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宝库 > 市场不相信眼泪:要出现的宏观经济特征一定会出现股市沉默的大多数

市场不相信眼泪:要出现的宏观经济特征一定会出现股市沉默的大多数


本文系基于公开资料撰写,仅作为信息交流之用,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


当我们每次悲观的时候,先想一个事情,是不是因为利益受损,就跟稚童一样,吃不到糖时往往哭的声音很大,每次所谓的悲观盛行是不是股市跌到了低点时候的情绪宣泄?

历史上无一例外,都是在股市最低点即将翻转的时候悲观情绪极其浓厚。如果没有基金经理和财经专家媒体,这个世界应该十分清净,而不是到处充斥着混乱的声音和错误的言论。

人文学科不是科学,只是故事集锦。因为人文学科无法重复实验,不能重复实验的都不是科学。所以我们要擦亮自己的眼睛,要分清楚各种言论背后所代表的的利益和价值取向,尤其警惕部分流传甚广、随波逐流、名义是为民请愿实则精致利己的言论。

媒体和个人往往站在“为家为国为天下”的角度去宣讲某个言论。站在道德制高点上无可厚非,但是往往我们看不到全貌,只能看到某一部分人的利益和呼声,“我们既不代表全部,也不代表平均,我们只代表着我们个体所接触的圈子”。

这个社会是由大量平凡的人组成的,他们做着基础性的工作,“还有6亿月收入在1000元以下的居民”,这些人是沉默的大多数,没人为他们代言,而我们坐在办公室里面很难接触这些人,他们是这个社会的基石和沉默者。

现代经济运行之复杂,决定了我们中的很多人难以清晰理解与自己生活相关的全部经济逻辑,遑论发出代表自身利益的系统性声音。但我们应该尽量多地了解政策的前因后果,冷静地分析财经舆论背后的诉求指向,免得受所谓“知识分子”误导,被情绪裹挟着发出实际上不利于自己的声音。

而 传播一些不被收买的财经分析,垒构普通人立场的经济叙事,也是真正有经济学识者应该做的事情。 在普通人内部也存在多元化利益诉求的今天,这并不容易,但很有意义。

主流的、精英化的经济理论和实践逐渐走入死胡同,跳出周期性危机、解决结构性难题的希望,不在于金融圈或者学院派的辩护者,而在于发掘隐形的、沉默的大多数的诉求。希望我们的读者,至少有一定分辨能力,在纷杂多方利益诉求的媒体中有一定辨识力,分清背后的诉求和所代表的的群体。

每当出现一个我们认为不合理的事情,我们应该想想过去历史上有没有过这样的案例,有多少相似的事情。如果这个事情能上升到大家共有,而不是孤立案例,那么是不是我们反对的问题也许只是对人类组织形式的一些抱怨。

不要用所谓的宏观来做投资指导,这个事情已经说过很多次,即使是我讲了如此多宏观,也都是属于研究的范畴。宏观都能讲各种故事,那只是“宏大叙事”,对投资毫无益处,顶多是心态的变化,真正影响投资的是下手时候的“手艺活”,否则宏观研究这么多大咖,依靠股市赚钱的却没有几个。

股票投资是如同做企业,做企业会因为宏观怎么变化而做出大的调整吗?没有哪个企业家是依靠这些分析赚到钱的,宏观只是基金经理的基础,更重要的是我们的投资框架和对股市的认知,看错是正常事情,但是不亏钱才是基金经理安家立命的本事,只要不亏钱,赚大钱是必然的事情。

经济史的研究会让我们知道世界上没有太多新鲜的事情,都是不同的人踏入相同的河流,历史总会压中相同的韵脚。当我们提出来某个问题的时候,其他国家是不是也曾面对,例如当我们提到国有企业的各种弊端时候,也许应该想想美国、日本、德国的大型民众型公司是不是也是这样,他们是不是也应该列为国有企业的范畴?

当我们讨论政治体制时候,是不是也要考虑是否有民主制国家走向了工业化之路(美国也不例外),至少二战之后崛起的国家没有一个是真正的民主制,发展中国家民主制程度越深国家也穷。我们反对和悲观的基础点,是我们所特有的,还是人类组织结构形式必然要出现的内容(国家形式是人类最高的组织结构)。

很多人知道我把公司分为机会型、平台型、组织型三个类型,到了组织型阶段,公司的文化和管理能够保证公司不断客服困难奋勇向前。100年前在嘉兴南湖的一条船上诞生了一个组织,这个组织历经千难万苦最后把中国带领到今天的地位,依靠的是这个组织的文化和管理,而回顾历次艰难都会有一个人物带领我们走在正确的道路上,这是经历百年波折所考验的。

我觉得我们应该相信这个组织的文化和管理,相信这个组织型的公司的未来,否则,以我有限的知识和片面的观点去怀疑,也许我怀疑的只是常识,怀疑的是一个组织型公司的没落。

我们回过头去现在所谓悲观的事情,都是工业化进程国家遇到过的事情,不是我们的个例和独例,产业整合、产能过剩、周期变化、债务高企、行业监管、打击腐败、调节分配结构、国际关系紧张,英国、法国、美国、日本都经历过。 九十 年前的美国、八十年前的英国同样做过相似的事情,1950年~1953年“麦卡锡主义”还制造了种种的政治冤案。

但是所有的这些,没有一个事情能够阻挡一个国家的工业化进程的步伐,要出现的宏观经济特征一定会出现,更何况我们走在正确的道路上。(作者:孙加滢)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