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宝库 > 2022年全民省钱,我们人均存款近9万元丨氪金 · 金融房贷银行存款

2022年全民省钱,我们人均存款近9万元丨氪金 · 金融房贷银行存款

作者 | 王晗玉

编辑 | 潘心怡

相比前几年的存款节奏,刚刚过去的2022年,我国居民腰包多省出了8万亿。

自今年年初,央行发布年度金融统计数据报告以来,居民“超额储蓄”成为热门话题。

央行数据显示,2022年我国住户本外币存款同比增长近18万亿元,与前三年每年增长约10万亿元相比,多增加了约8万亿元

与此同时,集体争抢提前还贷限额的人潮则热情高涨。

而放眼整个银行业,2022年全年贷款增速也出现大幅收缩,至5.39%。这是人民银行自2007年披露住户贷款统计数据以来,首次出现个位数。

一边是居民存款超额增长,一边是还款意愿盛况空前,这么多钱到底从哪里来?

01 储蓄意愿飙升,全民降杠杆

去年9月,住在天津的文彦从按揭住房贷款的建设银行APP上预约提前还了20万元房贷。还款后,他每月月供少了2000多元。

提前还贷减轻的月供压力,文彦并没有在日常开销上释放出去,而是把省下的钱按月累积到了银行卡余额中。

今年1月,《2022年金融统计数据报告》发布:储户存款创下新高,贷款总额则与前一年几乎持平——住户本外币存款同比增长17.84万亿元,贷款同比仅增长3.81万亿元。

至2022年底,住户存款总额达到121.21万亿元,按照去年121.02万亿元的GDP初步核算结果计算,去年我国居民储蓄率超过100%。

而以全国14亿人口粗略估算,2022年我国人均存款约有8.6万元。在这支浩浩荡荡的省钱大军中,文彦是朴素的一员。

“我是怕经济形势不好,攒点钱就提前还了,主要是想降低以后的还贷风险和利息成本。而且现在不管买什么理财产品,收益率都不如房贷高。

他透露,去年自己买的理财产品收益基本在3%左右,而房贷利率就有4.3%,所以提前还就算省钱。

文彦的心态,恰好解释了银行天量储蓄资金的主要来源——预防性储蓄增加、购房支出减少以及理财资金赎回。

惠誉评级亚太区金融机构评级董事徐雯超向36氪分析,2022年受疫情影响,居民出行受限、消费场景减少,叠加对经济前景以及收入水平的不佳预期,居民消费减少、预防性储蓄增加

同时,受房地产业持续低迷、保交楼事件的影响,居民购房意愿下降、购房支出减少,这部分资金也转化成了储蓄。

此前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22年全国商品房销售额相较2021年减少了近5万亿元。

此外,2022年资管新规正式实施,银行理财产品在净值化转型后,至去年底经历了较大幅度的净值波动。投资者风险偏好降低,理财产品也经历了“赎回潮”,赎回的理财资金进而转化成了储蓄。


数据来源:中国人民银行,制图:36氪

大数据也表明,如文彦一样主动降低“物欲”的不在少数。

央行在去年四季度进行的一项面向全国50个城市、2万户城镇储户的问卷调查显示:倾向于“更多消费”和“更多投资”的居民分别为22.8%和15.5%,而倾向于“更多储蓄”的居民则有61.8%。

一名银行理财经理也向36氪表示,近期已有大量客户选择赎回理财,转而购买大额存单等存款类产品。

同时,降杠杆的“全民性”势头在上市银行此前披露的数据里也早有体现。

以占据住户贷款最大头的住房贷款为例,工行、建行、农行、中行、邮储、交行等国有6大行个人住房贷款总额在2022年上半年合计增加4155亿元。而在2021年,6大行住房个贷全年新增24843亿元。

此外,2022年上半年,在处于房地产贷款集中度管理制度第二档的13家中型银行中,还有浦发银行、兴业银行、民生银行、北京银行、渤海银行等5家个人住房贷款余额相比2021年末出现下降。

当前,居民购房意愿尚在艰难恢复,但自去年10月以来,客户提前还贷的激情已经被银行“技术性”限制。

02 房地产缩表,银行遇上“资产荒”

在去年9月成功预约到一笔20万元的还贷额度之后,到现在,文彦再也没抢到一次提前还贷的机会。

“改版后线上预约根本抢不到。每天下午2点建行APP更新提前还贷的日期、放额度,我定1:59闹钟,守着手机抢,分分钟秒没。”

文彦所说的“改版”是指去年10月前后建行APP进行的一次系统升级。自那次升级后,用户预约还贷一票难求,大额还款更是奢望。

对于少数能抢到还款额度的幸运客户,还款周期也被拉长。首先,客户抢到名额后通常要等2个月才能还款;而成功还款后,要想抢下一次,还得再熬1个月。

“这样算下来,基本还一次款的周期要3个月,一年最多也就能还4次,还得是无缝衔接,次次都能抢上的那种。”文彦认为,这是银行故意“拖日子”,变相限制客户提前还款的次数和额度。

