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宝库 > “大腿”不好抱,准百亿私募中商银因“不实”被罚私募基金证监局信托中基协

“大腿”不好抱,准百亿私募中商银因“不实”被罚私募基金证监局信托中基协



在北京证监局2023年落地的16份罚单中,行家瞥到了一家颇有“来头”的“准百亿”私募。

监管函连发

整理监管信息的行家,敬佩北京证监局的勤勉:开年不到两个星期,行政处罚文件的编号已到了第20份。

在这些罚单中,国都证券有六家股东因“违规让渡表决权等股东权利”,被监管警示。



而在私募监管方面,2023年已有两家私募机构被采取责令改正的监管措施。



北京证监局指出,北京盛达瑞丰投资管理有限公司(简称:盛达瑞丰)从事私募基金业务未能遵循自愿、公平、诚实信用原则,未能维护投资者合法权益。



据中基协备案信息,盛达瑞丰股东方为自然人,管理规模在20亿元到50亿元之间——这已经秒杀了92.7%的私募机构。





未如实披露

而另一家受罚的私募,中商银私募基金管理有限公司(简称:中商银),无论是规模还是来头,都更为惊人。



北京证监局指出,中商银“未按照基金合同约定,如实向投资者披露可能存在的利益冲突情况以及可能影响投资者合法权益的重大信息”。

翻开《私募投资基金监督管理暂行办法》(证监会令【第105号】),行家查到了相关规定:

第二十四条私募基金管理人、私募基金托管人应当按照合同约定,如实向投资者披露基金投资、资产负债、投资收益分配、基金承担的费用和业绩报酬、可能存在的利益冲突情况以及可能影响投资者合法权益的其他重大信息,不得隐瞒或者提供虚假信息。信息披露规则由基金业协会另行制定。

为此,北京证监局对中商银采取责令改正行政监管措施。要求其恪尽职守履行基金管理人职责,切实维护投资者合法权益。限期30日提交书面整改报道,北京证监局将择机对整改落实情况组织检查验收。

由于监管函未透露中商银“不实”披露了哪些重大信息,行家查看了这家私募的公开信息。



准百亿规模

中基协备案信息显示,中商银成立于2004年6月,2017年2月完成备案。现有全职员工12名,其中6名获得基金从业资格。现有8只在管产品,管理规模在50亿到100亿元区间。



在此之前,这家准百亿私募,没有提示信息和诚信信息,堪称“身家清白”。

而这可能有这家私募高管的出身有关。

中商银的法定代表人、总经理赖成棣,有着银行和信托背景,履历“洋洋洒洒”:短期待业后,他自2007年起相继任职于农业银行、浦发银行、华融国际信托和平安信托。在投资领域,他曾在宝能系旗下的深圳市钜盛华股份有限公司(简称:钜盛华)任职。自2017年3月起,他在中商银的前身中睿资产管理有限公司任投资总监;2019年10月起,出任中商银法定代表人、执行董事、总经理。



合规风控负责人严大为,曾是北京汉能控股集团有限公司(简称:汉能控股,现为秉诚能源控股集团有限公司)资管部副总监。顺便一提,汉能控股的创始人,曾是首富的李河君,近期被辽宁锦州警方带走协助调查。





准百亿规模

当然,无论是年广九,还是前首富,都已是过去式。回过来看看中商银的股东方,行家还有意外发现。

中商银现有四家股东,控股股东中商银控股有限公司(简称:中商银控股),直接持股35%;并通过旗下控股子公司北京中商银股份有限公司(简称:中商银股份)持股16%。而中商银控股唯一一家股东,是一家社会团体——中国电子商会。



这家冠以“中国”二字的社会团体,成立于1991年,业务范围却并不涉及金融领域,而是“国际合作、信息交流、专业展览、书刊编辑、专业培训、咨询服务”。



作为证监会派出机构,北京证监局显然见惯了“非富即贵”的各色人等;也没有因此高抬贵手,而是一视同仁。

正如行家此前的报道,多家背景深厚的私募,因各类违规行为被监管处罚。

据中基协公示,现有44家百亿私募存在诚信信息,其中11家近三年有监管处罚记录;54家准百亿私募存在诚信信息,其中14家有监管处罚记录。

那么,中商银本次被监管处罚,是否会新增入列呢?

免责声明:本文仅供信息分享,不构成对任何人的任何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