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宝库 > 中国中小商业企业协会执行会长任兴磊:普惠金融的价值升维在于实现六个价值之和

中国中小商业企业协会执行会长任兴磊:普惠金融的价值升维在于实现六个价值之和

21世纪经济报道见习记者 张欣 北京报道

2023年9月19日,“合普惠 新金融——2023 中国普惠金融创新发展研讨暨典型案例发布会”在北京召开。中国中小商业企业协会执行会长任兴磊表示,金融机构普惠金融价值观的展现、信心预期变化、每一个细微的市场需求挖掘,汇合起来,将映射出最终的行业走向。金融不能只强调营利性、流动性、安全性,还需要讲政治性、人民性、专业性,实现六个价值之和,才是普惠金融所催生的价值升维。

任兴磊表示,作为国民经济中最活跃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中小微企业对稳就业、保民生、促发展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是在转型升级的过程中,面临诸多问题。

一是中小企业受制于融资体量较小、资质担保稍差、经营与信用记录不完善等问题,制约了银行等传统金融机构为其提供的服务内容与质量,导致中小企业难以获得充足的传统金融资源供给与服务;二是供应链渠道下沉,大量的个人与小微经营者汇聚在供应链两端,而具备一定规模的中小企业是连接两端供应商和经销商的核心企业。供应链两端的供应商和经销商通常经营规模较小、盈利能力较弱、总资产规模有限,并且核心企业一般采用上游赊销、下游现结或收取预付的方式与供应商和经销商交易结算,供应商和经销商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突出,进一步加剧了中小企业的融资约束和资金链安全问题,进而制约了企业创新和多元化经营投入。此外,民营企业和中小企业互为主体、高度重叠;非国有的身份导致企业缺乏信任背书,也进一步加剧民营中小企业的融资约束和风险控制难题。

对此,任兴磊认为,中小企业实现转型升级迫切需要解决的关键在于加强对中小企业的资源供给,特别是金融资源的支持。

值得注意的是,近年来,商业银行逐步借助大数据、云计算等科技手段,拓宽服务范围,降低准入门槛和服务成本,有效地提升了普惠金融服务的精准度、覆盖面与便捷性,特别是在疫情期间为满足“非接触式”金融服务需求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同时也存在一些问题。

“在数字化手段不断应用背景下,商业银行在发展普惠金融过程中仍面临一些问题。”任兴磊称,通过调研发现,在实际业务中,普惠客户往往财务信息不全、信贷数据缺失,信息极为不对称,严重困扰普惠金融发展。为了缓解普惠客户的信息不对称问题,近年来商业银行尝试借助水电、燃气、环保、法律诉讼、税务等非结构化信息,构筑起商业场景并设计线上普惠产品,来判断企业还款能力和还款意愿,但都或多或少存在数据碎片化、挖掘成本高、准确性低、客户画像单一等问题。他认为,商业银行迫切需要一个全国层面的公共信息数据平台,使其可以有多维度数据识别并判断普惠客户的风险,从根本上缓释普惠金融发展的信息获取成本高的问题。

任兴磊表示,加速金融机构数字化转型,要以提升核心科技水平和能力为依托。具体来看,任兴磊提出三点建议:

一是充分运用新技术手段,让金融服务更好地与企业经营和居民生活场景融合,通过数字渠道触达与互动、个性化推荐与服务,持续提升客户体验。二是加强技术开放创新和共享,真正释放金融科技产业链条的能量,激活各类主体,实现协同发展,开创金融科技的产融新价值。三是应用数字原生的金融工具和技术,变革银行的业务模式和运行机制,进一步提升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特别是中小微企业的力度和质效。同时也要加快中小微企业数字化转型的步伐,推动从生产加工、经营管理,到销售服务等全流程数字化转型,并将生产过程与金融、物流、交易市场等渠道数字通道打通,推动形成数字普惠金融的应用生态。

“普惠金融是一项长期性工作,又是一项善良的事业。”任兴磊再次强调,“金融向善”非一己之力、一日之功可以完成。未来,中国中小商业企业协会愿与各金融机构一起,做“善”的践行者,推动行业相扶相持,让更多善的市场主体获得融资。同时培养更多优秀企业家,持续推动小微市场主体崇善、向善、行善、为善,发挥“金融向善”对支持实体经济的积极作用,让小微企业铺天盖地、中型企业开天辟地,大型企业顶天立地。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