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宝库 > 构建世界一流金融资源管理体系系列二:高效配置金融资源,实现司库价值创造财务

构建世界一流金融资源管理体系系列二:高效配置金融资源,实现司库价值创造财务


作者:董兴荣 姚顺意 李秦

以新技术和新需求为驱动力的金融数字变革正深刻影响金融发展理念、发展模式,企业需要主动顺应数字时代新变化、新趋势,把握数字赋能对金融资源内涵及其配置效率的影响,重构金融资源管理体系,从根本上发挥资金融资的规模效应和协同效应,实现金融资源的高效协同。

从司库体系建设的业务维度来看,司库管理体系可以划分为四层,由下而上分别是:结算体系、运营体系、资源体系和决策体系。第一层,结算体系层,承载着司库基础的资金交易处理和结算功能,包括账户管理、付款、收款等。第二层,运营体系层,承载着资金集中、资金预算、现金流预测以及对应收账款、内部信用、供应链金融以及客商关系的主动运营功能;第三层,资源体系层,这一层更聚焦金融资源的管理,涉及对金融市场数据的连接,以及对银行融资、债券融资、股权投资、债券投资的交易处理和管理功能;顶层是决策体系层,主要涵盖风险分析、经营分析等战略支撑和风险管控功能(图1)。


图1 金融资源+数智体系的司库管理体系

具体来看,搭建金融资源管理体系层大体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第一,建立资源统筹体系,提升金融资源管控效率;第二,做好业务管控,对投融资业务进行全生命周期管理;第三,重视风险防控,建立数智化风控体系;第四,通过“闲置资源、盈余资金”的优化配置,实现价值提升。

资源统筹,提升金融资源管控效率

搭建金融资源管理体系的第一步是建立合适的资源统筹体系,有效识别可用资源,提升资源管控效率。通过统筹企业基本面的全量信息,对接金融市场资信评级,重新梳理企业融资能力,不再让有融资需求的企业直接对外融资。根据集团内部建立的融资主体评价体系,进一步筛选具有优质融资条件的企业,将分散的融资主体加以集中,整合融资规模,“以优对外”,防止融资主体的资源错配。这在一定程度上能够缓解集团内中小企业或资质较差企业融资难、融资成本高的问题。

精选

业务管控,实现全生命周期的管理

企业经营者需要对企业投融资业务做到“心中一本账”,优化投融资平台内部机构设置,加强项目全生命周期各阶段的指导、服务和监督。同时,还要建立和完善覆盖立项审批、建设、运营、投后评价的全过程、全链条管理制度和风险防控体系,真正实现对投融资类经营项目的全生命周期闭环管理,保证项目有序顺利运行。

以中国一冶集团有限公司(简称“中国一冶”)为例,在2023年投资工作会议上,中国一冶总经理王健对投资工作提出四点要求。一是牢固树立投资人理念,提升投资管理能力。聚焦权益投资收益,逐步构建全方位“投建分离”业务管理体系,加强项目全生命周期闭环管理,做实做强公司投资平台。二是着眼全生命周期,确保全面履约。加强项目评审,提高项目质量。发挥施工管理优势,确保完美履约,重视项目运维,保障投资收益。三是合理规划投资预算,提高预算执行率。提高投资计划的严肃性和准确性,刚性执行投资计划,完善投资预算动态调整机制,提高投资预算管理精细化水平。四是强化风险问题整改,做到举一反三。项目实施过程中要及时化解风险,确保项目按计划高质量推进,重点工作要压实主体责任,明确目标、节点和措施,优化考核奖惩,实现闭环管理。

在融资业务方面,央企也做出了表率。如中国能源建设股份有限公司协同金融机构共同建设融资管理平台,深化金融机构业务合作,实现“贷前、贷中、贷后”的融资业务全过程管理。第一,结合金融市场情况、投资需求以及财务承受能力测算结果编制融资预算,为投资业务提前谋划资金支持,实现以融促投。第二,建设融资管理平台,实现融资需求发布、融资方案征集、融资方案比选、融资提款与还款等融资业务全流程线上规范处理。第三,建立合作银行“资源库”,集团内成员企业点对点发布融资需求,“资源库”内银行“接单”并限期提交融资方案,促进银企有序高效合作。第四,运用数据分析技术,通过对融资主体融资能力、资金缺口、融资成本等数据的分析,确定科学的融资方案,确保合理的融资结构。

精选

风险防控,建立数智化风控体系

借助数字化的司库体系,企业可以对与金融资源相关的风险建立完善的风险防范机制,搭建风险识别、风险监控预警、风险响应的管理体系,打造“外防、内控”的双重风险防控屏障。

企业的风控系统应该充分考虑金融市场波动引发的资产价值损失,因此,在管理体系建设上需要对接金融资讯平台,监控国内及国际的重要市场参数变化情况,设定预警指标及阈值,实时了解宏观市场行情。

