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宝库 > 新加坡逆袭记上:小渔村如何变首富,取代香港成亚洲金融中心?韩国李光耀东南亚

新加坡逆袭记上:小渔村如何变首富,取代香港成亚洲金融中心?韩国李光耀东南亚

香港人最不愿看到的一幕还是来了:2022年9月,中国高端智库和英国智库集团联合发布了第32期全球金融中心指数报告显示,亚洲金融中心已不再是中国香港,而是新加坡,世界排名位列第三,仅次于纽约和伦敦。这个原本小小的弹丸渔村,面积仅有北京的1/22,香港是它的1.5倍大,却能在58年间逆袭成人均GDP超过8万美元的亚洲首富。他们是怎么做到的?崛起后的新加坡真的有那么好吗?今天我就要来泼一泼冷水,聊聊他们逆袭原因背后的致命伤。



先来看看人们普遍印象里的新加坡到底有多好。

那里不仅政治经济高度稳定,还能实现人人“居者有其屋”,在寸土寸金的新加坡,居然找不到一个房奴!看看隔壁的日本,70岁在送外卖,85岁还要还房贷;再看中国,地大人口基数也大,96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生活着4亿房奴,背负着30万亿房贷;北边的韩国过得也不怎么样,房价物价暴涨到了夸张的程度,韩央行年年加息,贷款利率年年上升,为了一套不大的住房,354万赤字家庭可能祖孙三代都还不完满身债务。而新加坡呢?早在90年代,他们的住房自有率就超过了85%,现在更是不得了,由政府出面投资兴建的组屋成了人们能够轻松承担的平价品,依靠着各类资金补贴,他们不仅人人都有房,而且生活质量都很高。作为亚洲4个发达国家之一,新加坡的经济水平一骑绝尘,安全指数和教育素质全球第一,护照免签国家及地区高达190个,是世界最宜居的花园城市,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已经连续数年将其评为“世界上最适合儿童成长的国家”,评分远超挪威瑞典。要知道,60年前他们还只是个面积狭小、四面环水的小渔村,由于地势原因没有天然蓄水层,整个国家内部也就只有几条可怜的小溪流,是个淡水、粮食资源都很匮乏的贫弱小国,还曾被马来西亚毫不留情地踢出联邦。被迫独立建国之后,新加坡这几十年来可以说是在最小的面积、最密集的人口上,为居民提供了最好的环境、高质量的生活和足够广阔的生存空间。



面对地狱开局,他们凭什么能打出后来的天秀操作呢?原因不外乎是地利天时人和。

1、 地利

新加坡的起家离不开马六甲海峡的红利。作为连接印度洋和太平洋的海上咽喉要塞,来往中国、印度、中东乃至欧洲的船舶都得经过马六甲海峡,一年下来,通行船只数量总计高达8-10万,单次航程长达数千里。远航的船只经常会出现一些问题,需要找到一个安全稳定、配套齐全的港口停靠下来,以便补充物资和进行维修,而新加坡就成了这样的中转站。通俗地理解,就好比高速路上的服务区。我们都知道,马六甲距离中东能源库很近,东南亚各国想要进口石油,以及和欧中展开国际贸易时,都喜欢选择新加坡作为中转站。靠着这份红利,新加坡面对世界海上贸易1/4的份额,紧紧抓住机遇,加强港口配套服务建设,拥有东南亚最大集装箱货运码头及船舶,以及发达的造船业和服务业,不仅能对往来巨型油、客轮进行整体维修,还能给远方的客人提供最好的服务,因此很快成为全球闻名的港口。



2、 天时

首先,新加坡赶上了欧美早年的产业转移需求。由于西方先一步完成工业化进程,制造业面临原料价格和人力成本的上涨,为了避免能源枯竭和赚取更多利润,选择将产业转移投放到其他劳动力资源丰富、原料价格相对较低的国家和地区,比如东南亚。当时中国改革开放还没开始,大陆环境充满未知,而其他东南亚国家腐败盛行,本土局势并不稳定,新加坡就趁势盯准了这波机遇,通过招商引资吸引西方的目光,借助港口优势趁机吃掉一大口产能,让制造业和服务业迎来发展生机,并且通过劳动密集的低端产业攒到了第一桶金。



