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宝库 > 注册制主板IPO受理首日16家企业亮相 陕能股份改计划增数十亿募资a股ipo证监会上交所深交所股票发行注册制

注册制主板IPO受理首日16家企业亮相 陕能股份改计划增数十亿募资a股ipo证监会上交所深交所股票发行注册制



导读:值得注意的是,此次主板“存量”IPO项目的向交易所的“平移”,对少数企业而言,或并非简单的将申报文件按照注册制的要求进行修改,据叩叩财讯获悉,已有多家早前申报主板上市的企业欲利用该次“平移”申报,将大幅修改其融资计划。

本文由叩叩财讯(ID:koukouipo)独家原创首发

作者:周嘉薇@北京

编辑:翟 睿@北京

2023年2月20日,A股全面注册制正式实施后的首个工作日,亦是沪深交易所的主板IPO申报之门开启首日,谁将成为全面注册制下首批冲刺主板上市的企业,备受市场关注。

当日晚间,共16家拟主板上市的企业名单正式获得监管层受理亮相沪深交易所官网,组成了打响全面注册制IPO平移“十日攻坚战”的首发阵容。

按照此前证监会发布的《关于全面实行股票发行注册制前后相关行政许可事项过渡期安排的通知》(下称“《过渡通知》”)规定,在全面实行注册制主要规则发布之日起10个工作日内,交易所仅受理中国证监会主板在审企业的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再融资、并购重组申请,即主板拟上市企业“平移”申报至交易所。

据叩叩财讯统计,在A股此次全面注册制规则正式落地之时的2023年2月17日,证监会主板在审IPO项目共计275家,其中包括8家已通过发审会审核尚却未获得发行批文者。

根据监管层申报划断的有关规则,如果此前主板在审企业未在迄今之后的十个工作日期限内申报“平移”交易所的,则将被视为重新申报企业,将重走注册制下的审核流程。这也就意味着,在此后的几个交易日内,将可能还有两百余家拟主板上市企业集体向交易所完成“平移”申报的工作。

于2023年2月20日晚间正式亮相的首批在全面注册制下获得受理的主板IPO企业,共包括7家拟上交所主板上市企业和9家深交所主板首发企业。





这批急于在全面注册制下完成“抢跑”的拟上市企业,皆是在2021年年底至2022年6月前正式向证监会提交上市申请的,目前几乎皆已完成了证监会的首轮反馈意见并更新了招股书。

“自2月1日证监会正式宣布启动注册制改革后,我们便开始与中介机构一道开始着手准备申报材料的修订工作了,就是希望能够在主板注册制开启后的第一时间完成‘平移’申报。”2月17日,在A股全面注册制文件落地的第一时间,一位早前在2022年初便已经向证监会提交深交所主板上市申请的企业董秘告诉叩叩财讯,在科创板和创业板的经验之下,大部分投行对主板注册制的申报文件修改还是比较从容。

虽然全面注册制改革的文件于2月17日才正式落地,但在此之前,监管层已经会同相关部门就注册制的有关精神和改革细节对中介机构进行了详细的培训。

据叩叩财讯获悉, 2023年2月10日,由证监会发行部、上市部会同上交所、深交所上市审核中心便对中介机构就全面注册制有关实施的问题展开了专题培训。

“专题会上主要对《首发注册管理办法》等一揽子全面注册制实施文件的起草思路和主要内容进行了解读,也介绍了全面注册制实施过渡阶段有关审核和申报工作的具体安排,在该次会议上,监管层也再度强调了对中介机构证券发行‘看门人’的责任压实理念。”彼时,一位在上周五曾参与专题培训的投行人士向叩叩财讯透露,监管层一再重申,全面实行注册制改革是立足我国国情、市情的,沪、深交易所将全面负责发行上市和信息披露要求审核,证监会则要加快职能转型,加强对审核注册工作的统筹协调和监督管理,统一审核理念和标准强化对交易所的监管,进一步强化事前、事后、事中的全流程监管。

“大多数拟平移申报的企业早早地就已经在2月中旬左右开始加班加点地按照注册制的最新要求进行材料的修改了。”北京一家中字头的大型券商投行负责人也在2月20日晚间告诉叩叩财讯,在2月17日之前的几天,更有多家券商接到了监管层的通知,即要求其尽快按照注册制的形式补充递交相关材料。

“虽然在短短十天内要完成数百家企业的申报平移,工作量还是有点大,但当年创业板的经验在前,这对于监管层和绝大多数企业来说,还是有足够的过渡时间的。”上述投行负责人表示,一些消息灵通且经验丰富的大券商,则早早地就拉开了项目的“平移”序幕。

