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宝库 > 城市24小时宁波为什么要学习合肥、深圳和常州?浙江广东江苏山东合肥市常州市宁波市深圳市中国文物一般公共预算收入

城市24小时宁波为什么要学习合肥、深圳和常州?浙江广东江苏山东合肥市常州市宁波市深圳市中国文物一般公共预算收入


图片来源:宁波日报

2月9日,浙江省委机关报《浙江日报》刊发了《招商,要向先进地区学什么》一文,通过采访浙江省内相关专家学者,为沿海经济大市宁波的新一轮引资拓市把脉。文中指出,无论是对标苏州、深圳等传统外资高地,亦或相较合肥、常州等新兴“风投之城”,宁波乃至浙江在招商引资上仍有不少方面需要追赶。

专家具体围绕合肥、深圳以及常州,点评了三城的招商引资经验和学习方向:首先向合肥学习“以投带引”模式——以合肥“豪赌”京东方为例,合肥成功探索出一条资本循环型政府招商引资模式,通过国有资本引领新兴战略产业发展,推动重大项目落地,带动形成新型显示器件、集成电路和人工智能等国家首批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

向深圳学习“抄底纾困”模式——以深圳国资委战略投资荣耀为例,专家指出,经济调整期,很多陷入困境的企业,产业和市场前景都很好,国资看准后及时出手,可以起到推动产业发展和助企纾困的双重效果。“纾困”的对象不仅仅局限于本土企业,还有全国各地好的标的企业。

向常州学习中长期产业布局意识——以常州从洛阳“抄底”中航锂电(现为“中创新航”)为例,文中指出,招商就要围绕城市已有的支柱产业、打造新兴产业领域重点发力,缺少什么招什么,下定决心,狠抓有核心技术的链主企业,尤其是产业需要、有发展潜力的企业,一旦抓牢,便不遗余力,陪着企业共成长,实现共赢。

解读:今年开年,浙江省委书记易炼红到宁波考察调研,勉励宁波“对标一流、提振六气”,敢于与最强的城市比,善于向最好的城市学。此后的宁波“新春第一会”上,市委书记彭佳学要求,“要对标‘最好最优最强’,找差距、知不足、明方向,在直面问题中解决问题,在正视差距中缩小差距。”

对标学习的动力,来自于今年浙江赋予宁波的新方位“打造一流城市、跻身第一方阵”。过去的2022年,宁波是唯一一个实现GDP1.5万亿元突破的城市,经济总量达到了15704.3亿元,排名全国第12位,占浙江全省的经济比重首次超过20%,达20.2%。

根据宁波当地媒体剖析,“一流城市理应位列全国前十,按目前的排名,宁波至少还要赶超两个城市。全国去年7个城市进入GDP‘2万亿俱乐部’,今年预计将增至9个城市。宁波要成为一流城市,当务之急就是奋力冲刺晋级‘2万亿俱乐部’。”

招商引资工作被认为是宁波新年“拼经济”的第一个突破口。在宁波市委经济工作会议部署的2023年九方面重点经济工作,抓项目、抓投资被排在首位。根据宁波政府工作报告,2023年,宁波地区生产总值预期增长5.5%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0%以上。

作为城市招商引资届的“元老”深圳,以及有着“最牛风投机构”之称的合肥,它们的经验正在不断被宁波“复制”。一个例子是去年9月,作为宁波市国资委旗下国有独资企业,宁波通商集团以10.85亿元的交易价格,间接受让宁波精达29.44%股权,成为上市公司实控人。

今年凭借“抄底”中航锂电,一战成名的常州也给了宁波新的启示,在当地政府工作人员看来,“学习常州经验,我们招商干部还需要提高自身的战略眼光和投资智慧,瞅准优质企业精准发力。”

#动向

国家卫健委等部门:开展紧密型城市医疗集团建设试点工作

据国家卫生健康委网站消息,国家卫健委等六部门发布关于开展紧密型城市医疗集团建设试点工作的通知。在总体要求与试点目标方面,通知提到,推进健康中国建设,落实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工作安排,在每个省份选择2-3个设区的市(直辖市的区),统筹区域内医疗资源,科学合理网格化布局紧密型城市医疗集团,推动医疗服务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到2023年上半年,试点城市完成紧密型城市医疗集团网格化布局。

