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宝库 > 甘肃非遗刺绣“玉兔香包”春节海外“云热销”

甘肃非遗刺绣“玉兔香包”春节海外“云热销”

从山村绣娘成长为“国际巧匠”,刘兰芳的刺绣足迹已通过线上线下拓展至新加坡、韩国、英国等9个国家和地区。在她看来,非遗数字化将来会是一个趋势,线上发展将有很大机遇。

刺绣“乘云”、直播授课、香包数字化等成为刘兰芳近年来主攻方向之一。“支持大山手艺人,不容易”“刺绣原来还可以这样玩”“延续乡村技艺,弘扬西北传统文化”……她的刺绣直播间吸引数万人围观、评论,系列刺绣文创产品常常被一抢而空。

传统刺绣得以走向世界,令当地绣娘感到激动和自豪,也促使刘兰芳不断创新产品内容与传播方式。“为将刺绣更好融入现代人的生活,在图案、材料、造型等方面都进行了改良。”她展望道,接下来还将融合中西方文化,比如中国的十二生肖和西方的十二星座,加入刺绣元素碰撞出不一样的火花。

西北民族大学美术学院教授王晓珍表示,中国农村地区旅游、电商直播等新兴产业不断发展,非遗作为具有地方特色的优秀传统文化,需要挖掘其文化内涵,整合文化资源与时代接轨,进行产业化开发,创造符合现代人审美需要的新形式,“像庆阳香包、洮砚等非遗项目通过直播电商、产业经营模式、IP联名等方式打造起了自身的文化品牌。”

“非遗商业化、市场化、全面大众化,要精准定位主力消费人群,传承人需要与现代科技、文化和审美结合。”王晓珍支招说,先建立非遗项目品牌,再依托甘肃的文化创意、旅游等产业,合理开发非遗资源,使其形成地方的乡土文化产业,构建非遗与地方经济之间互惠互利、协调共生的可持续发展关系,以此吸引更多人的眼球,提升地方知名度。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