这在首批两项注册制下主板申报的企业名单中亦有所反映。

据叩叩财讯统计,在2月20日首批完成主板注册制下IPO申报的16家企业中,A股当之无愧的“投行之王”中信证券(包括联合保荐在内)一家便独占五元,几乎占到首日受理总数的1/3,光大证券以保荐2家的数量紧随其后,此外,中信建投、中金公司、安信证券、国信证券、国泰君安、东兴证券、平安证券、申港证券、西部证券等各有斩获。

此外,抢得上交所主板注册制下受理首例的拟IPO企业为江苏常青树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下称“常青科技”),而获得深交所全面注册制下主板首例受理的企业则为由平安证券保荐的华纬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下称“华纬科技”)。

“我们并不着急一定要赶在前几批申报,注册制下,较之前的IPO申报文件相比,将更注重信息披露的质量,目前我们的首要任务是将一系列申报文件按照注册制的要求做得更扎实更全面更完备。”2月20日晚间,深圳一家待“平移”申报主板IPO的“存量”企业负责人士向叩叩财讯表示,目前的申报顺序并不会成为交易所此后的审核顺序,只要赶在“平移”的十日期限内递交材料并获得受理,交易所仍将按该企业在证监会的审核阶段和受理顺序接续审核。

1)中信证券拔头筹 陕能股份悄扩增数倍融资规模



犹记当年科创板注册制改革伊始,形成的由中信证券等领衔的“三中一华”投行格局至今也未被打破。

主板注册制全面改革刚刚落地,中信证券的A股投行之王的气象又再度难掩光芒。

正如上述所言,在2月20日,主板注册制改革下IPO企业材料接受首日,16家成功“平移”获得交易所申报首例的企业中,中信证券便担任了其中5家企业的保荐工作,其中除中信金属股份有限公司(下称“中信金属”)和陕西能源投资股份有限公司(下称“陕能股份”)为中信证券分别与中航证券、西部证券联合保荐外,其余3家皆由其单一负责,这三家分别为申报上交所主板上市的柏诚系统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和欲深交所主板上市的浙江海森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常州长青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从首批受理的企业信息来看,这些企业的IPO审核经历都比较成熟,基本都已经在证监会审核系统中经过了半年以上的反馈意见和材料补充,这16家企业的融资规模除了个别几家之外都较小,大多数都在10亿以内。”上述投行负责人表示,这类企业无论是申报还是之后的审核,都是政策试水的较为优质的标的。

不过在这首批亮相主板注册制的IPO申报企业中,也有两家融资额度可谓“巨盘”融资规模的企业。

一家为申报上交所主板上市的中信金属,另一家则是陕能股份。

据中信金属于2月20日最新披露的招股书(申报稿)显示,其此次IPO欲计划发行不超过5.01亿股且不低于4.88亿新股,用以募集40亿资金投向“采购销售服务网络建设”、“信息化建设”等两大项目及补充流动资金。

而陕能股份在其披露于注册制下的最新招股书中则表示,此次IPO,其将通过发行不超过7.5亿股新股,计划募集资金将高达60亿。

巧合的是,无论是中信金属还是陕能股份,这两大可谓巨无霸级的融资项目,也皆是由中信证券保荐。

“在主板项目中,中信证券等国内一线券商一直以来皆有优势,中信建投、中金公司以及海通证券等,都已经在主板项目中形成了较难突破的格局,此次主板注册制的改革,料也将很难打破这一局面。”上述投行负责人坦言。

值得注意的是,此次主板“存量”IPO项目的向交易所的“平移”,对少数企业而言,或并非简单的将申报文件按照注册制的要求进行修改,据叩叩财经获悉,已有多家早前申报主板上市的企业欲利用该次“平移”申报,将大幅修改其融资计划。

“早前在核准制下申报IPO,需要按照核准制的审核和发行要求制定上市计划,尤其是在核准制下针对主板企业发行的23倍市盈率的要求,在一定程度上遏制了部分企业的融资欲望。现如今注册制在主板全面实行,根据有关规定,在调整优化主板发行定价、配售相关机制后。新股发行市盈率的隐形红线成为历史,目前已经有项目在‘平移’时着手修改融资计划,数倍加大融资规模。”上述投行负责人士补充道。

据叩叩财讯获悉,在2月20日首批获得受理的主板注册制下拟上市项目中,便有在“平移”过程中悄然猛增其融资规模者。

陕能股份便是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企业。

公开信息显示,陕能股份最初于2021年12月向证监会首次递交其拟深交所IPO上市计划。

2022年4月,证监会正式就陕能股份IPO给出了反馈意见函,在该意见函中,证监会共列出了49条“质疑”,主要涉及其历史沿革、股权转让、毛利率不断走低以及关联交易等。

