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宝库 > 硅烷科技(838402):电子级硅烷气细分龙头 区熔级多晶硅打造第二增长曲线

硅烷科技(838402):电子级硅烷气细分龙头 区熔级多晶硅打造第二增长曲线

公司是电子级硅烷气细分龙头,下游光伏、显示面板、半导体行业高速发展,带动硅烷气需求保持较快增长,硅基负极的渗透率提升则有望大幅提升硅烷气市场需求的天花板,带动公司业绩保持高增。公司募投项目将逐步新增500 吨多晶硅产能,有望受益于国产替代进程,逐渐形成第二增长曲线。我们预计公司2023-2025 年EPS 分别为0.82/1.08/1.35 元。综合两种估值方法,我们认为公司2023 年的合理估值为62 亿元,对应目标股价19 元,首次覆盖,给予“买入”评级。

    北交所氢硅材料“第一股”,硅烷气+氢气双轮驱动。硅烷科技成立于2012 年5 月,系中国平煤神马集团的控股子公司,依托平煤神马集团的煤气、氢气、蒸汽、电力等原料,聚焦氢气与电子级硅烷气制造。2014 年,公司率先实现了6N级以上电子级硅烷气的国产规模化生产,打破了外国企业垄断地位,在光伏、显示面板、半导体等多领域实现了进口替代。2020 年以来,公司进行了区熔级多晶硅的开发,目前产品已基本达到国外指标,有望逐步进入绝缘栅双极晶体管(IGBT)、高压整流器、高压晶体管等高压大功率半导体器件领域,为公司贡献新的增长点。

    硅烷气传统应用领域需求快速增长,硅碳负极将大幅提升硅烷气需求天花板。

    高纯硅烷下游四大主要市场均出现快速放量:(1)太阳能电池片产量快速提升,同时N 型替代P 型带来硅烷气需求量上涨,我们预计太阳能电池领域硅烷气需求量2020-2025 年CAGR 为51.4%;(2)显示面板国产化率提高叠加OLED硅烷需求量上升,我们预计显示面板领域硅烷气需求量2020-2025 年CAGR 为13.6%;(3)国产硅晶圆出货量提高叠加硅烷气国产化率上行,我们预计集成电路领域硅烷气需求量2020-2025 年CAGR 为32.4%;(4)4680 电池&固态电池将拉动硅碳负极渗透率快速上行,我们预计硅碳负极领域硅烷气需求量2020-2025 年CAGR 为242.8%。我们整体预计2025 年中国硅烷气总需求量将达到38658 吨,市场规模将达70 亿元,2020-2025 年CAGR 为60.8%。

    氢气制备及运输均有较强地理限制,河南省重点培育氢能产业。氢气是重要的工业气体,根据中国煤炭工业协会数据,2022 年我国氢气产量达4004 万吨,同比增长32%,占全球氢气产量的28%。我国高度重视氢能产业,2022 年发改委明确提出到2025 年基本掌握核心技术和制造工艺,燃料电池车辆保有量约5 万辆,可再生能源制氢量达到10-20 万吨/年。氢气制备及运输均有较强地理限制,河南省重点培育氢能产业。依托本土大量的煤炭化工企业,根据河南省农开基金的数据,河南工业副产制氢每年超60 亿标准立方米,粗氢平均价格在0.8-1.55 元/立方米,具备市场竞争力。河南省规划了氢能、零部件、整车等全方位布局,明确到2025 年燃料电池车示范运营总量力争突破1 万辆,建成千亿级郑开新能源汽车产业集群。

    区熔级多晶硅技术难度高,国产替代空间广阔。电子级多晶硅是生产芯片的关键原材料,区熔级多晶硅是电子级多晶硅的高端产品,主要应用于功率场效应晶体管(MOSFET)、绝缘栅双极晶体管(IGBT)和功率集成电路(PIC)等,以及微电子机械系统(MEMS)等高端微电子器件,以及探测器、传感器等工业自动化关键元器件。根据中国恩菲的数据,2025 年国内区熔级多晶硅需求量将提升至400 吨/年,全球使用量提升至4000 吨/年,按现有生产规模统计,预计到2025 全球范围内存在1000 吨的缺口。目前我国区熔级多晶硅均依赖进口,硅烷科技率先打破了国外厂商对高端硅料的垄断,国产替代蓄势待发。

    公司看点:主业技术国际领先,多晶硅有望形成第二增长曲线。(1)公司是国内首家使用ZSN(改良歧化法)生产硅烷气的企业,产品纯度最高可达到7N级,属于国际先进技术水平;目前已积累了TCL 华星、隆基绿能、惠科电子、京东方、爱旭股份、中润光能等一批重要客户;公司市占率国内领先,根据公司公告,公司规划定增募投的三期3500 吨/年、以及四期3500 吨/年硅烷气产能预计将在2023、2025 年分别投产,持续巩固公司优势。(2)公司背靠平煤神马,大宗氢气的原料及销售稳定性高,已成为当地不可替代的,具有规模优势、客户优势的氢气供应商,有望持续受益于河南省氢能产业的发展。(3)公司已经与硅基负极领先者天目先导签订了《战略合作协议》,预计2023 年底天目先导一期10000 吨硅碳负极(母料)项目将全部建成,有望带来6000 吨的硅烷气新增需求。(4)区熔级多晶硅进口替代空间广阔,公司投资建设500 吨/年半导体硅材料项目,预计项目2023 年开始逐步投产,公司区熔级多晶硅各项指标已基本达到国外同类产品指标,有望引领区熔级多晶硅国产化进程。

    风险因素:宏观经济周期波动风险。新建项目产能无法消化风险。新建项目建设进度不及预期风险。市场竞争加剧风险。氢能产业发展不及预期的风险。下游需求不及预期的风险。技术路径不确定性的风险。技术研发不及预期的风险。

    客户集中度较高风险。潜在独立性风险。控股股东不当控制风险。安全生产及环保风险。

    投资建议:(1)公司电子级硅烷气工艺先进,纯度较高,市占率达到32.6%,已积累一批重要客户,规划逐步新增两期3500 吨/年产能;下游光伏、显示面板、半导体行业高速发展,带动硅烷气需求保持较快增长,硅基负极的渗透率提升则有望大幅提升硅烷气市场需求的天花板,带动公司业绩保持高增。(2)公司背靠平煤神马,已成为具有规模优势、客户优势的氢气供应商,有望持续受益于河南省氢能产业的发展。(3)公司募投项目将逐步新增500 吨多晶硅产能,有望受益于国产替代进程,逐渐形成公司第二增长曲线。我们预计公司2023-2025 年EPS 分别为0.82/1.08/1.35 元。采用绝对估值法,测算得到公司合理估值为66 亿元。采用相对估值法,考虑可比公司估值水平(和远气体、金宏气体、华特气体、侨源股份、中船特气2023 年Wind 一致预期PE 平均约为36x),鉴于北证A 股的估值折价,给予公司2023 年23 倍PE,对应目标市值为62 亿元。综合两种估值方法,我们认为公司2023 年的合理估值为62 亿元,对应目标股价19 元,首次覆盖,给予“买入”评级。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