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宝库 > 关羽在人生中的最后一战却为何吓不住庞德和徐晃?

关羽在人生中的最后一战却为何吓不住庞德和徐晃?

既然说关羽为何吓不住庞德和徐晃,那就是说《三国演义》了,庞德敢战关羽。一是因为他对自己武艺有信心,其次他没有见过关羽的身手,所以并不畏惧。而徐晃主动请战,是因为此时只有他最适合,而且他知道有东吴出兵荆州,心里有底。

在关羽击败曹仁兵围樊城时,曹操命于禁率军去救援,同时问谁愿意去当先锋,庞德主动请缨。庞德的武艺,在此时的曹营里也是数一数二了。从他后来对战关羽的表现来看,还要好于徐晃,大约和许褚相当,所以庞德觉得自己还是挺合适的。

另一方面,曹军中其他人大多和关羽打过交道,了解他的身手,而庞德一直在西凉,归顺曹操以后也没有和关羽交过手,因此对关羽并不畏惧。估计在他眼里,关羽是空有其名而已,并非真的多厉害,所以他开始还信心满满的说“当挫关某三十年之声价”。

直到和关羽交手以后,庞德才知道关羽确实武艺很好,说“今日方信也”。既然打完才信,那么开始自然是不怕关羽了。

至于徐晃则是没办法,在于禁被俘,庞德身死以后,其他几个大将张郃在关中防御刘备,张辽在合肥防御孙权,而许褚在汉中之战,被张飞刺了一矛,此时伤势未愈,几个大将里,也只有他最合适出场了,所以主动请命出战。

而且此时徐晃知道东吴要偷袭荆州,曹操也是命他“看东南有应,然后征进”,不要急着上去。自己只要拖住关羽一段时间即可,等关羽知道荆州有变,自然退兵,并不需要真的和关羽拼命,因此并不害怕。

名将出征,确实有一定的威慑力,增加敌我形势上天平的倾斜,但是胜负的根源在于敌我双方的形势,综合实力,也就是名将最多是导致胜负的一个因素,并非主要因素。

举个例子,曹魏五子良将,数一数二的张辽,当年和夏侯渊一起平叛造反的昌豨,结果粮食吃光了也没打下来,最后张辽只能只身涉险上山劝降。那么,有朋友会说,也许是当时张辽并不出名呀,所以才没有震慑力。那再举个例子,马超早年就是名将,后来潼关之战又打得曹操心惊肉跳,这样的名将最后一次举兵,横行陇上之时,就是被当时名不经传的杨阜打败,才归投汉中的张鲁。杨阜就不怕马超吗?当然也怕,在战斗中杨阜多位家族兄弟,命丧马超之手,也付出了惨重的代价。可是,形势使然,失去人心的马超最终还是一样被赶出了冀城。



和马超同属关西出身的庞德,因为作战骁勇,被马腾赏识。官渡之战,马腾派马超和庞德进军河东,袁绍的外甥郭援就是被庞德所斩,所以,庞德也算是名将,只是锋芒被马超掩盖了而已。到了襄樊之战,庞德表现出色,甚至一箭射中关羽额头,羽军称之为“白马将军”,皆惮之。所以,不是关羽吓不住庞德,反而是庞德吓到了蜀军。而且,当时的形势,关羽围襄阳,围樊城兵力严重不足,庞德这边城内有曹仁,满宠,城外有于禁等七军。这样,形势发生了变化,不利于关羽,庞德又有什么理由害怕关羽?但是,后来水淹七军,庞德死战被俘,选择壮烈牺牲,这又是为何?


因为庞德已经跳槽曹操,待遇还很好,被封立义将军,还有封邑。但是,比较尴尬的是他的前主公马超在刘备处,甚至作为七军之一的庞德跟从于禁援救樊城时,还有大臣以此不信任庞德,劝谏曹操。所以,庞德根本没有退路,就算害怕关羽,也要奋勇对抗,以此证明自己的忠诚。更要命的是,水淹七军被俘,没有退路的庞德更不可能投降,因为先前没能追随马超投靠刘备,如今再投降关羽,岂不是摆明气节有问题,也正好印证先前不信任他的曹魏大臣?所以,庞德压根没有退路,和关羽能不能吓住他,没有半毛钱关系。



而徐晃,却和庞德完全不同,首先庞德职务没有徐晃高,徐晃在汉中之战时已经假节,并且是作为部队的主官。其次,庞德之前和关羽没有交集,徐晃却是关羽的老乡加关系不错的老相识。最后,徐晃是作为第二波援军,进入战场的此时战场的形势又产生了变化。所以,徐晃一开始并不着急进军,引起了诸将的不满和催促,幸亏赵俨力排众议,支持徐晃,才有后面的胜利《三国志.赵俨传》。因此,这倒不是说徐晃被关羽吓住,徐晃本身也是名将,对关羽更多的是忌惮,而这个“忌惮”,正是双方实力差距造成的。



关羽水淹七军之前,兵力严重不足,又得不到上庸刘封,孟达,江陵糜芳等人的兵力支援,所以抓襟见肘。但是,水淹七军后,于禁等所属部队大量的降军被,补充进入部队,另外加上荆州刺史,南乡太守的归降,也带来不少部队。所以,关羽军一下增加不少人马,才能把部队分成三份,分别围困襄阳,樊城以及修筑抵御徐晃援军的偃城。根据《三国志.徐晃传》,徐晃所部的兵马多是新兵,不足以和关羽抗衡,这才不敢贸然进军,而并非怕和不怕。后来曹操派徐商,吕建两军增援徐晃,又加派殷署,朱盖等十二营人马加入,徐晃才有在阵前,用计突袭击败关羽的条件。

所以,襄樊之战,说关羽吓不住庞德和徐晃是不客观的,关键还是在于战场上的形势。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