粤港澳大湾区内地城市试点实施往来港澳人才签注政策

据国家移民管理局网站消息,2月9日,出入境管理局发布《关于在粤港澳大湾区内地城市试点实施往来港澳人才签注政策的公告》,中华人民共和国出入境管理局决定,自2023年2月20日起在粤港澳大湾区内地城市试点实施往来港澳人才签注政策,在粤港澳大湾区工作的杰出人才、科研人才、文教人才、卫健人才、法律人才等6类内地人才可以申请办理往来港澳人才签注。

浙江将建设全国首个数字乡村引领区

2月8日下午,浙江省举行数字乡村引领区建设新闻发布会。会上介绍,近日,中央网信办、农业农村部和浙江省正式签署了共建数字乡村引领区合作备忘录。这也是目前全国唯一的数字乡村引领区称号。数据显示,2022年浙江省数字农业农村发展水平达到68.3%,连续四年位居全国首位。力争到2027年,建成数字农业工厂1000家、未来农场100家、和美乡村示范村1000个,农产品网络零售额达到1800亿元。

深圳出台20条措施支持电化学储能产业

据深圳发布,近日,市发改委发布了《深圳市支持电化学储能产业加快发展的若干措施》(以下简称《措施》),将重点支持面向先进电化学储能技术路线的原材料、元器件、工艺装备、电芯模组、电池管理系统、建设运营、市场服务、电池回收与综合利用等重点领域链条,对产业生态、产业创新能力、商业模式等五个领域提出20条鼓励措施。

杭州市余杭区与阿里巴巴再签战略协议

2月8日,在阿里巴巴落户杭州市余杭区十周年之际,余杭区人民政府与阿里巴巴签署全方位战略伙伴合作协议。在签约仪式上,阿里巴巴集团董事会主席兼首席执行官张勇表示,面向未来十年,阿里巴巴将始终扎根杭州、扎根中国,加大科研投入,将自身打造成有国际竞争力的中国公司,做出阿里生态的独特贡献。根据协议,双方将在推进重大科研、打造高能级产业生态圈、构建高层次人才蓄水池、支持数字经济新业态等十个方面加深合作。

#声音

吴尊友:未来新冠疫情在全国范围短时间集中大规模流行的可能性比较小

2月9日,在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新闻发布会上,中国疾控中心流行病学首席专家吴尊友表示,我国刚刚经历了一次全国性的新冠病毒感染流行,多数人已经康复了,还有部分人仍在康复之中。

这个时段,在全国范围内人群的免疫保护力是处在一个较高的时期,所以近几个月再出现新一波新冠疫情的可能性比较小。今后再出现类似于这次大规模流行的可能性也比较小。

随着我国优化防控策略措施,新冠疫情在未来可能会断断续续在局部地区、部分人群、一段时间内发生,出现全国范围内短时间集中大规模流行的可能性比较小。

#数读

26省份预期今年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速不低于5%

根据证券时报梳理,截至2月8日,31个省份已披露2022年一般公共预算收支情况,28个省区市发布《2022年预算执行情况和2023年预算草案的报告》。去年一般公共预算收入规模最高的地区分别是山东、广东、江苏、浙江、上海、北京、福建、四川、河南、河北。

相较于一般公共预算收支,2022年仅有海南和上海的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实现同比略有增长,部分地区如天津、吉林、黑龙江、辽宁等地在2022年的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同比降幅超过50%。从多地政府的预算执行情况说明看,主要是土地出让收入减收导致多地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显著下滑,并对支出端造成掣肘。


图片来源:证券时报

至少有26个省区市预期2023年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速不低于5%,12个省区市预期2023年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增速不低于5%。其中,在去年被委以“挑大梁”重任的6个经济大省,山东、广东、江苏、浙江、四川、河南均预期今年一般公共预算收入规模超1万亿元。

#放榜

4省份上调最低工资标准,15个地区≥2000元

2023年以来,河北、安徽、贵州、青海等多省份上调最低工资标准。河北自2023年1月1日起执行新的月最低工资标准,三档分别为2200元、2000元、1800元。贵州自2023年2月1日起执行新的最低工资标准,一类地区每月1890元,二类地区每月1760元,三类地区每月1660元。


安徽将于2023年3月1日起调整全省最低工资标准,新的月最低工资标准共有四档,分别为:2060元、1930元、1870元、1780元。

据中新经纬统计,上海月最低工资标准为全国最高,达到2590元,深圳和北京分别为2360元和2320元,广东为2300元。此外,天津、河北、江苏、浙江、安徽、福建、山东、河南、湖北、重庆、四川等15个地区第一档最低工资标准都达到了2000元及以上。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