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宝库 > 理论学习|新时代国有企业“弘扬企业家精神”重在培育家国情怀钱学森中华民族

理论学习|新时代国有企业“弘扬企业家精神”重在培育家国情怀钱学森中华民族

党的二十大报告3万多字的篇幅,其中直接涉及国有企业的有100多字,特别是把“弘扬企业家精神”放在国资国企改革内容中,地位极为突出。这是党中央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与高质量发展阶段对于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新要求,具有极其重要的指导意义。

作为国有企业领导干部,要深刻把握“弘扬企业家精神”的内核,着重培育家国情怀,把爱党爱国融入血液,把爱企爱岗落实在行动中,在干事创业的新征程上彰显责任担当,在建设世界一流企业的使命中贡献力量。

一、深刻认识党的二十大提出“弘扬企业家精神”的重大意义

改革开放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伴随着市场机制体制的不断完善,企业发展迎来井喷期。十年来,中央企业综合实力明显增强,资产总额从2012年底的31.4万亿元增长至2021年底的75.6万亿元,年均增长10.3%。世界一流企业建设步伐明显加快,进入《财富》世界500强的中央企业从2012年的43家增长到2022年的47家,进入全球品牌价值500强的中央企业从2012年的13家增长到2022年的21家。中国稳居世界第二大经济体。

进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时代,高质量发展成为首要任务,企业家群体的历史使命正在发生深刻变化。如果说,改革开放初期百业待兴,企业家群体的使命主要是推动经济高速增长,那么在社会主要矛盾发生历史性变化的当下,企业家群体的使命则是推动经济转型升级,实现高质量发展。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市场活力来自于人,特别是来自于企业家,来自于企业家精神。”

什么是企业家精神?企业家精神,是一种创新意识;经济学家熊彼特把企业家精神概括为“创造性破坏”,管理学家德鲁克则将创新和企业家精神视为企业成长的基因。中国正处在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的攻关期,需要企业家勇于创新。企业家精神,是一种责任;国有企业改革进入深水期,必须解决深层次矛盾,需要企业家勇于担当。企业家精神,是一种品格;高质量发展对国有企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企业家果断执着。企业家精神,是一种价值观;发展企业,回报社会,需要企业家奉献爱心。企业家精神,是一种文化修养;建设世界一流企业必须有先进的企业文化引领,需要企业家深厚的文化积淀和国际视野。

新时代注定是创新创造的时代,企业家群体当与新时代同频共振。党的二十大提出弘扬企业家精神,目的在于调动企业家的创业积极性和发展激情,这是顺应时代发展要求,抓住了建设世界一流企业的关键所在。

二、新时代国有企业“弘扬企业家精神”为什么要重在培育家国情怀

“家国情怀”源自中国传统文化“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理念,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中,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一代又一代的企业家,催生出不同阶段适应时代潮流的企业家精神。

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是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这是中国共产党人家国情怀的核心。一百多年来,一代又一代中国共产党人为此流血牺牲、前赴后继,开创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国有企业是“共和国长子”,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重要经济基础和物质力量。我们企业的前身是英雄的中国人民解放军铁道兵,一代代铁建人把“逢山凿路、遇水架桥,风餐露宿、沐雨栉风”的铁道兵精神,融入到我们的血液里,铸成我们铁建人的家国情怀,形成我们的鲜明特质。这是我们的宝贵精神财富,作为新时代的中国铁建人必须倍加珍惜,发扬光大,满腔热情擦亮我们的“家”“国”底色,以实际行动建设世界一流企业,把我们的家国情怀倾注在强国复兴的滚滚洪流中。

物质利益原则是经济学的一个基本原则,经济价值是企业追求的重要价值。但曾几何时,有的企业一味注重物质利益,一切向资本和金钱看齐,甚至把国有企业改上私有化的邪路,不仅所谓“企业家”的私欲永远得不到满足,企业也被市场无情的淘汰,国家和人民的利益受到巨大的损失,这样的事例比比皆是,触目惊心。当年,钱学森在美国的月薪3000美元,回到祖国一个月才200块钱,真是天壤之别,但钱学森说,“只要能为祖国做贡献,就是我这辈子最值得做的事。”这是钱学森们的家国情怀,这是成就“两弹一星”伟业的关键力量。今天,我们的国家已经迈入了全面小康社会,人民已经摆脱了绝对贫困,作为社会的精英,党和人民给予国有企业的领导者们良好的工作条件和不菲的薪酬待遇,我们缺的不是物质、不是金钱,真正缺少的是精神、是共产党人应有的家国情怀和价值追求!

