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宝库 > 中国社会经济转型发展面临三大任务

中国社会经济转型发展面临三大任务

文 / 马忠普

现代市场经济发展一个基本规律是创造发达、法制的市场政策环境,让政府、企业和人民中蕴藏的创造力等各种社会经济资源要素围绕国家发展和市场需求目标,在市场化条件下优化组合,从而形成新的市场经济发展优势。正是在这种大背景下,邓小平为首的党中央领导全国人民开启了改革开放,加快发展经济的历史征程。

改革开放四十多年来,中国民营经济充满活力,发展迅速。中国经济创造了世界前所未有的快速发展成就。中国已经发展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世界第一制造业大国和贸易大国。在许多现代高科技领域已经进入世界先进行列。特别是习近平主席为首的党中央制定了一系列鼓励发展“三农”政策。中国现代农业的崛起有力地支持了城乡一体化发展。为中国发展现代化建设,推进社会和谐发展奠定了重要农业、农村经济基础。随着我国经济发展实力增强,人民生活质量已经有了很大的提高。

中国社会经济经过几十年快速发展已经进入转型发展阶段。中国社会经济转型发展面临三大任务。

一是社会经济转型发展时期的重要特征就是包括房地产在内的传统制造业产能已经进入产能过剩阶段。许多传统产业经济已经面临多种形式的市场瓶颈压力。调整结构;绿色发展;科技创新;国内外两个市场的大循环建设正引领工业服务经济高质量发展新的趋势。

二是伴随经济长期快速发展,越来越重的教育、医疗、房贷负担让许多劳动者背负沉重的生活压力。我国面临着医疗、教育、安居、养老、食品安全等重大民生改善任务。需要把改善民生纳入社会经济发展轨道。统筹经济和民生改善两大发展目标。政府只有在实践中心系百姓,人们才能体会到社会主义也是在实践中不断创新发展的。只有通过改革和转型发展,改善百姓消费结构,才能提高人民的生活保障和幸福感;

三是马克思曾经给资本主义社会资本作了“从头到脚都流着血和肮脏的东西”的深刻剖析。在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制度条件下,资本内涵发生了重大的变化。

国有企业劳动者所创造的剩余价值通过税收、企业的利润按比例上缴国家。还有出售土地的财政收入等本质上都是人民创造的社会财富和资本,属于人民所有。政府是为人民服务的政府。但政府支配这些社会创造剩余价值、财富时,需要用法律和制度保证社会财富使用要置于人民和法律的监督中。

在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制度条件下,民营资本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动力,经济总量已经超过了GDP的50%。 民营资本既有市场逐利的本性,也有在政策引导下为民生保障和经济发展服务的责任。民营企业劳动者创造的剩余价值一方面企业通过向政府缴税,支持国家社会经济发展,另一方面用于企业发展。其中也包括支持社会福利公益事业。很显然,无论民营资本,还是国有资本,既有资本追求市场发展目标的逐利本性,也有为民生保障和经济发展服务的责任。这就是中国社会主义制度下资本的两重性。

对于资本逐利的本性,要从当前国家打击医疗腐败、惩处项目投资中官商勾结和许多领域的严重腐败中吸取深刻教训。这就决定了一定要深化改革,从法律、制度上坚决解决好资本、权力、市场交易利益的结合所产生的严重腐败问题,隔断腐败的渠道。从法律和制度上引导资本向发展经济,改善民生,社会和谐的方向发展,为社会经济健康发展开辟道路。

不久前习近平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六次集体学习时强调 不断深化对党的理论创新的规律性认识,不断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的重大任务,是当代中国共产党人的庄严历史责任。这些重大的理论和实践问题都需要在社会经济转型时期逐步取得重大突破。我们只有 从理论和实践结合上破解这些难题,清醒认识经济转型期复杂严峻形势,通过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建设的新突破,才能实现经济转型的成功。才能开创中国社会经济发展和民生改善的新局面。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