份PPI同比降幅将收窄。

每到CPI数据发布前,就有媒体和专家开始预测CPI正负如何、高低怎样了,变化的原因,也总是那么几条,市场需求变化了,去年同期高低了,猪肉、蔬菜价格怎样了,颠三倒四,没有一点新意,也对决策没有一点参考价值。



实际上,在CPI长时间保持在低水平上运行,外界对这样的低水平运行也已有这样或那样的评价,甚至认为中国已经出现通货紧缩,那么,对国内的分析人士,尤其是专家来说,面对这样的评价和分析,应当如何应对呢?显然,真正在深入实际、了解情况、分析原因的并不多,更多的都是人云亦云,根本没有自己的观点。

必须关注的一种现象是,同样面对货币超发,同样面对国际市场大宗商品价格上涨,西方发达国家普遍陷入通货膨胀泥潭,中国却出现CPI持续走低现象。更重要的是,中国经济增长速度远高于西方发达国家,理应面临更大的通胀压力,除了中国应对通货膨胀的政策措施比较有力,政策作用比较明显,如控制煤炭价格上涨、严禁哄抬价格、打击擅自提价行为等之外,是否还有其他方面的原因呢?



为了应对全球金融危机,也为了应对疫情的冲击和影响,为了保证就业,从全球金融危机到现在,投资一直是拉动中国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从最初的城市建设投资到房地产投资,再到近年来的重大基础设施投资、交通投资、水利投资、航空投资、民生设施投资等,大多数为非生产性投资,是长期投资、投入产出效率较低和回报时间较长的投资,有相当一部分则是没有经济效益、只有社会效益的投资。也就是说,投入的资金,大多沉淀在固定资产投资领域,更直接地讲,就是钢筋混凝土上,而没有立即形成产出效应,资金周转率极低。与生产性投资相比,同样的一元钱,资金的周转效率可能只有生产性投资的五分之一、十分之一,甚至更低。如果这些投资的一部分转化成生产性投资,其产出效率可能要高得多,资金的沉淀也要少得多。

事实也是,按照央行发布的数据,2008年末的广义货币供应量为47万亿,到2022年末,广义货币供应量已经达到了266万亿,14年时间,广义货币供应量增加了219万亿,平均每年增加15.6万亿。按照这样的货币供应速度,无论是CPI还是PPI,都应当是很高的,CPI根本不可能在2%以内波动,更不可能出现负增长。只有一个原因,就是资金的流动性太差,绝大多数资金处于不流动或慢流动状态,有的则可能被转移了,变成了“负流动”、“假流动”。

别的不说,单是房地产开发企业,就不知道沉淀了多少资金,如恒大,负债超过了2.4万亿,银行贷款就有6000多亿。这些资金或沉淀在土地上,或沉淀在房产上,或沉淀在恒大管理人员的账户上,当然,也不排除有的资金已经被转移。一家企业就有这么多资金沉淀,全国有多少房地产开发企业,又有多少与房地产开发企业一样的投资,资金还怎么流动得起来。资金不流动,哪里有效益,哪里有效率。让居民用手中仅有的一点储蓄,且要应对大量负债去拉动消费、拉动市场、拉动CPI,太为难广大居民,也太高看广大居民的消费能力了。



想想上世纪八、九十年代,面对几千亿的居民储蓄存款,决策层、管理层就十分紧张,就认为这是笼中的老虎,担心老虎一旦“逃”出虎笼,就会引发严重的通货膨胀。可是,现在的居民储蓄存款已经远超当年,截至2022年12月末,居民储蓄存款余额为121万亿元,可是,CPI只有2%不到,为什么?为什么今天的居民储蓄不再是笼中的老虎,不再会伤人。一方面,居民负债也在快速增长,截至2022年6月末,居民债务余额为84.5万亿元,相当于居民储蓄余额的70%。另一方面,教育、医疗等费用也非常高,导致居民根本没有多少财力能够用于其他方面的消费,甚至连生活必需品都要省着用,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拉动力还如何体现呢?CPI到哪里去提高呢?

也正因为如此,对CPI低迷,不要总认为是上年基数高、猪肉价格下跌、蔬菜价格平稳等造成的,而是投资的扩张步伐太快、非生产性投资比例太高、投入产出效率太低、资金的流动性太差造成的,必须加大生产性投资力度,对一些非生产性投资项目,一定要停止,宁可把钱发给老百姓,也不要投资无效率、无效益的项目,如一些城市的机场、地铁、城际轨道等。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