三、新时代国有企业应培育企业家什么样的家国情怀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企业家爱国有多种实现形式,但首先是办好一流企业,带领企业奋力拼搏、力争一流,实现质量更好、效益更高、竞争力更强、影响力更大的发展。

一要胸怀祖国,培育以天下为己任的使命感。国有企业是我国国民经济中的中流砥柱,是践行“建设世界一流企业”的顶梁柱、主力军、先锋队。国有企业的领导者理应带头弘扬企业家精神,把心怀祖国、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自己的一切,作为自己心中最重的责任和担当,听党指挥、为党工作,把个人的前途命运同国家民族前途命运紧紧联系在一起,把党旗所指作为前进所向,把服务国家战略需求作为最高追求,将家国情怀贯穿于实际工作中去,守得住底线、经得住考验、肩负起发展。

二要心系企业,培育企兴我荣企衰我耻的责任感。家国情怀不是虚幻的、抽象的,而是具体的、现实的。在2020年举办的企业家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对企业家提出了“增强爱国情怀”“勇于创新”“诚信守法”“承担社会责任”“拓展国际视野”等五点希望。这集中体现了责任和担当,是企业家家国情怀的精髓所在。这个责任就是企业发展的责任。当前,国有企业发展的机遇和挑战都是前所未有的,特别是我们建筑企业的市场竞争更加激烈和残酷,企业发展的历史重担落在我们肩上,我们唯有以企为家、事业为重,带领企业奋力拼搏、力争一流,使企业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上实现高质量发展,无愧于组织的重托、无愧于职工的期望,无愧于这个伟大的时代,这就是我们最具体而现实的家国情怀。

四、新时代国有企业培育企业家家国情怀的主要路径

企业家的家国情怀不会从天而降,这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公平的环境、政策的土壤、企业的氛围共同培育激发。

培育企业家家国情怀已是国家战略。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致力于建立“亲”“清”新型政商关系,厘清政府和市场边界、打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深入推进简政放权、建立权力清单制度,出台弘扬企业家精神的政策,营造保护企业家合法权益的法治环境,涵养全社会尊敬并激励企业家的文化氛围。可以说,我们党对企业家作用的认识提高到新的水平,重视程度前所未有,制度保障前所未有。这为培育企业家的家国情怀营造了宽松的大环境。

国有企业党建引领是培育企业家家国情怀的主阵地。坚持党的领导,加强党的建设,是国有企业的“根”和“魂”。国有企业党组织必须发挥好“把方向、管大局、保落实”的领导作用,坚持抓工作从党建入手、抓党建从工作出发,卓有成效的开展党建工作,营造干事创业、风清气正的浓厚氛围,使国有企业领导人员不断强化政治属性,坚定“姓党为党”的政治本色,时刻牢记自己的第一身份是共产党员,第一职责是为党工作,始终把党和人民的利益放在最高位置,把家国情怀作为内心的本质情操,把个人发展与企业发展紧密相连,在工作中实现个人价值、社会价值。

选人用人是培育企业家家国情怀的关键环节。给钱给物不如选个好支部、不如选出一个好的带头人,这是国有企业发展壮大的宝贵经验和关键所在。要牢牢把握习近平总书记对国有企业领导人员提出的好干部“二十字”的要求,坚持正确的用人导向,为国有企业配强班子,特别要高度重视“一把手”的配备。国有企业“一把手”德才兼备的标准要高,德的标准是马克思主义政治家的标准,才的标准是经济、管理的专家。要完善有别于党政领导干部、充分体现国有企业特点的领导人员管理制度,深入推进国有企业人事制度改革,特别是要深入学习党的十九大、二十大选人用人的宝贵经验,大力推广谈话调研的方法,让熟悉的人推荐干部,一定优中选优,选出最合适的人来当“一把手”,这一点极为重要,对国有企业各级党组织是个巨大的考验。

建立科学的评价机制是培育企业家家国情怀的重要保障。国企改革三年行动年底收官,取得丰硕成果,考核评价机制初步完成,这为培育企业家家国情怀创造了良好环境。要进一步推进对国有企业领导人员的科学评价机制,坚持重物质激励的同时,更加注重精神激励,更加重视培育企业家家国情怀,进一步淬炼企业家精神,为企业家营造更加强烈而持久的精神动力,造就更多的新时代中国特色国有企业企业家,在建设世界一流企业的航程上形成千帆竞发、百舸争流的壮丽局面。(作者为中铁十四局四公司党委书记徐宝廷)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