从2022年到现在,房贷利率累计已下降约1个百分点,如天津的文彦房贷利率就在4.3%,而对比早几年“上车”的购房人,利率多超过5%。因此对于这部分存量房贷的背负者,提前还贷就是赚到。

广东省城规院住房政策研究中心首席研究员李宇嘉也回忆说2016年至2021年,商品房市场高位运行,彼时房贷利率普遍在5%以上,而眼下存款和理财利率又普遍低于3%,甚至大面积破净,出现负收益。

如此一看,通过房贷利率转换节省下的息差就变得确定而可靠。

但对银行而言,利率高、久期长且违约率极低的房贷无疑是优质资产——即便经历几轮利率下调,至2022年6月底,个人住房贷款加权平均利率为4.62%,仍高于当月的企业贷款加权平均利率4.16%。

尤其在住房个贷增速急剧下降,部分银行房贷余额不升反降的当下,能保住增长已属不易,如此更不难理解银行为何在提前还贷的大潮中要“设限设卡”守住存量。

此前统计局数据显示,2022年全国商品房销售额为133308亿元,同下降26.7%,其中住宅销售额下降28.3%。换言之,与2021年相比,全国商品房销售减少了近5万亿元。

以首套房首付比30%计算,全国楼市的萎靡或也令银行新增房贷减少约3万亿元。

投资人朱酒认为,受房地产风险传导以及居民购房意愿下降影响,眼下银行已经面临“资产荒”。

“按目前的负债情况看,银行还是有让利的空间,关键是手里的钱放(贷)不出去,找不到购房者这么优质的客户。”朱酒说。

03 百万亿储蓄流向何处?

与抢不到名额的文彦相比,杭州的罗楠已经提前还清房贷,完成“利率腾挪”。

他透露说,去年下半年杭州多家银行预约提前还贷还需排队3个月,目前来看,排长队的情况缓解了很多。

为了赶上这班顺风车,罗楠拿出所有积蓄,又从亲戚那里借了一笔钱,一把还清了贷款。随后,他立即把房产抵押申请了经营贷款,等银行批贷后接着还了亲戚借款。

凭借这一番操作,罗楠原本利率超过5%的房贷直接变成利率只有3.2%的经营贷。当然,经营贷还款周期远不如房贷周期长,这对借款人未来几年的收入提出了考验。不过对于经营服装生意的罗楠来说,这中间有2%的息差诱惑,贷款腾挪值得一试。

前述银行员工表示,此类操作属违规行为,实际操作中应该仅是个别现象,不过现时的监管确实为此提供了可乘之机。

“现在大部分银行经营贷放款都是受托支付,经营贷、消费贷变相流入房地产是严格禁止的,不过有些银行取现额度能到50万元,这部分资金去向可能就算‘灰色地带’了。

由此可见,在保住贷款增速与资金监管之间,部分银行或仍存在隐藏的平衡术,这与未来一段时间内扩大内需的工作重点显然不符。

此前于2022年底举行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将“着力扩大国内需求”摆在首位,提出“要把恢复和扩大消费摆在优先位置”。要扩大消费,去年底超过120万亿元的住户存款必然需有一部分流向实体经济。

对此徐雯超认为,随着防疫措施的优化以及各种托底房地产措施的出台,今年1月整体消费出现复苏,这也将在一定程度上支持居民消费贷款的回暖。

不过管控措施放松后,感染率也会上升,进而在短期内抑制消费与出行。因此目前消费类贷款回暖的程度还有待观察。

此外在个人住房贷款方面,随着保交楼事件陆续解决以及各类房地产刺激政策出台,楼市有望逐步回暖。但监管层“房住不炒”的大框架没有改变,购房者信心修复仍需时间。并且,按揭贷款的长期增速还会受到房价增速的制约。

而具体到银行自身,全民降杠杆延续至今年,或还将令银行后续面临一定运营压力。

徐雯超表示,2022年防疫管控措施抑制了商业活动和贷款需求,直接冲击到零售消费端以及居民消费水平,贷款需求特别是零售贷款需求处于低迷状态,叠加房地产风险事件影响,住房贷款、消费贷、信用卡贷款增速明显放慢,相关贷款不良率也出现了一定幅度的上升。

同时,历经多次LPR下调,加之监管层面让利小微企业的要求,银行业息差普遍承压。“由于按揭贷款再定价在次年反应,2023年息差也将持续承压。”

(应受访者要求,文中文彦、罗楠为化名)

关注获取更多资讯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