企业的正常运转需要充足的资金流动性支持,若资金不能及时接续,将进一步扩大流动性风险。然而,及时、完善的融资计划编制机制需要企业充分考虑大额资金流出需求的时间及存量业务的到期额度,以便及时接续融资方案,覆盖资金缺口,有效避免流动性风险。


价值提升,全方位多维度激发价值

在保证风险可控的前提下,企业可通过将整合后的闲置资源进行结构化配置,以及盈余资金的稳健投资策略配置,实现金融资源组合的价值提升。

第一,分析资金需求和风险承受能力。在进行闲置资金配置之前,先进行全面的资金需求分析,确定企业未来的资金需求量和时间。同时评估自身的风险承受能力,不同的投资项目带来的风险程度不同,企业应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和战略目标,确定能够承受的风险范围。这样可以在利用闲置自有资金的过程中,避免过于冒险的投资行为。

第二,寻找合适的投资项目。在优先满足经营活动资金需求之后,企业融进的盈余货币资金可以通过集中管理,帮助企业完成战略投资的配置目标。企业可以根据资金的规模及稳定性,并通过宏观经济及金融市场研究,制定金融市场投资管理策略,确定投资计划及投资规模。对大型集团而言,其投资主体涵盖企业及财务公司,在严格遵守金融市场监管要求的基础上,集团可建立以资金成本最小化为目标、以安全性和流动性为原则、以风险防控为支撑的低风险投资收益管理机制,将资金成本纳入考核指标,在保障资金安全和流动性的基 础上,鼓励集团及财务公司参与符合国资委监管要求的低风险投资,构建期限匹配、收益稳健的投资组合,实现资金增值。

第三,合理规划资金运作周期。对于闲置自有资金的利用,企业还需要合理规划资金的运作周期。这包括资金的投入和回收时间,以及资金的运作。企业可以根据自身的经营特点和资金需求,确定适合自己的运作周期。同时,企业还可以考虑利用短期理财产品、货币市场基金等工具,将闲置自有资金短期投资,以获取更好的利润。

第四,统筹资源配置、数据资产深挖。大型集团企业实现了成员单位资金集中和统筹管理后,可通过制定内部资金转移定价,整合优化外部融资成本等手段盘活存量资金、提升资金使用效率。这可以有效避免不同成员单位、分/子公司间一边低息存款、一边高息借款的现象,逐步实现最优资本结构及资源配置方式。另外,当资金数据整合集中、沉淀形成数字资产后,如何利用庞大的资金数字资产更好地服务于司库管理是不少企业面临的提升方向。企业可以运用大数据、AI等新技术构建多场景资金分析预测模型、风险监控预警模型等数字模型,为司库管理的战略决策、日常运营提供前瞻性的智慧建议。

第五,战略衔接落地、探索产融价值。司库管理作为财务管理数字化转型战略落地的切入口,是衔接大型企业提升治理现代化水平的顶层战略导向与财务日常经营管理的有机桥梁。不论是财务管理早期对资金交易保障的诉求,还是逐步发展对资金统筹调配、价值创造的要求,都离不开司库管理的落地实现,其 重要性也由此可见。与此同时,随着对司库价值创造的要求越来越高,探索产业链金融机会、打造产融生态圈等成为企业发展新方向,以支持产业、服务产业的方式开展投资、融资服务,在丰富投资渠道的同时有效控制投资风险,挖掘提升企业价值及产业链价值的新机会。

中国兵器装备集团公司通过开展司库体系建设,优化一体化管控模式,提升资源配置能力,强化重大经营活动监控,取得了“看得见”“调得动”“效率高”的实践效果。“看得见”是指全面掌握集团信息,动态掌握资金等金融资源的配置情况。通过司库体系,集团公司可实时监控银行账户余额、交易明细和资金流向,及时掌握结算、票据、融资以及计划流程、业务处理进度等信息,最终实现资金要素信息可视、审批流程可视、处理进度可视和业务流量可视。“调得动”是指统筹管理资源和调度能力持续提升,资金集中管理成效显著。集团公司全口径资金集中度自2017年的56%提升至2021年的74%,合并归集资金约910亿元,每年节约财务费用约10亿元,带息负债率从2019年的25.54%下降至2021年的16.06%,商业银行账户全部纳入司库管理。“效率高”体现在优化系统和提高能力。通过优化底层算法策略和智能化技术手段,全面提升系统整体的运行能力、处理效率及稳定安全,突破了企业与银行之间效率低的瓶颈,极大改善了客户体验。新一代司库信息系统能够满足1000人同时在线、200人同时办理业务,系统3秒完成响应,单日付款量最高达30万笔,超过对公支付结算峰值10倍,平均每笔结算业务耗时仅为0.84秒,超行业平均水平的2.4秒。通过新一代司库信息系统,公司成功实现承载能力更强、响应速度更快、处理效率更高、安全防护更严、智能应用更广。

专题推荐

「风险管理」

「财资管理」

「司库实践」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