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宝库 > 创新财政金融协同机制 服务保障经济高质量发展融资基金

创新财政金融协同机制 服务保障经济高质量发展融资基金


2022年,西安财政坚决贯彻落实中央和我省各项财政工作部署,结合西安发展实际,研究提出西安财政“一三三五”重点工作思路。在“三个创新”方面,以“五个聚焦、四个紧盯、三个强化”为抓手,创新优化财政金融协同联动机制,政府引导基金矩阵体系初具规模、财政金融政策体系扩面增效、政府性融资担保体系日趋完善,为西安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坚强财政支撑。

一、创新财政投入方式改革,政府引导基金撬动效能显著提升

一是聚焦“创新驱动”。通过省、市、区联动多元化出资等方式设立100亿元西安市创新投资基金,在全国率先推出1:1返投比例与纯市场化运营机制,重点支持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建设和科技创新发展,取得各界高度关注。全年完成33支子基金投资决策工作,合作规模224.85亿元(较市级财政首期出资放大14倍),争取中省及外地认缴出资91.9亿元,预计带动项目总投资1972亿元。其中28支子基金覆盖秦创原“一总两带”区域,占比达85%,合作规模189.75亿元,预计带动创新领域项目总投资1584亿元。

二是聚焦“能级提升”。通过“城市更新+产业导入”运作模式,创新组建中西部首支100亿元规模城市更新引导基金,围绕全市片区综合开发、老旧街区改造、产业园区建设等方向储备子基金项目20余支,已立项莲湖区农兴路片区、新城区南张村及周边片区、大兴新区大庆智路等区域子基金8支,集合规模250亿元,预计带动城市更新领域项目投资达1488.65亿元。

三是聚焦“纾困恢复”。通过“股债融合+投贷担”联动机制及时组建50亿元抗疫恢复发展基金,引导各类机构资源和社会资本向受疫情影响较大企业提供纾困融资支持。目前,围绕抗疫保障、民生保供及重点产业领域筛选重点项目70余个,预计投资金额超20亿元;已支持民生保供、装备制造、文旅、新材料等重点领域投资12.6亿元,可带动4000家上下游市场主体发展,带动就业超7300人。

四是聚焦“产业发展”。持续发挥100亿元大西安产业基金作用,已累计投资各领域产业子基金45支,合作规模723.14亿元;通过“引导基金直投+子基金投资”方式支持各类重点领域项目873个,撬动产业总投资4198.54亿元,带动税收55.91亿元、就业82815人;累计支持76家企业陆续在主板、纳斯达克、创业板和新三板上市挂牌。

五是聚焦“体系联动”。积极谋划构建“引导基金+市场化子基金+国有直投基金”的基金矩阵体系,支持市属财政投资平台设立两链融合、科创天使、龙门成长等市场化直投基金3支(总规模超过30亿元),通过与各领域社会资本联合投资、跟进投资等方式,协同支持初创期、上市后备及重点产业链链主企业,强化资本赋能发展。

二、系统谋划财政金融组合式政策体系,全力支持稳增长各项重点工作

一是紧盯“体系建设”。以支持经济稳增长为牵引,以打造创投生态、促进股权投资、支持科创企业为抓手,以各项引导基金、担保体系方案和配套制度为根基,研究出台“1+3+N”财政金融政策体系,全面提升财政在支持普惠金融、创投生态、科创融资等领域“扩面、增量、降本、增效”中的保障作用,服务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

二是紧盯“带动成效”。不断加大政策兑现力度,全年投入财政金融类引导资金18.48亿元,撬动社会资本规模576.34亿元,财政专项资金投入放大31倍,财政金融政策杠杆作用进一步提升。

三是紧盯“支出重点”。全面落实企业上市、科技金融、创业担保、农业保险等财政金融稳增长重点领域扶持政策,对108家次企业给予分阶段、全周期奖励支持,年内新增A股上市企业9家,首发募资83.81亿元;通过知识产权贷款贴息、担保补助、风险补偿等方式撬动1781家科技型企业全年新增融资53.38亿元,同比增长47.79%;为21个政策性农业保险品种、近百亿元农产品提供风险保障,助力乡村振兴、支持“三农”发展。

四是紧盯“试点创建”。在省财政厅的大力支持指导下,西安市成功申报中央财政支持普惠金融发展示范区试点,并获得4000万元中央奖补资金支持,引导更多金融资源配置到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促进全市普惠金融服务体系功能不断完善提升。

三、全力推动政府性担保体系扩面增效,积极支持市场主体融资降本减负增效

一是强化“平台驱动”。整合组建百亿规模西安担保集团,通过布局政策性担保、市场化担保、重大项目支持、再担保、农业担保和资产管理业务六大板块,打造全市国有担保股权运营、政府性融资担保业务实施和重点领域项目融资增信总平台。集团当年新增担保额突破200亿元,支持企业超8.76万户,引领带动全市多层次、全方位政府性融资担保体系不断完善。

二是强化“名单制管理”。积极推进政府性融资担保机构名单制管理各项工作,提升融资担保效能。通过绩效评价、降费奖补等方式,支持全市12家政府性融资担保机构资本规模达到126.26亿元,在保余额达334.92亿元,当年新增担保额306.76亿元,支持8.71万小微、“三农”主体新增融资225.23亿元,平均担保费率降至1%以下。

三是强化“分险体系”。持续发挥20亿元西安市小微企业融资担保增信基金和科技风险补偿基金作用,不断完善分险增信机制、构建风险缓释体系,通过财政资金“五方分险”模式引导融资担保机构扩大对小微企业、科技型企业、“三农”等贷款主体的担保规模。今年以来,基金体系内累计服务企业、小微企业主和“三农”主体超过1.77万家次,带动担保贷款规模81亿元。

下一步,西安财政将坚决贯彻全国、全省财政工作会议精神,坚持以政领财、以财辅政,持续深化财政改革创新,全面提升财政管理水平,深入落实“1+3+N”财政金融政策体系,全面构建政府引导基金矩阵体系,不断提升政府性融资担保体系效能,力争在政府引导基金赋能放大、财政金融政策撬动引导、政府性融资担保扩面增效等领域实现更大突破,加速提升财政资金对各类社会资本的撬动作用,为中国式现代化西安实践作出新的更大贡献。(转自《中国财经报》)

注释:

1:西安财政“一三三五”重点工作思路,即为:全力保障西安市九个方面重点工作这一条“主线”;聚焦融资创新、投资创新、管理创新“三个创新”;守住“三保”、政府债务、廉政“三个底线”;在加强党对财政工作领导、财政收支管理改革、加强预算绩效管理、抓调研促作风转变、财经秩序整治“五个重点方面”实现新突破。

2:“1+3+N”财政金融政策体系,即为:“1”指《西安市金融支持经济稳增长工作措施》,“3”指《西安市打造创投生态十项举措》《促进股权投资行业发展的若干措施》《西安市加强金融支持科创企业健康发展若干措施》,“N”指各引导基金、担保体系方案及配套制度。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