2022年5月,根据证监会的反馈意见回复,陕能股份完成了招股书的更新披露,按照IPO发审的有关流程,正静待发审会上会的安排。

无论是在2021年底的首次申报文件中,还是在2022年5月份更新的这份招股书中,陕能股份此前IPO的融资计划则始终为发行不超过3.33亿新股,虽然其并没有明确表明其此次IPO的融资规模,但在其“募集资金主要用途”一栏中,则清楚地写道其募集资金投资项目仅为“清水川能源电厂三期项目”一项,拟使用此次IPO募集资金规模为19亿。



但在2023年2月20日,由证监会主板IPO“存量”项目平移至深交所后,陕能股份在注册制下向深交所递交的上市申报文件中,其此次IPO的发行规模已赫然达到不超过7.5亿股,而融资规模则一举爆增至60亿,是其此前IPO计划的三倍有余。

据陕能股份的最新IPO融资计划显示,其此次IPO募集的拟使用资金将达到60亿,募投资金的项目主要仍旧是“清水川能源电厂三期项目”,不过在该项目中拟使用的资金数额也已从早前的19亿变更为42亿,其余18亿,则将被陕能股份用于新增的“补充流动资金”一项。



也就是说,表面“平移”申报的陕能股份,在注册制下,将大大加大对A股资本市场资金的募集,其中仅用来补充流动资金的部分,便已经接近其原本的整个IPO的融资规模。

2)8家已过会企业上市“难产”凶多吉少



在主板存量拟IPO项目中,在注册制全面改革之下,已过会且尚未获得发行批文的企业将作何安排而何去何从,这一较为特殊的群体也颇受市场关注。

根据《过渡通知》显示,已通过发审委审核并取得核准批文的,发行承销工作按照现行相关规定执行;已通过发审委审核未取得核准批文的,可以向证监会提交申请,明确选择继续在全面实行注册制前推进行政许可程序,并按照现行规定启动发行承销工作;也可以选择申请停止推进行政许可程序,在全面实行注册制后,向交易所申报,履行发行上市审核、注册程序后,按照改革后的制度启动发行承销工作。向交易所申报的,由交易所按照证监会在审企业顺序安排发行审核工作。

据2023年2月9日证监会最后一次发布的主板首次公开发行股票企业基本信息情况表显示,在彼时共计288家拟主板上市的企业中,共有21家已通过发审会尚未获得发行批文者。

按照新老划断的有关规定,在2023年2月1日,即全面实行注册制相关制度征求意见稿发布之日起,这部分已过会的企业便可以对其是否继续推进其发审流程的行政许可作出选择。

“实际上,涉及到需要在注册制下作出类似选择的已过会企业并没有21家这么多。”一位接近于监管层的知情人士向叩叩财讯透露,在2月1日到2月17日,即全面注册制正式启动到落地之间,为了适应全面注册制的过渡,在这两周多时间里,监管层大量集中核发了一大批主板过会企业的上市批文,“基本上,只要有条件上市的,监管层都尽量在该时期内给予了放行。”

在2023年2月1日之前,按照证监会的惯例,近几年来,主板IPO过会企业的上市核准批文发放多集中在每周四固定发放,每次频率约在1-3家不等。

但自2月7日之后,主板IPO企业的批文下发力度明显加速,从2月7日开始,至2月16日,短短一个多礼拜的时间里,证监会共为主板IPO企业下发了13份核准上市的批文,尤其是在注册制全面落地的一周内,在2月14日、15日和16日三天内,更是接连核准主板IPO上市,仅这三个工作日,8家主板已过会企业获得了其期盼久已的上市批文。

经过在注册制正式落地前主板IPO核准批文的密集落地,事实上,目前主板IPO遗留下来的需要选择是否“平移”的已过会项目仅有8家。

“显然,这剩下的8家大部分是在IPO过会后存在问题比较大的企业,短期内难以获得核准放行的。”上述知情人士透露。

的确,目前主板已过会且未获得批文的IPO企业中,既有过会已经近十年都未获得发行批文的A股IPO“最大钉子户”乔丹体育,也有早前因证监系统原官员突击入股引发争议的明泰控股(详见叩叩财讯2021年1月20日独家报道《原证监官员、前发审委员突击入股 明泰控股IPO或涉利益输送之嫌》)。

“如果选择到交易所审核,就需要重新按照注册制要求制作材料,花费的时间和成本较多,此外这些充满争议的企业,还能不能再次通过上市委的审核,也是未知数”,上述投行负责人士认为,或许选择在此前的条件下推进行政许可程序,是这些企业实现上市相对可行的路径。

从创业板试点注册制的经验来看,彼时在过渡期内已过会但尚未拿到批文的创业板拟IPO企业共有21家,这些企业也全部选择继续推进行政许可程序。

(完)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