其次,他们赶上了经济全球化红利,尤其是中国崛起和复兴的红利——中国改革开放后加入WTO,扩大了吸引利用外资和市场准入的力度。中国人多,哪怕人人消费1块钱,加起来也是极为庞大的一块蛋糕,很快就成为全球前三大投资市场,刺激着国际金融需求的暴涨。新加坡就在我们旁边,这位很会看颜色抓时机的邻居,马上借势进一步开放金融市场,积极推动银行改革和税务改革,通过制定各种灵活政策加快融入全球化,成为全球第三大金融中心、外汇交易市场和离岸人民币中心。李光耀就曾说过“在没有腹地的情况下,我们只能拼死一搏,把这个小岛发展成国家,是世界的全球化帮了新加坡,于是我们把全世界当成腹地。”



最后,中美关系也在时刻影响着新加坡的发展。在东西方的博弈中,新加坡就好比跟在大鱼后面左右逢源的小虾,在双方关系没那么紧张的时候,新加坡两头通吃拿下了不少好处。

3、 人和

提起小渔村的逆袭,他们的“国父”李光耀是绝对绕不开的人物。这位祖籍在广东梅州的完美政客十分长袖善舞,开国之后创造了在一代人时间里让新加坡变身发达国家的奇迹。他们沿用至今的公积金制度、高薪养廉、人才强国国策、组屋计划等都离不开李光耀的开创性举措。这里重要讲一下组屋计划:从60年代起,新加坡为了解决人口密集和“屋荒”问题,成立了建屋发展局,负责投资兴建和发售管理面向广大公民的廉价公住房。通过公积金制度让国家有钱建房,再加上各类资金补贴政策的辅助,人民也有钱买得起房,比如月收入低于1000的人首付款只占5%、年轻小夫妻购买离父母近的房子还能享受额外补贴等等。为了更好地进行管理,新加坡制定了相对严苛的法律,公民们虽然不用倾其一生为买房困扰,但会经常被罚款,比如在组屋里上厕所不冲水、不定时定点进行垃圾分类、在公交上吃喝等都会被罚款。而且,新加坡目前还保留着封建时代的肉体惩罚——鞭刑,用来惩戒犯了抢劫、人身伤害等重罪的犯人。种种举措综合作用起来,再加上几代人的勤劳智慧,让他们逆袭成了如今经济高度发达、社会稳定安全的亚洲金融中心。



了解了新加坡逆袭的关键原因之后,我们来戳一戳繁荣表面背后隐藏着的暗伤。

首先是地理方面,新加坡靠马六甲海峡起家,但马六甲也有自己的困境,比如航道狭窄拥堵、吃水不足、事故发生率居高不下、海盗猖獗、易于封锁等,发展到现在,马六甲海峡的运能已处于饱和状态,航运潜力即将耗尽,而泰国拟定中的克拉运河计划,一旦成功开凿之后则很有可能成为更好的替代航线,届时新加坡的红利肯定会被分流,得天独厚的中转站位置将不复存在。



其次是后力不足,不管他们现在如何发达,都掩盖不了本身地小和人口基数小的劣势。新加坡属于典型的外贸驱动型经济,在超高人均GDP的背后,多是靠大富豪们在拉动。而超级大佬的入住,必定需要配套的高端娱乐、教育、医疗等设施,可想而知物价、房价、租金都会被推高,大佬们不在乎这点钱,但是底层平民却承担得很吃力。新加坡一向奉行利益至上和精英主义,对于能够产生高价值的精英们,会不吝啬向他们倾斜一切资源和便利。头部的人得到越多,获利越滚越大,中下层大基数的人分到的就越来越少,导致贫富差距和阶级分化越来越严重。这一点从新加坡的现有的教育就能明显看得出来。先不说高等教育,只说新加坡在小学教育阶段就已经在推行分流制了,学生们被分为三六九等,普通人的子女能被名校录取的概率只有1%,这样小的概率,却有极大的可能性影响到许多人的未来。以此类推,放在医疗上,同样都是癌症患者,富人精英能享受到最专业的医生、最精准的设备、最先进的技术、最优先的顺序,而普通人可能连挂专家号都很困难。



因此,新加坡对于富人精英来说或许会很宜居,但事实上,这类人无论去到哪里都不会过得差,但对中下层普通民众来说却很难得到高质量的生活,对于这部分人来说,新加坡可能不会如想象般的那样美好。



游刃有余 两头讨好 脚踏两条船的时代已经过去,李显龙前不久表达过类似担忧,大国间的博弈,紧张的局势和地缘政治的变化,会让小鱼小虾被迫站队,带来沉重一击,沦为炮灰,你觉得呢?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