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宝库 > 他是朱镕基儿子,为人低调勤奋,曾一针见血地说出中国制造业现状银行家

他是朱镕基儿子,为人低调勤奋,曾一针见血地说出中国制造业现状银行家

朱镕基,人称铁面总理,1928年出生于湖南长沙,毕业于清华大学,于1949年10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在后来担任过国务院副总理、总理以及中央政治局委员常委,是改革开放的有力推动者之一。

他胸怀大志,敢作敢当,曾作诗“赤臣谋国志不休,企改运筹功绩著”。自担任国务院总理后,殚精竭虑、铁面无私,推动着中国从摸着石头过河的懵懂状态走向市场经济的大道。是他大刀阔斧的改革了中国陈旧的商业理念与体制,不顾风险力推中国入市。正是他的“折腾”,给中国官场带来了新的活力。



朱镕基在任时的诸多政策甚至一直惠民至今,他这一生的功绩为万民称道,众生赞叹。但却很少有人了解朱镕基的家庭,他父母早亡,却不曾被生活所击倒,靠着个人努力实现了生平志向。于是,他将没有什么困难是无法克服的理念,言传身教给了他的儿子--朱云来。

而朱云来作为前任总理之子,颇负才华,为人却又低调勤奋,谦虚谨慎,曾一针见血地说出了中国制造业的现状。

朱云来,1957年生人,曾赴美国深造,于美国威斯康辛大学取得博士学位后开始在商界展露头角。他从会计师做起,而后又做了三年的投资银行雇员,充分了解了行内规则后,自此开始了他传奇的金融投资家的生涯。



作为朱镕基之子,他一直极力避免别人知道自己的家世,他不想被别人认为他是在父亲的影响帮助下而取得的现在的成就,也不想影响父亲的清誉。他不想作为朱镕基之子被人提起,他更希望拥有自己的成就,作为一个独立的成功人士被人们所提起。

他想向父亲证明自己的能力,他就是他,他就是朱云来,他不需要是任何人的儿子。他要摆脱父亲光芒的笼罩,然而在国内,这又岂是轻易能够做到的?于是便有了他只身一人出国留学深造,从基层的工作干起,走向了与父亲截然不同的一条道路。他在中金工作时期的办公室里,甚至都没有一张他父亲的照片。他的生活也十分简朴,一双布鞋,一身素衣,就走遍了山川河海。



也正是出于这样的精神追求与工作作风,他很快就在经济领域崭露头角,事业风声水起,带领中金快速崛起,一度成为行业龙头。以一种崭新的姿态出现在自己父亲面前,在父亲不熟知的领域内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

并在2004年当选为“亚洲最具影响力的商业领袖”之一。直至2014年,朱云来为了攀登事业的更高峰,以及公司的良效交接和延续体制。他主动走出舒适区,毅然离职,开始研究起新的领域。

在2021年3月,朱云来应邀在中国实体经济论坛上做了关于中国经济发展的精彩讲演。他做了一张关于过去30年世界经济的发展情况图表,形象的展示了货币发行与债务情况的历史关系。

也是由这张图,他总结出一个结论。在2008年以前,世界经济与货币的发展比较均衡,两者同步增长。但在2008年以后,两者增速差异却越来越大。货币一如既往地保持告诉增长,而经济增长却没有跟上。



固然,这其中有受经济危机影响,政府大力插手的要素。但毫无疑问,制造业的下降也是受这个金融环境的影响。毕竟,不断扩大的货币供应往往被用来增加投资新产能。而这时便又出现了挤压原有产业与过度投资等问题。

在经济学上,有一个浅显的道理。高精尖的新产业投资确实更具竞争力,其取得回报也更加丰厚,政府也乐见其成。但新技术的转化产能效率再高也需要时间,而此期间,老技术产能行业却因竞争不过而纷纷倒闭,如此巨大的产能漏洞又不是一时就能补上的。毫无疑问,想在降低消耗的同时实现产业增长是很困难的。

回首过去的二十年,中国的发展已经非常迅速,从20年前的世界经济占比4%到2020年的18%,已经实现了一个巨大的跨越。而这其中制造业又是做了突出贡献的,当时制造业产值占比提速最快的事实就是明证。



然而随着世界经济贸易发展的转移与国际经济产业结构的变化,制造业在全球经济的占比越来越低。在70年代时还有26%,而时至今日,却只剩17%。

而从更长期来看,面对政府已经制定好的减排节能目标,对制造业的生产成本又是一大挑战,需要及早调整来适应。再结合人口增长带来的碳排放压力,与人口结构老龄化带来的劳动生产压力,都会对我们的实体经济产生冲击。再结合住房在实体经济结构中的主导地位,会将冲击扩散,进一步影响到制造业。

总而言之,就是中国过去投资只需要参与市场,因为那是我们为别人生产的,而现在随着我国经济实力的提升,必须过渡到以自己为主的经济循环中。

由朱云来的演讲我们不难看出,他已经真正成为了一名为国为民考虑的国之栋梁。站在不同他父亲的商业角度,本着“先天下之忧而忧”的态度,开始为这个国家的发展贡献着自己的力量。

编者简介:宋小乐,一位90后奶爸,普通家庭出身,专职写作5年,靠自媒体写作赚到了人生第一桶金,与多家新媒体公司有合作。如果你对自媒体、写作、赚钱感兴趣,想每个月都能靠下班时间做副业、兼职,可以微信搜索关注我的公众号“今日人物志”,一起探讨一起进步。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