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宝库 > 为了不让消费者“困惑”,有必要牺牲他们的利益吗

为了不让消费者“困惑”,有必要牺牲他们的利益吗

在经济学领域有一个很著名的“劣币驱逐良币”理论,指的是当劣质的货币和优质货币具有同等流通地位时,那么消费者将会自觉地将优质货币“收藏”起来、只使用劣币,最终导致只有劣币在市面上流通的情况。

很显然,这个理论的关键不在于劣币有多劣、良币有多良,而在于两者被人为地赋予了等同的流通价值。正因如此,这一理论后来远远地超脱了经济学领域,经常被套用在各种各样的场合下。

比如我们三易生活今天要说的这件事,就属于“劣币驱逐良币”在电脑技术,或者说是在计算机基础理论方面的体现。

计算机容量的两套语境,是一切问题的根源

众所周知的是,现代计算机的基础是二进制数学理论。而之所以是二进制,是因为它是最容易被电信号所记录和表现的数学格式,例如开关的通/断、电压的高/低,甚至是电势的上升和下降,都可以用作表示“0”与“1”的信号。

因此对于现代的电子计算机来说,它们从存储到计算、从微观到宏观的数字单位,都理所当然是二进制的。事实上,在计算机发展的最早期,所有计量单位也的确都是如此。比如在当时,在说到某个文件的大小是“1千字节”时,理所当然指的不是“1000”字节、而是1024个字节。

为了不让消费者“困惑”,有必要牺牲他们的利益吗

因为在计算机这一语境里,“千”不是指的“1000”,而是2的10次方、也就是1024。同理,“兆”和“千兆”也不是指100万和10亿,而分别是2的20次方和2的30次方,也就是1,048,576和1,073,741,824。

但这样一来,有两个问题就产生了。其一,是同一套单位在“计算机语境”和“非计算机语境”出现了不同的意思。第二则是在这两个语境下,同一套单位之间的数值误差会随着单位的增大,而变得越来越大。

二十多年前的国际新规,将问题进一步复杂化

于是乎,为了解决这一问题, 国际电工委员会在千禧年前后发布了一套全新的名称规则。在这套规则里,计算机语境下的二进制单位被赋予了新的拼写方式。

为了不让消费者“困惑”,有必要牺牲他们的利益吗

比如,“千字节”以前被写作Kilobyte、缩写是KB。但在这一新的规则里,它应该被写作Kibibyte、缩写为KiB。“兆字节”以前是Megabyte ,新法则则是Mebibyte ,类似的还有Gibibyte 、Tebibyte ,和Pebibyte 。这些都是严格按照计算机规则,以1024进位的容量单位。

但“要命”的问题也随之而来,在颁布新规则的同时,国际电工委员会并没有废除旧的单位和写法,而是将它们“迁就”了其他人的习惯,允许其直接代表1000进位的换算方式。

从此,灾难也就开始了。

系统和存储硬件“不对付”?其实是理念差异

简单来说,在这样一套“新旧共存”的容量换算体系下,那些想要“偷工减料”的存储设备厂商,自然就选择了使用新定义的KB、MB、GB等单位来标识他们产品的容量。所以对于硬盘、内存来说,1GB就等于1000MB、就等于1000000KB,也就等于1000000000字节。

为了不让消费者“困惑”,有必要牺牲他们的利益吗

但一些比较“老派”的操作系统,可不吃这套把戏。它们非但不承认新规则下的“GB、MB、KB”定义,甚至认为所谓的“GiB、MiB、KiB”是在故意把事情复杂化。因此这些操作系统坚持使用最老的容量定义法则,也就是“在计算机语境下,GB、MB、KB直接使用1024进位”。

为了不让消费者“困惑”,有必要牺牲他们的利益吗

事情到了这一步,相信大家就已经明白是怎么回事了。没错,这就是为什么我们现在看到1TB SSD在Windows操作系统的电脑里,总是显示容量只有931GB的原因,因为这恰好是两种不同进位方式所产生的容量差。当然大家也可以理解为,Windows系统说了“实话”,这缺少的容量确实就是硬件厂商合理利用命名规则,“坑”掉了一部分你应得的利益。

为了不让消费者“困惑”,有必要牺牲他们的利益吗

有趣的是,并不是所有操作系统都如此“固执”和“老派”。比如苹果的macOS,就使用了新规则下的KB、MB和GB定义,所以它的容量换算方法与存储设备厂商“步调一致”,1000GB的硬盘到了MacBook上,就会显示容量为1TB。

指责操作系统让消费者感到“困惑”,是否有点不对?

那么问题就来了,在计算机容量换算单位“分裂”的背景下,坚持老派的统计方式是否就是不好呢?老实说,我们并不这么认为。因为2进制确实是计算机的理论基础,而且正如前文中所提到的那样,用10进制来表示计算机的存储容量本就是一种“偷工减料”,并不值得提倡。

为了不让消费者“困惑”,有必要牺牲他们的利益吗

Android不承认容量的“双标”,坚持使用1024进位搭配旧的单位缩写

因此当我们三易生活近日注意到,有外媒批评谷歌在Android 14上“死性不改”,坚持使用“旧容量定义”来计算存储空间时,确实有些令我们哑然失笑了。

是的,谷歌的Android系统和微软的Windows系统一样,都会导致那些“号称1TB”、“号称512GB”的设备,显示出它们原本的真实容量,从而暴露存储芯片厂商“偷容量”的事实。

但这有什么不对的呢?总不能因为“大家可能搞不懂里面的道理、可能会造成消费者的困惑”这样的理由,就去反对这种做法。因为二进制的容量统计方式对于计算机行业来说才是“良币”,而给消费者科普其中的道理,让他们认清存储厂商的不良行为,才是真正效去淘汰“劣币”的方法。

【本文图片来自网络】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