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宝库 > 上海自贸区十周年:累计实到外资586亿美元,约占上海同期30%上海市

上海自贸区十周年:累计实到外资586亿美元,约占上海同期30%上海市

作为金融改革开放“排头兵”,上海自贸试验区将继续推动人民币跨境使用和可兑换改革,持续深化外汇管理改革。作为全面深化改革和扩大开放的“试验田”,上海自贸试验区将继续坚持以制度创新为核心,以可复制可推广为根本要求,在更深层次开展更大力度压力测试。例如,积极对接CPTPP、DEPA等国际高标准经贸规则,为推动我国加入高标准经贸协定提供上海的实践支撑。

经济增长“发动机”

十年来,上海自贸试验区有力发挥了上海经济增长的“发动机”作用。

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推进工作领导小组副组长、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管委会主任朱芝松表示,截至2022年底,上海自贸试验区累计实到外资586亿美元,约占上海同期30%。在上海自贸试验区的带动下,浦东新区2022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6万亿元、商品销售总额5.9万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600亿元、财政总收入5201亿元,分别是2013年的2.3倍、2.5倍、2.3倍、1.9倍。累计认定跨国公司地区总部432家、外资研发中心突破250家,均占全市近一半比重。

自2019年成立以来,临港新片区累计签约前沿科技产业项目涉及投资额超5600亿元;主要经济指标保持快速增长,地区生产总值、规上工业总产值、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速分别达到21.2%、37.8%和39.9%,成为全市经济发展新的增长极。

通过制度创新,上海自贸试验区经营主体更加活跃,外资不断涌入,经济规模和能级不断提升。

据统计,在上海自贸试验区建设的带动下,2022年底浦东新区累计新设外资项目18691个,累计外资注册资本2172.74亿美元,货物贸易规模从2013年的15505.6亿元增长到2022年的24616.6亿元。

金融改革开放“排头兵”

十年来,上海自贸区在深化金融改革、扩大金融开放上不断先行先试,开展了一系列有益探索,助力企业贸易便利化的同时,也为金融机构提供了重要的发展机遇。

中国人民银行上海总部副主任孙辉表示,人民银行上海总部围绕人民银行总行出台的支持上海自贸区、临港新片区建设的政策文件,配套制定实施细则,先行先试了一批国内首创性金融制度,并陆续推广到全国其他地区,充分发挥了上海作为全国金融改革“试验田”的作用。

一方面,创设自由贸易账户并积极探索金融创新,主要体现为惠实体、促改革、防风险。孙辉表示,防风险方面,通过分账核算管理,全方位构建了在上海率先开展可兑换试点的金融“电子围网”,守住了不发生系统性、区域性风险的底线。自由贸易账户启动服务以来,累计发生本外币跨境收支折合人民币年均增长率为35%;境外非居民企业通过自由贸易账户办理跨境收支折合人民币年均增速为104.1%。

另一方面,当好跨境人民币业务创新“排头兵”。据孙辉介绍,在上海自贸区率先开展人民币境外借款、跨境双向人民币资金池、跨境电商人民币结算等试点,形成了一批首创性、引领性创新成果,企业使用人民币结算的意愿不断增强,自贸区人民币跨境收支总额年均增长33%。

此外,持续深入推进外汇管理改革。据孙辉介绍,上海先后发布了“1.0至4.0”四版上海自贸区外汇管理改革试点实施细则,涉及创新举措二十多项,使上海自贸区在外汇管理改革方面始终走在全国前列,涉外收支规模大幅增长。2022年,上海自贸区企业涉外收支总额1.18万亿美元,较2014年增长8.5倍。

聚焦临港新片区打造涉外金融服务创新新高地,孙辉表示,成立“中国人民银行上海总部支持临港新片区领导小组办公室”,推出优质企业跨境人民币结算便利化、境内贸易融资资产跨境转让、取消外商直接投资资本金专户管理、企业一次性外债登记等试点。2022年,又进一步启动国内首批跨境贸易投资高水平开放试点,一次性推出涵盖跨境贸易和投融资的13条高水平开放措施,至今试点业务已超400亿美元。

人民银行上海总部还在全国率先实现了外币存款利率市场化,开展了本外币合一银行结算账户体系试点等工作。

“下一步,人民银行上海总部将紧紧围绕实施自贸区提升战略,继续推动人民币跨境使用和可兑换改革,指导并推动银行用好自由贸易账户等特色金融服务,加快场景融合,更好地满足实体经济的跨境金融服务需求。持续深化外汇管理改革,加大临港新片区跨境贸易投资高水平开放试点等政策推进力度,稳步扩大试点覆盖面,促进跨境贸易投资便利化。”孙辉表示。

全面深化改革“试验田”

今年6月,上海自贸区临港新片区向友道智途等4家企业发放基于立法基础的全国首批无驾驶人智能网联汽车道路测试牌照,持牌的15辆车可以在自动驾驶开放道路上以无驾驶人的状态合法进行测试,标志着自动驾驶商业化迎来重要突破——这背后,是上海自贸试验区及临港新片区聚焦产业发展所开展的制度创新。

十年来,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聚焦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大胆试、大胆闯、自主改,一揽子开创性政策相继推出,一系列突破性实践深入开展,一大批标志性成果持续涌现。

朱芝松介绍,在国家层面复制推广的302项自贸试验区制度创新成果中,近一半源自于上海首创或同步先行先试,充分发挥了全面深化改革和扩大开放的试验田作用。

“自贸试验区的很多改革取得成功经验后很快就在全市复制推广。比如证照分离改革,自贸试验区先进行了两批198项审批事项的改革,2019年12月起对519项涉企经营许可事项开展全覆盖改革试点,2020年8月起上海自贸试验区试点的地方权限范围内的248项审批事项的改革在全市范围推广实施。”朱芝松表示,“比如自由贸易账户,最早只有自贸试验区内的金融机构和企业可以开设,现在全市的金融机构都可以参与,全市符合条件的四大类企业都可以开设,包括重点科技企业,服务‘一带一路’建设的实体企业,总部经济相关的实体企业,以及相关的跨境股权投资企业。”

上海市商务委副主任申卫华表示,十年来,上海自贸试验区坚持以制度创新为核心,坚持对标最高标准最好水平,大胆试、大胆闯、自主改,通过实施全国首份外商投资准入特别管理措施(负面清单)、对境外投资一般项目实行备案制、高水平建设上海国际贸易“单一窗口”等全国首创性的投资贸易制度创新,为国家推动高水平开放、与国际高水平经贸规则相衔接探索了路径、积累经验。

未来,上海自贸试验区及临港新片区还将着力提升国际规则衔接能力。上海市发展改革委副主任阮青表示,未来上海市推进上海自贸试验区及临港新片区建设,将继续坚持以制度创新为核心,以可复制可推广为根本要求,在更深层次开展更大程度压力测试。

具体来看,阮青表示,全面对接CPTPP、DEPA等国际高标准经贸规则,聚焦贸易自由便利、扩大外资市场准入、数据跨境流动、“边境后”规则贯通等重点领域先行先试,不断丰富测试样本和试验内容,为各类经营主体投资创业营造良好环境。如率先对接CPTPP关于货物的国民待遇和市场准入部分条款,制定上海市再制造产品进口试点方案,积极争取开展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符合环保要求的再制造业务。

责编:叶舒筠

校对:高源

版权声明

证券时报各平台所有原创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我社保留追究相关行为主体法律责任的权利。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