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宝库 > 浙江省的电价为什么这么贵?是电力公司还是电力体制改革的问题?能源局能源消费总量

浙江省的电价为什么这么贵?是电力公司还是电力体制改革的问题?能源局能源消费总量

不久前的一个电费结算日,浙江省所有的售电公司都惊讶地发现,自己账户上到账的电费收益大大缩水了。

大家都怀疑是不是省电网总公司汇账的时候汇错了,但是不可能每个公司的数据都严重缩水啊。

过了两天之后,各家售电公司才收到浙江省能源局下发的一份通知。具体内容是,因为夏季从外省购入了大量的高价电来弥补用电高峰期的电力资源缺口,导致工商业用电企业的电价被抬高了,而且还不是高一点,特别高。

有一个小公司在2022年6月的电费还是1550元,7月份就飙升到了51500元,8月更加恐怖,达到了83400元。

所以能源局想要让各售电公司将自己的一部分收益让渡给工商业用户,缓解工商业用户高昂的电费压力。



浙江省能源局下发的这个通知和相关决定让全省70多家售电公司及6家发电企业都十分受伤。

尤其是中核集团、华润集团、大唐集团、华能集团、国家能源集团和浙江能源集团等浙江省的六大发电企业,它们的经济收益受损非常严重。

具体做法是,将各大电力公司和发电企业的中长期合同的价格从2022年2月到12月统一下调3%,看似比例不高,其实影响很大,各大电力公司的利润率到底有多少我也不知道,只知道它们因此一年大概要损失24亿元左右。

最惨的是浙江能源集团下属的浙江能源电力公司,它的股价因此在一周之内大幅下跌了16%左右,一片风声鹤唳。



因为这个通知对各个公司的经营状况影响太大,所以除了浙江能源集团配合签字之外,其余五家发电企业都选择拒绝签字。

一时间,到底电力公司的收益是否让渡,各大能源公司是否签字,闹得沸沸扬扬,争议不断。

电力公司控诉说自己的利润率本身就比较低,还要给大量的员工发工资,还要进行必要的工程建设,实在承担不起这个价格下调。

而浙江省的各个工商业用户觉得这是一个好事,因为可以有效地降低用电企业的成本负担,提升各企业的生产积极性。

双方各执己见,争执不下。



浙江省的这场沸沸扬扬的电费争端持续了一个半月,最终被监管部门叫停。浙江省能源局被批评“破坏了市场规则”,被要求立即停止截留电力公司电费的行为。

这场争端到这里好像是电力公司获得了“胜利”。但是我们关注的重点并不是谁获得了胜利,而是在浙江这样一个经济如此发达,信用基础很好的省份,为什么会出现关于电费问题的此等乱象?



浙江省是我国第一批进行电力现货试点运行的省级行政区,同时也是我国又一轮电力体制深刻改革的先锋军。

早在2017年,浙江省就大手笔花费了4000万元,面向全球,就电力体制市场化改革的设计方案进行招标,这个大手笔的招标吸引了众多来自发达国家,顶尖的电力咨询公司深度参与。

最终来自美国的PJM公司与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联合体中标,它们参考美国电力市场的运行状况为浙江省设计了一套详细的规则体系,其核心思想就是依据“公平、公正、公开”的基本原则,大力推进发电方和用电方全电量积极参与市场竞争,除此之外,还会积极推进省外电力资源平等参与浙江省的电力资源市场,以此来确保电力资源市场价格的有效传导。

此时的浙江省很明显站到了我国电力体制改革的最前沿,他们踌躇满志,想要通过这场完全市场化的方式来突破长久以来电力资源市场的体制桎梏,通过省份试点改革探索出一条适合中国电力资源改革的新方向。

浙江省的这次电力资源体制改革就是想要“管住中间、放开两头”,也就是说想要电网相关企业放弃统购统销的传统模式,将源头的发电企业和终端的电力用户同时推向市场,让市场的供需来决定电力资源的价格。

不得不说,这个决心和气魄很让人佩服,但是突然改变模式,必然会面对众多的问题,尤其是和中国能源利用现状和中国国情相关的众多问题。



在这个关于电力资源改革的方案刚刚出台后一年的时间里,国内外的政治经济环境就出现了巨大的变化,每一个都对这个方案的具体推行带来极大的挑战。

在这一年及之后的几年时间中,电力市场从供需绝对宽松、煤炭不好卖,价格处于历史低位,新能源,不论是风力发电和光学发电都存在大量弃电现象的情况,迅速转变为供需紧张,煤炭价格屡创新高,我国东部和南方经济发达地区甚至连续出现“电荒”等极端缺电的现象的大转变。

与此同时,我国在宏观经济层面开始进入低增长甚至负增长的状态,受到经济形势的影响,我国的市场竞争形势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原来大家都是在拼抢“增量”,现在纷纷把目光投向已经存在的“存量”,“内卷”愈发严重。

同样的,电力资源市场也被这个经济形势的变化打击得措手不及,这么多年小心翼翼的增量改革和边际改革已经不能适应当前的经济形势。计划经济体制和市场经济体制“双轨运行”的矛盾终于濒临爆发。



但是我国是决不允许这样的危机彻底爆发的,因为我们的原则是,既要保证电力资源的充足供应,又要保证电力资源的价格不太高也不太低,这就像一个人在跷跷板上来回奔跑,很难把握平衡。

之所以浙江省能源局想要一定程度上截留电力公司的收益,就是因为浙江省在用电高峰期从外省购入了大量的高价电,导致浙江省已经累积了将近百亿元的“电费窟窿”。

想要让电力公司分摊“电费窟窿”的想法被喊停之后,这部分“电费窟窿”费用无奈只能向浙江省内的工商业用户分摊。

但是浙江省的企业结构当中,中小企业所占的比例高达九成以上,在现如今的经济大环境下,让他们承担巨额的“电费窟窿”分摊费用,很有可能会导致一大批中小型企业直接破产,甚至逃离浙江。



现如今在很多地方的经济发展形势都不是特别乐观的情况下,电力行业的生态结构已经悄悄改变。

之前,几乎所有的省区都在不断地从电价上“挤水分”来为地方经济的发展增加吸引力,为地方企业用户提供红利。

现在全球的一次能源价格都在不断提高,与此同时,社会上对电力资源的需求却在不断增长,一进一出之间,电价自然会水涨船高。

当电价由不断下降变为不断上涨,红利就会变为负面成本,对一个地区的经济发展也会带来负面影响。

社会经济之后会继续发展,老百姓生活水平会不断提高,整个社会完全进入电气化时代,生产生活的各个环节对各种电器的依赖度越来越高。所以以往通过设定行政计划用电的方式越来越难以适应大范围、高增长的用电需求。

所以,这个时候正是需要市场发挥调解的作用,并且与政策性的激励相结合,用规范化、市场化的力量来优化资源配置的时机,只不过我们需要时不常地加入一些宏观调控。

否则,总体不缺电,局部缺电一定会导致电价高企的现象层出不穷。



【纯属交流讨论,绝无任何地域偏见】

我是【西装配裤头】,更多精彩分享,请关注我的账号;原创不易,你的点赞、分享、收藏、转发和评论都是对我的莫大鼓励,谢谢~~~。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